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原来并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话中,日本人称其为“八大洲”“八大岛国”等。据《汉书》《后汉书》 记载,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或“倭国”。公元五世纪,日本统一后,国名定为“大和”。因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阳神,所以将太阳视为本国的图腾。相传在七世纪初,日本的圣德太子在致隋炀帝的国书中写道:“日出处太子致日落处太子”,这就是日本国名的雏形。直到七世纪后半叶,日本遣唐史将其国名改为“日本”,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其后沿用,成为日本的正式国名。
扶桑
日本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794-1185年)
8世纪的最后10年里,都城又一次迁移至京都。与往常一样,皇城依旧按中国模式建造规划,命名为平安京,京都的发展也以它为核心。795年都城建造完毕,标志着400年辉煌的平安时代的到来。直至1868年,京都一直作为天皇的都城。1868年后,朝廷迁往江户,不久更名为东京。
中央集权制持续了几十年,但到了9世纪,律令制逐渐衰落。中央政府热衷于将其势力不断扩大,但在官僚体制下,地方政府变得愈来愈难管理。于是这一体系被加以修改,贵族和一些有势力的寺院住持拥有大片土地(又称庄园)。而耕种天皇土地的农民不堪重税,纷纷逃离领地。领主们开始在各地纠集政治,军事力量。
地方状况为朝廷所忽略。一时间匪盗猖獗,而官吏们却忙于聚敛财物,无暇安邦定国。大领主们不断发展的军事力量最终导致了一场争战。平安时代在这场争战中宣告结束。
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它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奈良移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为止。在奈良朝末期,朝廷与贵族势力之间的矛盾激化。为了削弱权势贵族和僧侣的力量,桓武天皇于784年决定从平城京迁都到山城国的长冈(今京都市),在那里筹建新都,命名为平安京,希望借此获得平安、吉利、安宁与和平。由于平安京于794年完工,故史家常把794年作为平安朝的开始(有的把784年决定迁都的时间作为平安朝的开始)。平安时代的称呼来自其首都的名字。它之前的时代是奈良时代,它之后的时代是镰仓时代。平安时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顶点,也是日本古代文学发展的顶峰。在平安时代中武士阶层得到发展,到这个时代的后期,武士阶层从贵族手中夺取了权力,后来建立了幕府。
平安时代日本与中国有非常紧密的交往,在日本儒学得到推崇。同时佛教得到发展。
894年废止遣唐使之后,发展了日本独自的国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