这是我当年教电子技术时的一点心得,谈到三极管,初学的人很难理解,为了讲通讲透彻,我给学生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三极管就是一个资本家(全课堂哄然),比如一个生产手机的资本家,生产一部手机,原材料100元,售价400元,利润率400%,相对于三极管的放大倍数就是4,原来一天生产100部,利润好几万,资本家觉得这生意不错,想扩大利润,提高产能,改成一天生产200部,也就是三极管的输入电流增加了,这时资本家发现了,利润成倍上涨,好啊!随即改成一天生产300部,后来改成一天生产400部、500部……直到1000部,但是资本家很快发现,当产能超过800部时,利润就不再成比例上升了,而是缓慢上升,超过1000部,利润根本就不上升,维持原样,这是因为产量太大,市场饱和,售价下降等等,这时三极管就进入了饱和状态,输入电流再怎么增加,输出电流也不会增加。
由于经济危机,产品销售不出去,资本家只好停产,每天一部也不生产,这时就相当于三极管进入截止状态,但是工厂总要维持,于是,就每天卖点原材料、废旧设备、废材料,或者组织工人打扫卫生,清理仓库和车间,卖点破烂,好歹每天能有点收益,这点收益就是三极管截止状态的漏电流。也就是说,输入端没有一点电流,输出端还是有些微电流的。
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发现,金钱是资本家最需要的,所有一系列的采购、生产和销售,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财富增值,即金钱放大。在这个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脑力和电力,而且不论产量高低甚至停产状态,这些人力、脑力和电力的供应都要维持基本稳定,虽可裁人、拉闸限电,但也绝对不可削减为0。
对于大多数电路来说,耳麦、传感器、传感元件获得的取样信号和指令元件发出的操作信号是我们最需要的,但是这些原始信号实在太过微弱,几乎没有任何使用价值,能够驱动大型设备或自控装置的信号必须足够的大。所以电路中的三极管的本质就是把输入信号放大后输出,信号放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对三极管来说就是电能,这些电能必须是直流电,例如电池或者整流后的交流电。跟资本家维持工厂运转一样,人力、脑力和电力要基本维持稳定,不能天天乱变。
当然对于功率放大三极管,道理基本一样,不过放大的是信号的电流和电压,当然,投入的人力、脑力和电力仍旧是必不可少的。
概括来说,一个三极管的三个级,基极相当于采购,集电极相当于加工车间,发射极相当于销售。
话说回来,能够真正驱动大型设备或自控装置的信号一般都是很大的,一个三极管根本无法完成,这就需要多个性能、参数不同三极管组成一个多级放大电路来完成,其目的就是是为了实现微弱信号的最大化放大。像企业一样,把满山的矿石、沙子以及地下的煤炭、原油变成手机绝不是一个企业就能完成的,需要生产链上的多家设备、装备、性质完全不同的企业,相互协作、配合,最终将原料变成手机。
随着技术发展,系统日趋复杂,性能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对输出的要求要求也愈来愈高,一个电路显然无法达到这样的目标,采用多个电路交叉组合,协同工作,最终满足要求是必然选择。全球化的企业运作、跨国公司也是这样,现在真正拿到用户手中的一部手机,不是一个生产链就能解决的,是多个生产链交叉组合,协同工作的结果。试想,一堆黄沙,变成一个CPU,再到一部电脑,是一个企业能完成的吗?是一个生产链能完成的吗?绝不是,他是各个国家、各个产业、各个生产链交叉组合,协同工作的结果。
PNP管:电流从发射极流入基极与集电极。然而NPN管:电流从基极,集电极流入从发射极流出三极管正常工作条件:给管子BE结加正扁电压,BC结加反扁电压,BE结的正扁电压要大于或等于导通电压。NPN型:Uc〉Ub〉Ue PNP型:Ue〉Ub〉Uc
百科就有
http://baike.baidu.com/view/2100172.htm
百度上面就有你搜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