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发言稿

2024-11-30 18:03:0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的聆听了张老师的讲座。张老师在讲座中说,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业上有进步、有收获、有提高、有发展。有效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他站在生命伦理的视角,批判了现行教育体制和课堂教学生态。他认为:“一名教师因为课堂的高效而延长生命的长度,拓宽学生生命的宽度,那他教学的意义就不止教学了,他的教学生涯也就有了超越一般生命意义的长度和宽度。”他带领大家深度追问思考:何谓课堂?何谓理想课堂?何谓有效教学?„„一系列追问思索,带给我们的除了思想上的震撼,还有认识上的清醒和行动上的感奋。下面我就我校如何以“双自课堂”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思考与大家交流,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近几年来,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校在充分调研校情学情的基础上,借鉴了课改成功学校的经验,提炼出了“自主参与,自觉发展”双自高效课堂模式。该模式设计了学生从自主开始,进入自律,完成自治,最终自觉发展的内涵发展路径。认为“自学”是体验最深刻的学习方式,“自主”是态度最积极的学习状态,自主性是学生发展的根本属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课堂教学培养的核心目标。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积极参与”。“师说生听”变成“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但是,想想看我们在努力实现课堂教学“脱胎换骨”的同时,其实不经意地偏离了真实的课堂教学轨道,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学生的发展,丢掉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优秀传统,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从教与学概括起来,有以下两个现象:1、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盲目崇尚新异。比如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热烈,有些老师没有系统地整理知识,想方设法变着花样进行教学,看似课堂热闹、学生积极性高,但实际上存在“有教无学”“教2多学少”等弊端,学生缺乏探究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在脱离了学校提供的材料和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学生便会无所适从,长期以往,必然会产生厌倦心理。2、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学习效率低下。课改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但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是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探究价值的问题都要让学生去探索。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内容是《都市精灵》,老师在讲到鸟对人类的作用时,对“乌鸦”进行了一番长久的讨论。她启发学生大谈特谈,从乌鸦的象征义说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从民间谚语说到乌鸦的益处,从讨论到底是“报喜不报祸”好还是“报祸不报喜”好,说到哥白尼、爱因思坦、还有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等等。本节课的教学中心是“体会生动的语言中包含的感情”,可老师却用一半多的时间围绕乌鸦,且的内容与课堂教学目标无多大的关系,这种偏离文本的拓展我认为是要不得的。还有在探索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要求、提示和指导。在时间的调控上也是随心所欲。一旦发现时间很多,就让学生“充分”探索来拖延时间;一旦发现时间不够,就匆匆走过场,往往是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探索就已终止„„。在这种随意的、毫无组织的学习方式中,展现的只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却的是教师适时点拨、引导。这种缺乏个性意识、参与意识和问题意识的课堂,往往就是局限于被动听讲和记录,仅仅是把学习看成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未能看到学习其实还是一个不断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从以上的现象可以看出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是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与技能,还要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和学习方法。那么怎样达到有效?我觉得有以下几点:第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教室充盈民主的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把发展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成长的家园。整个过程老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的各种学习思想闪现、碰撞,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3第二是在“导”上下功夫。机械重复的课堂缺少灵气,墨守成规的课堂缺乏思想,人云亦云的课堂缺乏个性,浮光掠影的课堂没有实效,而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有导游参与的自助游,目标明确,过程精彩,随时都有意外的发现和惊喜。教师引导时在问题上需要把握两个原则:问题要少而精;问题难度要适中第三是在“练”字上下功夫。练得及时,练得有效,练得有质量。提高练习的可信度和有效度。第四是在“评”字上下功夫。开展小组合作评价,采用同伴互助,共同发展被实践证明是最高效的课堂,也是成功的课堂。第五是在“改”字上下功夫。首先是做到“四个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强调教师的改与学生的改同步进行,协调发展。第六,是做有效的教学反思在教完一节课或结束一个阶段教学内容后,应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进行回顾,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搜索规律的依据。这是现今大多数学校教学管理明确的,也是教师最熟悉的。但我们要理论联系实践,总结精彩之处,反思遗憾片断,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是否有伤害,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要反思以后的教育教学该如何改进等等。反思要注重教法反思,注重学法反思,注重教学过程反思,还要注重对“三维目标”落实情况的反思。反思的内容可以是:记成功之举;记败笔之处;记教学机智;记学生见解;记再教设计;记思想火花。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中小学教学的永恒主题,这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此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实践、思辨、提升,使它成为现实。

回答2:

质量是生存之本。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体现和永恒的追求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现在就如何快速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浅谈我的看法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者要与时俱进适时转变领导者的角色
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和核心。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把教学大纲换成课程标准把一个版本的教材换成多个版本教材的形式变化而是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模式到评价体系的一次全方位、深层次改革是建国以来最有影响力、最全面的一次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内的一场革命。这场从教育思想层面、教育方法层面、教育技术层面的革命性变革对直接指导实施和组织推进课程改革的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做一个适应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新型管理者就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实现好角色转变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从经验型管理者向学习型管理者转变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和动力是思想的更新。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上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没有教育思想没有对教育、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掌握也就不可能有科学的、不断创新的教育管理活动。作为教育行政管理者要引领师生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