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量大效益好的项目

2024-12-26 02:03:1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粉煤灰混凝土 1\配制原理:改善和易性,增强粘结力。 由于粉煤灰具用火山灰的活性作用,改善砼拌合物和易性,但在砼加入粉煤灰以后早期强度会随着掺入量多少而降低,后期强度可以赶上或超过普通砼。 2、粉煤灰品质和分类 序号 指 标 粉煤灰级别 Ⅰ Ⅱ Ⅲ 1 需水量比不大于 % 95 105 115 4 三氧化碳不大于 % 3 3 3 5 不作规定 Ⅰ级粉煤灰的品质最高,一般都是给静电发尘器收集的,Ⅰ级粉煤灰可用于后张预力钢筋砼。 Ⅱ级粉煤灰的细度较粗,经加工磨细的方能满足工程要求,主要用于普通钢筋砼。 Ⅲ级粉煤灰的颗粒粗和没有烧尽的炭粒较多,主要用于素砼和砂浆中。 3、 水泥砼中粉煤灰的最大掺量和取代水泥砼率: 对于普通砼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基准砼水泥用量的35%,对于素砼中煤灰的掺入量可适量增加。 粉煤灰取代水泥砼率 f 砼强度等级 取代普通水泥率(%) 取代矿渣水泥率(%) C15以下 15~25 10~20 C20 10~15 10 C25~C30 15~20 10~15 注:①以32。5水泥配制的砼取表中下限值; ②以42。5水泥配制的砼取表中上限值; ③以C20以上的砼可采用Ⅰ、Ⅱ级粉煤灰,C15以下砼可采用Ⅲ级粉煤灰; ④在预应力砼中取代率,普通水泥不大于15%,矿渣水泥不大于10%。 4、 粉煤灰砼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以基准配合比为基础(基准砼配合比即按普通砼配合比设计方法计算得到的配合比)按等和易性、等强度原则,用超量取代法进行计算调整。 按照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设计普通砼的配合比作为基准砼的配合比(体积法和容重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粉煤灰的配合比设计步骤: a、 查表选择粉煤灰取代水泥率 b、 按照所选用取代水泥率f,求出每个立方米粉煤灰的水泥用量C(Kg) C=C0(1-f) C0_基准水泥用量 c、选择超量系数K 粉煤灰级别 超量系数K Ⅰ 1.0~1.4 Ⅱ 1.2~1.7 Ⅲ 1.5~2.0 注:C25以上砼取下限值,其它强度等级砼取上限值。 d、 按照超量系数K求出每立方米砼的粉煤灰掺量F (Kg) F=K(C0-C) e、 计划每立方米粉煤灰中水泥粉煤灰和细骨料的绝对体积,求出粉煤灰超量部分的体积VK (升) VK=F/VF-(C0-C)/γC VF、γC分别为粉煤灰和水泥的比重。VF=2.2 f、 以基准砼的细骨料用量S0中扣除与粉煤灰超量部分同体积VK的细骨料用量,求出粉煤灰砼的细骨料用量S S=S0-VK×γS γS细骨料比重 (Kg/m3) g、 粉煤灰砼用水量按照基准砼配合比的用水量W0;粗骨料用量也按基准砼的粗骨料用量G0取用。 W=W0 G=G0 例:某工程用粉煤灰砼,砼强度等级为C30,坍落度为30~50mm,材料如下: 32.5普通水泥:γC=3.1 ①、假设已知基准的配合比: C0=406 Kg/m3 S0=648 Kg/m3 G0=1151 Kg/m3 W0=195 Kg/m3 ②、水泥用量: C=C0(1-f)=406×0.85=345 Kg/m3 ③、选取粉煤灰超量系数: K=1.5 ④、计算粉煤灰掺量: F=1.5×(406-345)=92 Kg ⑤、粉煤灰超量部分的体积: VK=F/VF-(C0-C)/γC=92/2.2-(406-345)/3.1=22.1 ⑥、计算砂用量: S=S0-VK×γS=648-22.1×2.6=590 Kg/m3 ⑦、计算石、水用量: W=W0=195 Kg/m3 G=G0=1151Kg/m3 ⇒每立方粉煤灰砼的材料用量:C=345 W=195 S=590 G=1151 F=92 5、 粉煤灰的性质和应用: 在水泥砼中掺入适量粉煤灰可以节约10~15%的水泥,改善砼的性能,粉煤灰的抗碳化能力稍差,耐久性也较差,但严格控制粉煤灰掺入量,保证施工质量,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安全问题。 拌制粉煤灰砼的搅拌时间宜长些,养护时间要延长一些。 粉煤灰砼的应用范围与结构设计时的力学性质与普通砼相同。 在技术上及经济方面均有显著的效益,而且大量利用粉煤灰可以解决工业废渣对环境的问题。 注:1、粉煤灰可代替约1.5%以上的砂率; 2、路面面层砼配合比粉煤灰最大掺量可为15%~25%

回答2:

1.常规的水资源地下水和地表淡水.
2.城市非常规水资源替代率是指雨水、海水和微咸水等。
城市水资源开发
1. 开发、利用水资源,必须符合水资源规划,实行兴利与除害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上下游、左右岸和地区之间的关系,统筹兼顾供水、灌溉、治涝、发电、航运、渔业、畜牧、水土保持等方面的需要,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并服从防洪的总体安排。
2. 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和航运需要。
3. 跨流域及跨区域调配水资源,应当符合水资源规划,并进行科学论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以及调出和调入地区的用水需要,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开发、利用水资源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原因
我国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人类主观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工业发展中,水消耗量大、利用率低。
自然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环境问题的恶化,增加了水污染防治的难度。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引起全球温度、湿度、降水量的分布变化,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灾害频发。我国北方地区气候也明显变暖,华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90年代比50年代上升2.1℃。气温上升,地表径流减少,蒸发量增大,发生旱灾的机会增多。1997年我国北方地区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降水量异常偏少,温度偏高,海河水资源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40%;黄河水资源量为多年平均量的61%。由于河道径流减少,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加剧了水环境恶化。1998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长江中下游、嫩江、松花江流域降水量偏多,导致特大洪水灾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