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观点,就十四行来看,朱生豪译文比较好。
莎士比亚剧本汉译版本中最主要的有四个翻译家,分别是朱生豪、卞之琳、梁实秋和施咸荣。他们四个翻译大家的译文风格和主要成就简述如下:
1. 朱生豪译文色彩明亮,声韵和谐,主要以散文文体翻译,但是原句使用韵文的地方也用文言韵文译出。他翻译莎剧所遵原则如下:“第一在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必不得已而求其次,亦必以明白晓畅之字句,忠实传达原文之意趣;而于逐字逐句对照式之硬译,则未敢赞同。”朱译面世后,好评如潮。王元化曾说:“朱译在传神达旨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不仅优美流畅,而且在韵味、音调、气势、节奏种种行文微妙处,莫不令人击节赞赏,是我读到莎剧中译得最好的译文,迄今尚无出其右者。”
2. 梁实秋从1930年着手翻译莎剧,直到1967年才译竣并出版《莎士比亚全集》(戏剧37卷,诗歌3卷)。梁实秋翻译莎剧主要遵循以下原则:“忠于原文,虽不能逐字翻译,至少尽可能逐句翻译,绝不删略原文如某些时人之所为,同时尽可能保留莎氏的标点。”在翻译莎士比亚时,他经过大量的“爬梳剖析”,最终选定未经任何增删的牛津版本作为原文材料,还广泛阅读了许多莎剧专家的大量注释,作细致的比较鉴别,尽量使译作与原作保持一致。
3.卞之琳先生认为莎剧本身是一种诗体,所以作为诗人的他采取以诗译诗的策略。卞之琳认为,莎剧既然是诗剧,译文也要还其诗剧的本来面目,唯有如此,才能充分保持原作的面貌,以复制出同样或相似的效果。
4. 施咸荣是我国第一部中文版《莎士比亚全集》的主要编辑。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计划出版此书,他负责主持、组织及审定工作,后由于“文革”而被迫中断。文革结束后,他继续从事这一工作。经过长期努力,多卷本《莎士比亚全集》终于在1981年问世,这套书带给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作家陈建功在谈及此书时曾说,“施先生编辑的那套《莎士比亚全集》曾伴随我度过了枯燥苦闷的青年时代,后来我才知道,这一套我爱不释手的书原来竟也融汇了先生无数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