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钉-NLOS反坦克导弹有什么优势?

2025-02-02 22:37:1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非直瞄”又称“间瞄”,翻译中又常称为“非瞄准线”,是指通过新型瞄准系统或机制使打击目标不在射手的通视距离或范围之内。这在战场上不但可降低射手遭受敌方火力攻击的风险,还可为前线作战部队提供更迅速、更精确的火力支援。因此,进入21世纪后,各国陆海军都将非直瞄能力作为武器的发展方向。

拉斐尔公司在2009年末完成了“长钉”导弹的非瞄准线改造。非瞄准线型“长钉”在外观上与以往“长钉”系列导弹有显著不同。它在弹体中部靠后有4副十字布局的很长的弹翼,弹翼向前折叠,打开后可使导弹飞行得更远,空中机动性也更加灵活,而且其发射单元中增加了光电瞄准器。其标准配置为四联装矩形发射筒,设置于高机动战术车辆后部,射手可在驾驶室中对发射架全自动操作。

非直瞄攻击,打击距离更远非瞄准线型“长钉”的最大特点无疑是其非直瞄攻击的能力,这是以前“长钉”不具备的。非瞄准线型“长钉”最大攻击距离是原有型号的3倍以上,可达25千米。这种非瞄准线攻击能力不仅仅提高了攻击距离,主要是具有“间瞄”能力,可以在山岳、房屋、丛林等障碍物后对看不到的坦克等移动目标实施精确攻击。远程型和增程型“长钉”使用了光纤数字通信链,导弹发射后不但可修正目标数据或转换攻击目标,还可实时监控和敌我识别,并可将毁伤情况回传给射手,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补充打击。这种光纤重量轻、直径小,1千米长的重量不过150克。这对于射程不超过8千米的导弹是可以接受的,而对于射程25千米的非瞄准线型“长钉”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光纤导线重量就近4千克,加之非瞄准线范围内的复杂情况,大大降低了导线释放的可靠性,也使回传信号质量受到影响。

因此,非瞄准线型“长钉”采用了近年推广的战场无线数据链技术,装有无线电通信系统和两路数据链,可通过网络中心战网络系统接收来自无人机等外部传感器传回的目标位置信息,光电制导系统获取的目标区图像同样可以通过无线数据链回传到发射控制器。虽然这种方式可能会因为无线电干扰降低控制可靠性,但其控制距离和使用灵活性都要比原有系统高。

高度机动,生存性更强。原来的“长钉”最重的也只有34千克,既可单兵肩扛或三脚架支撑发射,又能安装在车辆、舰船和直升机上使用。非瞄准线型“长钉”为了提高射程,大幅度增大了发动机尺寸,使弹重增加到71千克,外形尺寸也有较大变化,战术使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非瞄准线型“长钉”选择了类似“悍马”越野车这样的高机动战术车辆作为平台。而非瞄准线能力使其设伏范围更大,可以更好地发挥高速机动平台的优越性,从而提高其战场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