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般都不会让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同时成为货币的中介目标。
2) 因为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之间的调整目标会出现冲突。
3) 利率相当于为使用货币所付出的价格。也可以用供给价格之间的关系去考量。
扩展资料:
一、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以货币政策工具首先影响利率或货币供给量等货币变量。通过这些变量的变动,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间接地影响产出、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等最终目标变量。因此,利率或货币供给量等货币变量被称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二、1998年起,央行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直接控制,以货币供应量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目前,货币供应量仍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当下有部分学者认为随着金融、经济环境的发展,货币供应量已不会适合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应将利率作为中间目标。但部分实证证明M2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间还存在一定相关关系,并且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基础性条件。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将是我国未来的必然选择。
三、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连接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政策工具操作的中介环节,也是实施货币政策的关键步骤。
中介目标必须具备三个特点。
1.可测性。
指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得中介目标相关指标变化状况和准确的数据资料,并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作出相应判断。显然,如果没有中介目标,中央银行直接去收集和判断最终目标数据如价格上涨率和经济增长率是十分困难的,短期内如一周或一旬是不可能有这些数据的。
2.可控性。
指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能对中介目标变量进行有效地控制,能在较短时间内(如1—3 个月)控制中介目标变量的变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
3.相关性。
指中央银行所选择的中介目标,必须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密切的相关性,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对中介目标进行调控,能够促使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
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一般是反比关系,从理论操作上讲,他们是不会同时成为货币中介目标的,建议你去百度百科搜下,如果想更专业一点,再去MBA智库百科看看(是专业的经济类百科)。如果你有黄达·《金融学(第四版)》这本书,可以参考一下,这书基本上代表了国内的主流观点。
一般不会这么做。因为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之间的调整目标会出现冲突。
利率相当于为使用货币所付出的价格。也可以用供给价格之间的关系去考量。
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是央行的两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可以选择利率也可以选择货币供应量,在中国多是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当然有人可以说,货币供应量变化...
不能哦,他俩是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