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高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音波在单位时间里振动次数的多少和快慢。声波每秒振动的周期次数就是声波的频率。在现代语音学中,声波频率这个概念很重要,许多语音现象都需要它来解释。语音的高低,就是由声波频率的多少决定的。频率与声音的高低成正比,如果在一定的时间里发音体振动得快,次数多,频率就高,声音也就高。发音体振动得慢,次数少,频率就低,声音也就低。比如,A音每秒振动800次,B音每秒振动500次,A音就比B音高。我们还可以从物体的形态来区别物体发音的高低。一般说物体的大小、粗细、厚薄、长短、松紧直接影响物体发音的高低。大的、粗的、厚的、长的、松的东西振动慢,频率低,声音低。反之,小的、细的、薄的、短的、紧的东西振动快,频率高,声音高。乐器中的大提琴、小提琴就说明了这一点。在语音中声音的高低取决于人的声带的长短、厚薄,闭合的情况和松紧的调节。一般说,成年男子声带长厚,声音低,声波频率大约在80—200赫兹之间,成年女子声带相对短薄,声音高,声波频率可高达400赫兹左右。如果对同一个人来说,也可以通过声带松紧的调节来控制声音的高低。因为人在发高音时声带闭合紧,发低音时就较为松弛。在普通话中,阴、阳、上、去四声调的变化就是由音高决定的。
(二)音强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也有人称之为“音量”。音强取决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也就是空气质点在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偏移量。计算振幅的单位是分贝(dB)。普通谈话时声音的强度大致在60—70分贝,如果超出人耳就不适应,高达120—130分贝时,人耳就会感到疼痛。振幅的大小与音强成正比,振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音就弱。
从发音上来说,同一个人语音的强弱是由发音时气流冲击声带力量的强弱来决定的。气息饱满声音就实,气息弱声音就虚。从语音的性质上来讲,元音普遍要比辅音的音量强,响度大。浊辅音比清辅音音量强,响度大。开口度大的元音比窄元音音量强,响度大。另外,普通话词汇的轻重读也主要靠音强来区别。比如,本事——本事(加点为字轻读)由于轻重音的不同,两个词的意义显然不一样。
(三)音长
音长是指声音的长短,也有人称“音值”。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时间持续的久暂。振动时间长,声音就长,振动时间短,声音就短。比如,A音振动20秒,B音振动10秒,A音就比B音长。在语音中音长影响到每个音节音程的长短,对两字词、三字词、四字词的轻重格式变化起着重要作用。比如,爱国(中重格式),播音员(中中重格式),社会主义(中重中重格式),其中“国、员、义”这三个字的音程相对较长。如果是轻声音节,音长相对就比较短。如,“妈妈”的后一个“妈”字念得又轻又短。其次,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延长词重音的音长来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如:你好吗?“好”字音程一拉长就表现了一定的感情色彩。另外 通过各音节间音长的不均等变化还可以体现语言的节奏感,使其起伏跌宕,错落有致。
(四)音色
音色是指声音的本质和特色,也叫“音质”。它反映了每个人不同的声音品质和色彩,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基本特征。音色的差别取决于振动形式的不同。或者说是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才造成不同的音色。形成不同音色的原因有三个方面:(1)发音体不同。比如,小提琴和黑管,它们的声音不同,因为小提琴是弦乐器,黑管是管乐器;甲乙两人说同一句话,我们可以听出不同,这是由于两人的发音器官不一样,所以形成的音色就有区别。(2)发音方法不同。比如,同一把小提琴,用弓拉、用手弹拨音色就不同。同一个人发b和P音色也不同,这都是发音方法不同所致。(3)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比如 ,不同的人发a音,音色就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共鸣器官形状不同。而同一个人发a音和发i音音色也不一样,这就是共鸣腔的运用不同。发a音时口腔大开,舌位低。发i音时舌位高,口腔开度较小。所以共鸣腔的形状不一样,音色也就不一样。我们练习发声就是要充分利用共鸣来扩大和美化声音,使声音圆润、集中。音高、音强、音长、音色是语音物理属性中不可缺少的四个要素,任何一种声音都是这四要素的组合。在汉语普通话中音高特别重要,声调主要由音高构成。音强和音长对语调和轻声词起作用。从声音特性的角度看,音色无疑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因素。音色与音长、音强的组合在听觉上形成了元音和辅音音素。语音的四个物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影响了语音的变化,从听觉上形成了语气和节奏。我们在练习发声吐字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这四个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