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其进行处罚,除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外,当事人还可以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是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但要满足一定条件,请求精神损失赔偿的条件如下:
1、损害的情形符合法律要求。侵害的范围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
2、侵害的行为要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侵害行为造成一般影响,后果不严重的,法院是不会受理请求的。
3、如果受害人有过错的,一般会依据过错的程度,减轻或者免除精神损害的赔偿。
扩展资料:
2016年1月4日晚上10时左右,41岁的唐某荣因病到广州市一家医院打点滴,其间,喝醉了酒的唐某荣无故拔掉自己手上的输液针头,导致流血不止。医院护士段某见状后,立即上前为唐某荣止血。然而,唐某荣非但不让段某帮忙处理,还狠狠给了对方一个耳光,之后离开医院。
被殴打后,段某在医院住院治疗18天,出院诊断为左耳外伤、耳聋、脑震荡。2016年3月,唐某荣因殴打段某被广州市公安局花都区分局处以行政拘留10日、罚款200元的处罚。
但唐某荣一直没有向段某道歉,也没有赔偿段某因此造成的各项损失。为此,段某向法院起诉,要求唐某荣赔偿医疗费等各项损失费用共计29624.9元,其中包括5000元精神损害抚慰金。
针对段某要求赔偿的5000元精神损害抚慰金,法院认为,依据法律规定,自然人因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遭受非法侵害,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段某作为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看到唐某荣自拔针头流血,主动上前提供帮助,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风貌,正是当今社会需要弘扬的正能量。
然而,为他人着想换来的却是唐某荣一记耳光,造成对今后工作不良的心理影响,并非轻易可以抹去。因此,尽管发生在医疗机构内的这起暴力行为尚未造成伤残,法院仍酌情支持精神损害抚慰金3000元,以示对段某善良举动遭受野蛮对待的安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
人民网—患者打护士 判赔两万多
您好:
精神损失费赔偿,是随着《民法通则》的公布实施而在中国建立的一项新的民事法律制度,是中国公民权益的拓展。精神损害赔偿是权利主体因其人身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而使其遭受精神痛苦或精神受到损害而要求侵害人给予赔偿的一种民事责任,是现代民法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组织部分。如果人身权受到侵害,造成严重后果的,是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的,但是,需要法院具体认定相应的赔偿标准。
精神损害是民事主体因其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受到损害或使其遭受精神痛苦的客观事实状态。也就是说,精神损害就是对民事主体精神活动的损害 。对受害人来说,精神损害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精神痛苦,二是精神利益丧失或减损。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3月8日颁发的《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侵害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等物质性人格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精神性人格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等一般人格权、荣誉权、亲权、亲属权等身份权、死者的姓名、隐私、遗体等利益以及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的,将适用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但是,第八条规定: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被打者如果造成人身损害的,是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但要满足一定条件,请求精神损失赔偿的条件如下:损害的情形符合法律要求,侵害的行为要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侵害行为造成一般影响,后果不严重的,法院是不会受理请求的。如果受害人有过错的,一般会依据过错的程度,减轻或者免除精神损害的赔偿。
法律分析
精神损失费的赔偿数额是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手段、场合、行为,造成结果等决定。精神损失费赔偿的多少也要按照政府统计部门公布上一年度相关统计数据确定。因此,当事人在计算精神损失费赔偿金额时应该查清相关数据,以便于确定赔偿项目计算标准。规定了三种不同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对于造成死亡的,应当赔偿死亡赔偿金;对于造成残疾的,应当赔偿残疾赔偿金;对于侵害人身,没有造成死亡残疾后果的,应当赔偿精神抚慰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确定应当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精神损失费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中需要自己结合实际进行有效的程序操作,国家的有关法律在此类问题的处理中有着明确的规定,所以自己只要按照有关的规定进行就可以,但是生活中,此类问题的限制会使得自己的利益出现不小的难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 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失费赔偿,是随着《民法通则》的公布实施而在中国建立的一项新的民事法律制度,是中国公民权益的拓展。精神损害赔偿是权利主体因其人身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而使其遭受精神痛苦或精神受到损害而要求侵害人给予赔偿的一种民事责任,是现代民法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组织部分。如果人身权受到侵害,造成严重后果的,是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的,但是,需要法院具体认定相应的赔偿标准。
精神损害是民事主体因其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受到损害或使其遭受精神痛苦的客观事实状态。也就是说,精神损害就是对民事主体精神活动的损害 。对受害人来说,精神损害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精神痛苦,二是精神利益丧失或减损。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3月8日颁发的《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侵害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等物质性人格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精神性人格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等一般人格权、荣誉权、亲权、亲属权等身份权、死者的姓名、隐私、遗体等利益以及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的,将适用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但是,第八条规定: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