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全球变暖,大气、海洋和整个地球系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在最近的几十年内,看到全球气温上升。尤其是北极地区和中纬度地区。2019年里,每一个月的温度都是一次次达到最高值,全球变暖正在到来。
极端寒冷事件的发生似乎跟寒潮变少有些许冲突。对此,王遵娅解释说,寒潮的减少并不表示它就不发生了,只要寒潮到来,就会带来剧烈降温,并伴随出现低温、大风、雨雪等天气。寒潮强度和频次的变化会受到全球气候背景,以及不同时空尺度环流和外强迫因子的影响。
有专家认为,全球变暖背景下,不同地区的增暖不均匀,北极地区的增暖幅度较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都要大,这使得低纬和高纬之间的温度梯度变小,并进一步促使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的环流经向度增大,从而使冷空气更容易向中纬度区域爆发。
也有学者表示,全球变暖促使北极海冰加速融化,极地海洋一旦缺少冰层覆盖,其海面相对温暖的空气就会向寒冷的高空移动,影响极地大气循环。如此一来,极地冷空气在高压系统推动下,向北半球大陆地区南下进发,导致气温骤降。
遇有持续低温冷冻天气时,人们对全球变暖的质疑总是此起彼伏。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表示,全球变暖是一种平均趋势,如果仅从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看,今后全球变暖的速度将会呈加剧可能,但仍存在不确定因素。
其实,全球变暖与寒潮频次和强度变化的关系很复杂。目前,科学界已经认识到:未来20至30年间,对这种相对短尺度气候变化预测的重要性,要明确回答全球气候近期变化的详细和可信的演变轨迹,仍需数年之后。
由液态水滴(包括过冷却水滴)所组成的云体称为水成云.水成云内如果具备了云滴增大为雨滴的条件,并使雨滴具有一定的下降速度,这时降落下来的就是雨或毛毛雨.由冰晶组成的云体称为冰成云,而由水滴(主要是过冷却水滴)和冰晶共同组成的云称为混合云.从冰成云或混合云中降下的冰晶或雪花,下落到0℃以上的气层内,融化以后也成为雨滴下落到地面,形成降雨.
在雨的形成过程中,大水滴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水滴半径增大到2—3mm时,水分子间的引力难以维持这样大的水滴,在降落途中,就很容易受气流的冲击而分裂,通过"连锁反应".使大水滴下降,小水滴继续存在,形成新的大水滴.这是上升气流较强的水成云和混合云中形成雨的重要原因
.
2月18日是今天第二个节气:雨水。自进入雨水节气以来一直在下雨,所以一直在下雨也不算很奇怪,常说春雨绵绵,就是这个样子啦。不过今年的雨水的确比往年同时期偏多,这个也是正常现象,天气不可能每年都一模一样。
因为人工降雨时把天打漏了
因为今天是惊蛰,惊蛰雨绵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