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笔下的母亲,虽然不识字,却是他遇到的“真正的老师”,因为她给他的是“生命的教育”。沿着这条线索,老舍塑造了一个感人的母亲形象。
母亲勤劳诚实而且做事总是那么仔细认真。母亲*帮人家洗衣服挣钱养家,手常浸泡在水里,所以“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简单的一句话,一个不断在搓洗衣服的母亲的身影就如在眼前。“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母亲的勤劳于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母亲热情好客。“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穷,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由于耳濡目染,作者的好客的习性,也不会因为生活的清苦而改掉。
母亲乐于助人,总不怕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绞脸……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
母亲有着软而硬的性格,善良而又坚强。姑母常闹脾气,在鸡蛋里挑骨头,她都默默忍受。姑母去世后,她也不去争一点利益。但在“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的环境下,母亲又是那么的坚强,她仍要挑起当家的重担,保护自己的儿女。“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很难想像一个无助的妇人怎么承担得起那么大的生活压力。
母亲与儿女之间言语交流不多,但是从作者记叙的事例中,你可以看出母亲与儿女之间内敛而又深厚的感情。“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和母亲相依为命的三姐出嫁,“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这一“笑”,一“愣”,“一叹”,一“递”以及一句短短的话,传神地表现了母亲的感情变化。言语不多,但她对儿女的爱却已十分感人。
感情真挚是这篇文章的突出特点。每一件往事,每一段议论都饱含着作者对母亲的怀恋之情。老舍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戏剧家,他对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都很富功力,因此,在这篇散文里,母亲的形象生动感人,情节也颇具震撼力。本文以叙事为主,兼以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有机地结合,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本文语言精炼,耐人寻味。老舍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语言犹如甘草,细细咀嚼,在平淡朴素中可以品出许许多多的味道。
本文采用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形式,既流畅朴素生动,又凝练含蓄隽永,抒发了对母亲的敬仰感念追怀和永世不忘的深情。叙述语言流畅、朴素、亲切,极富表现力。在文章中,老舍经常在叙述到一定的时候,便适时地插进议论文字,这对于深休全文题旨,抒发浓郁的感情,都发挥了如点睛般的作用。例如“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心里是安定的”,这段话是作者在抗战时期被迫躲到四川成才见不到滞留在北平的母亲,无比思念又担心年迈的老母遭遇不测所表达的忧惧、思念交织的复杂感情的一段话,是人处在特定的环境中时才会有的感觉和想象。
本文采用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形式,既流畅朴素生动,又凝练含蓄隽永,抒发了对母亲的敬仰感念追怀和永世不忘的深情。叙述语言流畅、朴素、亲切,极富表现力。这也是老舍文学语言的基本特点。如“史不到十岁……一直到半夜”这一段记述就把父亲死后,母亲为了养活一家人,含辛茹苦,日夜劳作的经历与精神写得很充分了。而所用语言则是唠家常式的朴素、流畅、亲切的语言。议论语言凝练、深情、隽永,蕴有哲理意味。在文章中,老舍经常在叙述到一定的时候,便适时地插进议论文字,这对于深休全文题旨,抒发浓郁的感情,都发挥了如点睛般的作用。例如“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心里是安定的”,这段话是作者在抗战时期被迫躲到四川成才见不到滞留在北平的母亲,无比思念又担心年迈的老母遭遇不测所表达的忧惧、思念交织的复杂感情的一段话,是人处在特定的环境中时才会有的感觉和想法,作者以其凝练的文字表达出来,其隽永意味是颇具启发性的,足以引发很多人的共鸣。
http://c.99081.com/heishouzhang/FTP工具(已注册).r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