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如楼上所言,为比较主流公认的说法。
另一种说法来源于人名。来源于传说,不太被学术界公认。
传说西周穆王驱八骏西游会见西王母以后回国途中,遇见了一个奇人叫偃师,是个手艺奇巧的技师。
偃师和一个穿着花花绿绿的人同来谒见穆王。
“大王,这就是小人制做的一个会歌舞的人。”偃师恭恭敬敬地说。
穆王仔细一看,感到非常惊讶,这个假人的形态外貌,一举一动;竟和真人一模一样。真是妙极了,他收缩着腮帮能唱歌,挥着双手能跳舞;唱起歌来有板有眼,舞蹈起来合乎拍节,千变万化,随心所欲,舒展自如,一点也不呆板。
表演快要结束时,只见那个假人不住地眨动着色迷迷的眼睛,挑逗穆王左右的嫔妃,向这些美人儿表示爱慕。穆王勃然大怒,立刻命人把偃师推出去斩首。偃师吓慌了,赶紧抓住那个还在卖弄风情的假人,拧下他的脑袋,剖开他的胸膛,扯断他的手脚,给穆王看:原来都是用一些皮革、木块、胶、漆等材料制成的。穆王再仔细看看,五脏俱全,每样东西都是假的,再把这些东西一件件组装起来,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时候,方才那种眉目传情的光景又出现在眼前了。
穆王大为诧异,为了弄个明白,命人把假人的心脏摘去,假人的口立刻就唱不出歌声了;把肾脏摘去,假人的脚立刻就不能走路了。穆王这才转怒为喜,感叹地说:“人的技巧竟能达到这般地步,真算是巧夺天工了!”
人名偃师也成了地名。
据《读史方舆纪要》:“周武伐纣,回师息戎,因我偃师”。周武王伐纣之后,回师西亳,息偃戎师,马放南山,牛放桃林,表示不再用兵,偃师因此而得名。因此,西亳从周代时始称“偃师”。
偃师因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东征伐纣在此筑城“息偃戎师”而得名,先后有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境内有二里头夏都斟鄩遗址、尸乡沟商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和唐代帝陵唐恭陵。偃师还是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和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之一。
周武王灭掉商朝之后,在商朝都城停留了几日便迅速“罢兵西归”,在威武大军路过今天的偃师境内时,部队在此驻扎进行休整,时间长达数月之久,因为周武王在此息偃戎师,人们便将此地叫做偃师,这便是偃师名称的原始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