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句古汉语的出处与意思?

2025-01-04 02:37:5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一、<孟子>:“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是:反躬自问,正义确实在我手里,就算对方有千军万马,我也要勇往直前

二、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诗·邶风·击鼓

原文: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
击鼓声镗镗(震于耳旁),
(将士们)奋勇演练着刀枪。
土墙和漕城修筑正忙,
惟有我随军远征到南方。

跟随孙子仲(行旅奔波),
平定(作乱的)陈、宋二国,
回家的心愿得不到允可,
心中郁郁忧愁不乐,

(我却)身在何方,身处何地?
我的马儿丢失在哪里?
到哪里(才能)将它寻觅?
到那(山间的)林泉之地。

生生死死离离合合,
(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
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
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可叹如今散落天涯,
怕有生之年难回家乡。
可叹如今天各一方,
令我的信约竟成了空话。

[按]
长年行役于外的将兵思念家乡和妻子。
孙子仲:当时卫国的元帅。
平:《集传》:“平,和也。合二国之好也”。有说当时陈、宋二国作乱,孙子仲平之,则“平”应为“平伏”,或不战而使蕃国归顺,并不是两个平等的国家缔结和盟。孙子仲当时是“天子师”的出兵,不是卫国战争。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传》:“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笺》:“不还,谓死也,伤也,病也。今于何居乎?于何处乎?于何丧其马乎?”爰音yuan2,即哪里。
契阔:离合。马瑞辰《通释》:“契当读如契合之契,阔当读如疏阔之阔。……契阔与死生相对成文,犹云合离聚散耳”。契即合,阔即离。
成说:《通释》:“成说即成言也。……《传》训说为数者,盖为预有成计,犹言有成约也。”即已有约定。
洵(音xun4):远。
信:即“言而有信”的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说极,信、极连读,犹言终古。按通篇意旨,均不从)

“丧其马”与“不还”相对,马应是比兴,借指宁静的田园生活

-----------诗·邶风·击鼓

回答2:

1、“虽千万人吾往矣”语出何处?是什么意思?
答: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表面意思是:道(真理)在的地方,就算有千军万马,莫大的困难,我也要继续前进 。
(补充资料)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是孟子说的;但是后面的“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估计是某人自己凑到一起的,未必是什么名人名言。。。

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语出何处?
出自《诗经·邶风·击鼓》,原文如下: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回答3:

孟子:"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是:反躬自问,正义确实在我手里,就算对方有千军万马,我也要勇往直前。
这是一种勇气与豪迈,是一种气魄。形容大侠比较合适,代表一种一往无前的精神。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582654.html?si=1

出自《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这首诗反映了久戍异国的卫国战士的怨愤和对亲人的思恋之情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064093.html?si=3

回答4:

前一句《孟子》
后一句是《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