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主题研讨式教研 这种教研方式是从教学中筛选出教师最关心和困惑的教学问题, 组织教师进行专题 研讨,从而达到破解教学疑难问题和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目的。实施新课程后,许 多学校采用主题研讨的方式来研究教学问题和培训教师,类似于电视的谈话节目。这种 教研模式取得成效的关键是要抓好研讨氛围的创设、研讨问题的确定和研讨方式的选 择。所谓“主题”研究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等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要依托教研组、问题合作团队、校际间合作、教研机构专业指导,通过典型课例研究,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讨论解决的策略,连环跟进地进行深入研究。课例研究是主题教 研的一种主要形式。
二、主题研讨式教研的一般程序 1、确定研究的问题 问题的产生来自于教学实践——学科教学中的共性问题、难点问题。 2、设计教学方案,实施课堂教学 以“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设计教学方案,实施课堂教学。 3、研讨人员的准备 ①人员确定:主题研究以合作团队研究为组织形式,参与人员主要是骨干教师、教 研组长、学校领导或教学专业研究人员。 ②对研讨人员的要求:要熟悉新课标、吃透新课标精神,了解课改的新形式,具有 先进的课改理念;要认真阅读教材,了解这一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练习内 容。研讨的组织人员应该将研讨的话题提前通知研讨人员,并让他们围绕研讨的话题, 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必要时也可以写一个发言提纲。根据具体情况,研讨 的话题也可以适当予以分工,以便有所侧重。 ③对主持人的要求:主持人应有这样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第一、居高临下地驾驭 讨论话题的能力。即能把话题引出展开,还能把话题收拢归纳;能把浅显的课题引向深 入,也能把深奥的话题引向通俗,做到收放自如。第二、综合力和组织力。谈话应在轻 松、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关键在于主持人能否营造氛围、创造条件、激发参与人 员的研讨欲望。 4、进行课堂观察 参与听课人员要了解执教者的基本情况,认真听课,做好笔记,拟好简要的评课提 纲。 5、开展课后研讨 在主持人组织下,执教者进行简要的课后说课,参与听课人员根据执教者的设计意 图,结合自己的课堂观察,展开课后研讨,总结出本节课的成功经验、不足之处与解决 措施。为了防止出现研讨主题不突出,空对空论理,不解决实际问题,要求主持人提前 预设研讨主题,拟定研讨提纲,参与人员事先做好准备,围绕预设主题展开讨论。 (提 纲力求主题明确,主线清晰,牵动重要话题,引向教学实际。 )
三、另一种主题式教研的形式 如果教研组没有课前征集问题,预设主题,主持人也可以这样做:一是组织教师逐 一发言;二是从中提炼一个主题,组织教师围绕主题研讨;三是及时总结教师的意见, 形成建设性的解决策略。 四、课例式主题研讨注意事项: 1、创造教研氛围,促进教师积极思考。 2、组织者要把在本校的教学实践中征集、筛选的问题做为研讨主题。 3、参与人员要带着问题去观察课堂教学,并认真做好记录。 (详见下页课堂教学评 价标准) 4、授课者要充分准备:备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备学生,以学定教;备教法,体 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堂理念。 5、课后评课时,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依据新课标精神,抓住授课者教学 中的主要优缺点,紧密结合研究的重点,集中主要问题,组织教师进行评析和研究,做 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楚,不要蜻蜓点水、泛泛而谈。参与人员必须服从主持人的安排, 不准只唱赞歌,要积极谈论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防止冷场。即使在个人发言后,若 还有补充意见,也要先记录下来,适当机会举手再补充。 6、主持人要调控研讨气氛,掌握活动节奏,能及时地从发言中提炼出问题,引导 教师们围绕主题进行研讨。
一、什么是主题研讨式教研 这种教研方式是从教学中筛选出教师最关心和困惑的教学问题, 组织教师进行专题 研讨,从而达到破解教学疑难问题和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目的。实施新课程后,许 多学校采用主题研讨的方式来研究教学问题和培训教师,类似于电视的谈话节目。这种 教研模式取得成效的关键是要抓好研讨氛围的创设、研讨问题的确定和研讨方式的选 择。所谓“主题”研究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等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要依托教研组、问题合作团队、校际间合作、教研机构专业指导,通过典型课例研究,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讨论解决的策略,连环跟进地进行深入研究。课例研究是主题教 研的一种主要形式。
二、主题研讨式教研的一般程序 1、确定研究的问题 问题的产生来自于教学实践——学科教学中的共性问题、难点问题。 2、设计教学方案,实施课堂教学 以“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设计教学方案,实施课堂教学。 3、研讨人员的准备 ①人员确定:主题研究以合作团队研究为组织形式,参与人员主要是骨干教师、教 研组长、学校领导或教学专业研究人员。 ②对研讨人员的要求:要熟悉新课标、吃透新课标精神,了解课改的新形式,具有 先进的课改理念;要认真阅读教材,了解这一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练习内 容。研讨的组织人员应该将研讨的话题提前通知研讨人员,并让他们围绕研讨的话题, 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必要时也可以写一个发言提纲。根据具体情况,研讨 的话题也可以适当予以分工,以便有所侧重。 ③对主持人的要求:主持人应有这样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第一、居高临下地驾驭 讨论话题的能力。即能把话题引出展开,还能把话题收拢归纳;能把浅显的课题引向深 入,也能把深奥的话题引向通俗,做到收放自如。第二、综合力和组织力。谈话应在轻 松、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关键在于主持人能否营造氛围、创造条件、激发参与人 员的研讨欲望。 4、进行课堂观察 参与听课人员要了解执教者的基本情况,认真听课,做好笔记,拟好简要的评课提 纲。 5、开展课后研讨 在主持人组织下,执教者进行简要的课后说课,参与听课人员根据执教者的设计意 图,结合自己的课堂观察,展开课后研讨,总结出本节课的成功经验、不足之处与解决 措施。为了防止出现研讨主题不突出,空对空论理,不解决实际问题,要求主持人提前 预设研讨主题,拟定研讨提纲,参与人员事先做好准备,围绕预设主题展开讨论。 (提 纲力求主题明确,主线清晰,牵动重要话题,引向教学实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