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霜帝国是大月氏人贵霜部落建立。
贵霜帝国(Kushn Empire)
古国名。大月氏人贵霜部落建立。大月氏属突厥游牧部落,初居中国西部敦煌祁连山一带。公元前170年左右被匈奴击败,西迁中亚阿姆河流域。公元前125年征服巴克特利亚(大夏),统治整个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公元一世纪中叶建立贵霜帝国。公元二世纪中期,疆域西起咸海,东至葱岭,南包括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形成连亘中亚和北印度的庞大帝国。定都布路沙布罗(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帝国中心是“丝绸之路”的枢纽,也是佛教中心。中国高僧法显、玄奘都曾到此。公元二世纪后开始衰落。五世纪遭哒人入侵灭亡。
公元1~6世纪统治中亚地区及印度北部的帝国。古代世界四大帝国(汉、贵霜、安息、罗马)之一。公元前132~前130年,大月氏迁至阿姆河北岸,旋即征服南岸之大夏。于公元前1世纪初年分其国为五大部分,首领称翕侯,贵霜即其中之一。
帝国的兴衰
公元1世纪40年代,贵霜翕侯丘就却攻灭其他四翕侯,自立为王,创立贵霜王朝,建都于喀布尔。60年代,贵霜已统治索格狄亚那、巴克特里亚、喀布尔、坦叉始罗、犍陀罗、罽宾,可能还有西旁遮普。其后,无名王索特·麦格斯时期,贵霜向西扩展至赫拉特,控制了整个河间地区,并羁縻了康居和大宛。公元90年,贵霜王因求汉公主,被班超拒绝,遣副王谢率军七万攻超,为超所败,纳礼求和。班超一直不知贵霜王名,仅以“月氏王”呼之。2世纪初阎膏珍即位,再次征服印度西北部,在中亚将势力范围扩展至花拉子模,吞并锡斯坦,国势大张,形成中亚的一个庞大帝国。
140年,迦腻色伽王室开始统治贵霜,帝国版图东起巴特那,西达赫拉特,南至纳巴达河,北尽咸海。都城迁至白沙瓦。183~199年,胡毗色伽二世在位期间,对中亚的控制减弱,康居、大宛摆脱羁縻,呼罗珊、花拉子模也脱离贵霜统治。衰败迹象已经显露。约213年,波调即位,贵霜势力在中亚有所扩展,一度重新控制花拉子模,并同亚美尼亚库斯诺依斯结盟共抗萨珊王朝。229年,他遣使至魏奉献。233年,萨珊王阿尔达希尔一世率军攻克锡斯坦后,经呼罗珊入花拉子模,接着攻入索格狄亚那、巴克特里亚、喀布尔、坦叉始罗,给贵霜以致命打击。波调死后,贵霜仍保持着印度河以东地区的统治。3世纪下半叶,印度王公及西部塞种纷纷独立。至笈多王朝兴起时,贵霜蜷缩于犍陀罗和斯瓦特谷地。最后,随着�哒的兴起而消亡。
经济文化
贵霜时期,中亚兴起一批新的城镇。灌溉技术有显著发展,手工业有较大发展。贵霜常派使者往罗马和中国。恒河河口、印度西海岸、索格狄亚那,巴克特里亚、喀布尔等地的贸易市场十分繁荣。贵霜成为中国丝绸、漆器,东南亚香料,罗马玻璃制品、麻织品等贸易物资的中转站;贵霜则输出胡椒、棉织品和宝石等。控制商路所获厚利为贵霜迅速勃兴提供了经济保障。
贵霜帝国佛教迅速传播,丘就却、迦腻色伽都是佛教的赞助者。迦腻色迦信奉大乘教派,从此印度佛教以大乘为主。两汉三国时,外国僧人半数以上来自贵霜领地,贵霜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道,而且贵霜帝国出自文明水平不高的游牧部族,加之境内又有各种文化传统、宗教信仰迥然相异的民(种)族,这就为东西方文化在其境内融合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融合希腊、印度传统的犍陀罗艺术即产生、发展、成熟于贵霜时代。贵霜的文化艺术和建筑对中亚有很大影响。犍陀罗艺术于魏晋时期沿丝路传入中国。
贵霜是大月氏的一支。公元前2世纪初,大月氏居于中国的西部敦煌与祁连山之间,随牲畜移徙,与匈奴同俗,势力很强。约公元前165年为匈奴所败,其首领被杀,匈奴的老上单于以其头为饮器。大月氏败后,西经天山北路,至锡尔河北岸,逐塞种人据其地,后又为乌孙所败,迁至阿姆河,在这里征服了大夏,控制了整个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在阿姆河以北的粟特地方建都。大夏地区,不仅土地肥饶,农业发达,而且地处中西要道,商业也很繁盛。著名的丝绸之路就通过这里。大月氏人迁居大夏后,逐渐从游牧转为以农业为主的生活,社会制度也逐渐从原始社会过渡到阶级社会。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时曾到达此地。这时大月氏的辖境分为五个侯国,即所谓‘五部翕侯‘①,贵霜是其中之一。公元1世纪初,贵霜翕侯丘就郤(即库久拉·卡德斐塞斯,其统治年代约为公元15~65年)打败了其他四部翕侯,自立为王,国号贵霜,这标志着大月氏统一国家的形成。贵霜王国建立后,不断向外扩张,曾侵安息,取高附(喀布尔),灭濮达(乾陀罗)和罽宾(克什米尔)。丘就郤死后,其子阎膏珍继位(即维马·卡德斐塞斯,约公元65~75年)。在阎膏珍统治时代,贵霜进一步侵入印度,占领了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这样,在贵霜势力所到之处,在那里的大夏·希腊人、安息人和塞种人所统治的一些小国,悉被吞并。从此贵霜日益强大起来。
贵霜的极盛时代是迦腻色伽统治时代(约公元78~101年或102年)。
这一时期,贵霜进一步向印度扩张,其势力已达到恒河的中游地区。传说迦腻色伽曾对沙只城和华氏城进行过远征。通过迦腻色伽多年的对外扩张,建立起一个纵贯中亚和南亚的庞大帝国。其领土的范围包括中亚的锡尔河与阿姆河直到波罗奈以西的北印度大半部地区,形成为与罗马、安息、东汉并列的四大帝国之一。帝国的首都由中亚迁至富楼沙(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由于帝国中心的南移,使富楼沙成为周围达四十余里的‘城郭端直,民户殷多‘的大城市。
迦腻色伽崇信佛教。他在首都建立起极其壮丽的寺院和佛塔。我国东晋高僧法显巡礼印度时曾亲眼看到过这些雄伟的建筑物。他慨叹地说:‘凡所经见塔庙,壮丽威严都无此比。‘①在迦腻色伽时期,传说在迦湿弥罗(又译为罽宾,即克什米尔)曾举行过佛典的第四次结集。胁尊者召集500高僧,世友为上首。经这次结集,使经、律、论三藏各成10万颂,共960万言。
当东印度佛教已不是那么兴旺的时候,西北印度的富楼沙却成了佛教的中心。
迦腻色伽保护学术。在他的宫廷里有著名的佛教哲学家马鸣、胁尊者和世友,还有著名的医生阇罗迦和著名的建筑师阿基西劳斯。后者即在富楼沙所建的大佛塔的希腊建筑师。
迦腻色伽虽然崇信佛教,但并不排斥其他宗教。在他的钱币的背面可以看到希腊的、苏美尔的、埃兰的、波斯的和印度的神像。这一方面反映了他对宗教的兼容并包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所统治的帝国是广大的。贵霜帝国的建立,为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来往和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大乘佛教的产生和佛教的东传我国释迦牟尼死后,随着佛教的发展,继部派的分裂之后,又出现了大乘与小乘的教派之分。大乘佛教大约产①据《后汉书·西域传》,这五部翕侯为休密、双靡、贵霜、肸顿和都密。①见《法显传》。今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一巨大的窣堵波(塔庙)的地基,其直径有286英尺,还发现一个保存‘圣骨‘的舍利匣,现陈列在白沙瓦博物馆中。
生于公元1世纪。大乘兴起后,称原来的佛教学说为小乘。从此佛教开始有了大小乘之分。①迦腻色伽是大乘佛教的信徒,在他的支持下,大乘佛教得以顺利地发展起来。大乘佛教接受了外道思想,发展了释迦牟尼的学说,而小乘仍保持释迦牟尼的遗教。这两派的主要区别是:从对佛陀人格的认识上来看,小乘视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为教主或导师;而大乘则提出三世十方②有无数佛,并进一步把释迦牟尼神化。从哲学的宇宙观来看,小乘主张‘我空法有‘;而大乘则认为‘法我皆空‘。从修道的途径来看,小乘主张自度,即通过修道自己度自己;而大乘则主张兼度,即不仅自度而且还要度他。从理想的极果和境界来看,小乘理想的极果为阿罗汉,即无生果(阿即无,罗汉即生),其理想的境界为无余涅盘;而大乘理想的极果为佛①,其理想的境界为无住涅盘。所谓无住涅盘意即不住世间(不同于众生),亦不住出世(不同于阿罗汉),自己成佛后还要普度众生,助他人成佛。在大乘佛教形成时期,佛教进一步向四方扩展,发展成为世界宗教。大乘教主要流行于中亚、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地;而小乘教主要流行于斯里兰卡和东南亚一些国家。
贵霜帝国的建立,打开了南亚与中亚之间的屏障,为佛教的东传创造了有利条件。佛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方当为于阗(今新疆的和田)。于阗位于塔里木盆地南道的中心,为中西交通的要道。据《洛阳伽蓝记》和《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大约于公元前1世纪中叶,已有迦湿弥罗的高僧毗卢折那来此传布佛法。佛教最早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西汉末年。据《魏书·释老志》所记,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有大月氏王使伊存来长安口授佛经。东汉以来,有不少大月氏、安息、印度和康居等国的僧人东来中国传教。相传最早来中国的印度高僧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他们在大月氏受汉使的邀请,同来洛阳,住在白马寺,并在这里编译出《四十二章经》。这是最早的汉译佛经。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流传,魏晋以来,中国的僧人赴西天取经者也日益增多。至南北朝时代,佛教在中国开始盛行。著名的佛教三大石窟--敦煌、云岗和龙门,就是从这一时代开始开凿的。它们至今仍为世界闻名的佛教雕刻和绘画艺术的宝藏。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僧徒,各就所学,建立学派,为隋唐佛教全盛时期的到来作了重要准备。
佛教在中国形成为十宗,其中大乘有八宗,小乘有二宗。在这十宗中,对中国民间影响最大的是大乘教的净土宗。这是修道成佛最简便的一个法①乘乃乘载或运载之义,指使人乘之度过生死海,达于涅盘境地之教。大乘兴起后,称原来的佛教为小乘,后来带有贬意,言其教高于小乘。
②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①按大乘教的‘十法界‘说,佛果为最高(第十),在其下有菩萨、缘觉、声闻(即阿罗汉),此为‘四圣‘。在四圣之下为‘六凡‘。
门。信徒们只要一心口念佛(弥勒佛或阿弥陀佛)或一心想念佛,死后就可以往生净土,即达到极乐世界。这是传播最广的一个宗派。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扩展了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特别是对中国唯心主义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
佛教传入中国后,又通过中国于公元4世纪后半期开始传入朝鲜半岛。
以后于公元6世纪中叶,又通过朝鲜传入日本。佛教在朝鲜和日本也很盛行。贵霜帝国的衰亡迦腻色伽的帝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没有统一的经济基础。帝国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传说迦腻色伽就是在人民起义中被杀死的。迦腻色伽死后,贵霜的盛世已经过去,其版图日削。以后贵霜的王位先后由瓦西什伽和胡维什伽所继承。胡维什伽(约公元106~138年)也是一个佛教的保护者。他曾在摩头罗建立起一座辉煌的寺院。但他对其他宗教也采取宽容的态度。胡维什伽的共治者和继承者为迦腻色伽二世。他曾效仿同时代的罗马皇帝采用了凯撒的尊号。继之为王的是婆苏提婆(约公元145~176年)。他的名字是纯印度人的名字,崇信湿婆神。这些情况表明,贵霜族已接受了来自东西方各族文化的影响。
贵霜政权在婆苏提婆死后,日益衰落。至公元3世纪已分裂为若干小的公国,其年代和历史是非常模糊的。这时西亚的萨珊波斯兴起,开始向中亚、阿富汗和印度扩张,贵霜的势力益削。至公元4世纪,东印度的笈多帝国兴起后,再次统一北印度。这时西北印度贵霜诸王公的残余势力,便处于笈多帝国的控制之下。在大夏故地的大月氏人仍保持独立,后来(至公元5世纪)不断受到嚈哒(白匈奴)的侵犯。大月氏在大夏(今阿富汗境内)的残余小国,一般认为在公元425年为嚈哒所灭。
中国汉朝时期西方的强国--贵霜
贵霜是大月氏的一支。公元前2世纪初,大月氏居于中国的西部敦煌与祁连山之间,随牲畜移徙,与匈奴同俗,势力很强。约公元前165年为匈奴所败,其首领被杀,匈奴的老上单于以其头为饮器。大月氏败后,西经天山北路,至锡尔河北岸,逐塞种人据其地,后又为乌孙所败,迁至阿姆河,在这里征服了大夏,控制了整个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在阿姆河以北的粟特地方建都。大夏地区,不仅土地肥饶,农业发达,而且地处中西要道,商业也很繁盛。著名的丝绸之路就通过这里。大月氏人迁居大夏后,逐渐从游牧转为以农业为主的生活,社会制度也逐渐从原始社会过渡到阶级社会。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时曾到达此地。这时大月氏的辖境分为五个侯国,即所谓‘五部翕侯‘①,贵霜是其中之一。公元1世纪初,贵霜翕侯丘就郤(即库久拉·卡德斐塞斯,其统治年代约为公元15~65年)打败了其他四部翕侯,自立为王,国号贵霜,这标志着大月氏统一国家的形成。贵霜王国建立后,不断向外扩张,曾侵安息,取高附(喀布尔),灭濮达(乾陀罗)和罽宾(克什米尔)。丘就郤死后,其子阎膏珍继位(即维马·卡德斐塞斯,约公元65~75年)。在阎膏珍统治时代,贵霜进一步侵入印度,占领了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这样,在贵霜势力所到之处,在那里的大夏·希腊人、安息人和塞种人所统治的一些小国,悉被吞并。从此贵霜日益强大起来。
贵霜的极盛时代是迦腻色伽统治时代(约公元78~101年或102年)。
这一时期,贵霜进一步向印度扩张,其势力已达到恒河的中游地区。传说迦腻色伽曾对沙只城和华氏城进行过远征。通过迦腻色伽多年的对外扩张,建立起一个纵贯中亚和南亚的庞大帝国。其领土的范围包括中亚的锡尔河与阿姆河直到波罗奈以西的北印度大半部地区,形成为与罗马、安息、东汉并列的四大帝国之一。帝国的首都由中亚迁至富楼沙(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由于帝国中心的南移,使富楼沙成为周围达四十余里的‘城郭端直,民户殷多‘的大城市。
迦腻色伽崇信佛教。他在首都建立起极其壮丽的寺院和佛塔。我国东晋高僧法显巡礼印度时曾亲眼看到过这些雄伟的建筑物。他慨叹地说:‘凡所经见塔庙,壮丽威严都无此比。‘①在迦腻色伽时期,传说在迦湿弥罗(又译为罽宾,即克什米尔)曾举行过佛典的第四次结集。胁尊者召集500高僧,世友为上首。经这次结集,使经、律、论三藏各成10万颂,共960万言。
当东印度佛教已不是那么兴旺的时候,西北印度的富楼沙却成了佛教的中心。
迦腻色伽保护学术。在他的宫廷里有著名的佛教哲学家马鸣、胁尊者和世友,还有著名的医生阇罗迦和著名的建筑师阿基西劳斯。后者即在富楼沙所建的大佛塔的希腊建筑师。
迦腻色伽虽然崇信佛教,但并不排斥其他宗教。在他的钱币的背面可以看到希腊的、苏美尔的、埃兰的、波斯的和印度的神像。这一方面反映了他对宗教的兼容并包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所统治的帝国是广大的。贵霜帝国的建立,为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来往和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大乘佛教的产生和佛教的东传我国释迦牟尼死后,随着佛教的发展,继部派的分裂之后,又出现了大乘与小乘的教派之分。大乘佛教大约产①据《后汉书·西域传》,这五部翕侯为休密、双靡、贵霜、肸顿和都密。①见《法显传》。今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一巨大的窣堵波(塔庙)的地基,其直径有286英尺,还发现一个保存‘圣骨‘的舍利匣,现陈列在白沙瓦博物馆中。
生于公元1世纪。大乘兴起后,称原来的佛教学说为小乘。从此佛教开始有了大小乘之分。①迦腻色伽是大乘佛教的信徒,在他的支持下,大乘佛教得以顺利地发展起来。大乘佛教接受了外道思想,发展了释迦牟尼的学说,而小乘仍保持释迦牟尼的遗教。这两派的主要区别是:从对佛陀人格的认识上来看,小乘视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为教主或导师;而大乘则提出三世十方②有无数佛,并进一步把释迦牟尼神化。从哲学的宇宙观来看,小乘主张‘我空法有‘;而大乘则认为‘法我皆空‘。从修道的途径来看,小乘主张自度,即通过修道自己度自己;而大乘则主张兼度,即不仅自度而且还要度他。从理想的极果和境界来看,小乘理想的极果为阿罗汉,即无生果(阿即无,罗汉即生),其理想的境界为无余涅盘;而大乘理想的极果为佛①,其理想的境界为无住涅盘。所谓无住涅盘意即不住世间(不同于众生),亦不住出世(不同于阿罗汉),自己成佛后还要普度众生,助他人成佛。在大乘佛教形成时期,佛教进一步向四方扩展,发展成为世界宗教。大乘教主要流行于中亚、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地;而小乘教主要流行于斯里兰卡和东南亚一些国家。
贵霜帝国的建立,打开了南亚与中亚之间的屏障,为佛教的东传创造了有利条件。佛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方当为于阗(今新疆的和田)。于阗位于塔里木盆地南道的中心,为中西交通的要道。据《洛阳伽蓝记》和《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大约于公元前1世纪中叶,已有迦湿弥罗的高僧毗卢折那来此传布佛法。佛教最早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西汉末年。据《魏书·释老志》所记,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有大月氏王使伊存来长安口授佛经。东汉以来,有不少大月氏、安息、印度和康居等国的僧人东来中国传教。相传最早来中国的印度高僧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他们在大月氏受汉使的邀请,同来洛阳,住在白马寺,并在这里编译出《四十二章经》。这是最早的汉译佛经。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流传,魏晋以来,中国的僧人赴西天取经者也日益增多。至南北朝时代,佛教在中国开始盛行。著名的佛教三大石窟--敦煌、云岗和龙门,就是从这一时代开始开凿的。它们至今仍为世界闻名的佛教雕刻和绘画艺术的宝藏。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僧徒,各就所学,建立学派,为隋唐佛教全盛时期的到来作了重要准备。
佛教在中国形成为十宗,其中大乘有八宗,小乘有二宗。在这十宗中,对中国民间影响最大的是大乘教的净土宗。这是修道成佛最简便的一个法①乘乃乘载或运载之义,指使人乘之度过生死海,达于涅盘境地之教。大乘兴起后,称原来的佛教为小乘,后来带有贬意,言其教高于小乘。
②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①按大乘教的‘十法界‘说,佛果为最高(第十),在其下有菩萨、缘觉、声闻(即阿罗汉),此为‘四圣‘。在四圣之下为‘六凡‘。
门。信徒们只要一心口念佛(弥勒佛或阿弥陀佛)或一心想念佛,死后就可以往生净土,即达到极乐世界。这是传播最广的一个宗派。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扩展了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特别是对中国唯心主义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
佛教传入中国后,又通过中国于公元4世纪后半期开始传入朝鲜半岛。
以后于公元6世纪中叶,又通过朝鲜传入日本。佛教在朝鲜和日本也很盛行。贵霜帝国的衰亡迦腻色伽的帝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没有统一的经济基础。帝国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传说迦腻色伽就是在人民起义中被杀死的。迦腻色伽死后,贵霜的盛世已经过去,其版图日削。以后贵霜的王位先后由瓦西什伽和胡维什伽所继承。胡维什伽(约公元106~138年)也是一个佛教的保护者。他曾在摩头罗建立起一座辉煌的寺院。但他对其他宗教也采取宽容的态度。胡维什伽的共治者和继承者为迦腻色伽二世。他曾效仿同时代的罗马皇帝采用了凯撒的尊号。继之为王的是婆苏提婆(约公元145~176年)。他的名字是纯印度人的名字,崇信湿婆神。这些情况表明,贵霜族已接受了来自东西方各族文化的影响。
贵霜政权在婆苏提婆死后,日益衰落。至公元3世纪已分裂为若干小的公国,其年代和历史是非常模糊的。这时西亚的萨珊波斯兴起,开始向中亚、阿富汗和印度扩张,贵霜的势力益削。至公元4世纪,东印度的笈多帝国兴起后,再次统一北印度。这时西北印度贵霜诸王公的残余势力,便处于笈多帝国的控制之下。在大夏故地的大月氏人仍保持独立,后来(至公元5世纪)不断受到嚈哒(白匈奴)的侵犯。大月氏在大夏(今阿富汗境内)的残余小国,一般认为在公元425年为嚈哒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