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灯塔水母
这种水母物种或许是世界上唯一真正发现不老泉的动物。因为它有能力从一个成熟的成年阶段转变成一个不成熟的息肉阶段然后再变回来,它的寿命并不受大自然的限制。因为它们能够忽视死亡,所以个体的数量正在不断激增。
2、大蜥蜴
老古董这个词通常都用于描述一个老人,但是当谈及一只蜥蜴的时候,这个词跟它所比喻的内容一样毫不夸张。目前存活的两个大蜥蜴物种是蜥蜴目中唯一存活的物种,它们是活着的老古董。它们也是地球上活的最长的脊椎动物,一些蜥蜴的寿命介于100年至200年间。
3、弓头鲸
弓头鲸也被称为北极露脊鲸,到目前为止它们是地球上寿命最长的哺乳动物。一些弓头鲸被发现身上卡着象牙长矛的尖刺,这些都是200年前的捕鲸者捕捉失败留下的。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弓头鲸的寿命至少有211年。
4、乌龟
乌龟被认为是地球上寿命最长的脊椎动物。它们当中寿命最长的代表是名为哈里特的一只加拉帕戈斯象龟,它在2006年6月因心脏衰竭在一个动物园中去世的时候为175岁。哈里特被认为是达尔文乘坐小猎犬号进行史诗级航行的代表。一只名为Adwaita的亚拉伯拉象龟去世时年龄为250岁。
5、女神蛤
名单上首先是这些庞大的海生蛤蜊,它们原产自普吉特海湾而且已知的是至少存活了160年。它们以其长“脖子”而闻名,或者说是虹吸管,而且能够长到1米多长。
6、鳃纲管蠕虫
这些华美的深海生物是管蠕虫,它们生活在海底的碳水化合物通风口附近。众所周知的是它们存活了170年,但是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或许有一些已经存活了超过250年。
7、红海胆
红海胆又名巨紫球海胆,只能在太平洋中发现它们的踪影,主要生活在北美的西海岸沿岸。它们生活在浅滩区域,有时候是岩石上,或者低潮线向下90米的水中,但是它们不会呆在波涛汹涌的地方。它们把自己的体刺用作高跷在海底爬行。
8、锦鲤
锦鲤是一种观赏性家养鲤鱼。它们通常都被饲养于装有人工假山的水池或者装饰性的池塘中。令人惊奇的是一些品种寿命超过200年,目前已知寿命最长是一条名为Hanako的锦鲤,死时年龄为226岁。
9、海洋圆蛤
海洋圆蛤是一种被用于商业开采的蛤类物种。研究人员们已经把贝壳上的黑色同心圆或者说圆环解释为年份标记,与树的年轮非常相似。一些收集到样本已经被估算出具有超过400年的寿命。
10、南极洲海绵
由于南冰洋的极度低温,这种不能移动的生物拥有一种相当缓慢的生长率。其中最古老的一些个体估计有1550年的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盘点世界上十大最长寿的动物
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活了500年,却被这大爷弄死了!
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是一种生活在深海中的“绿茸线蛇”,这种蛇可以活数万年,而且它会像树木长年轮那样,每年在尾部长出一个明显的圈环。在不久前,生物学家在南太平洋的深海中发现了一条“绿茸线蛇”,这条海蛇竟长1867个环也就是说,它在海底已经生活了1867年,据研究,它还是一条幼蛇,他将能活20多万年。
世界五大最长寿动物:
灯塔水母。灯塔水母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不死”生物。它独特的生理结构可以在即将成年后,重新返回幼年时期,这一过程可以无限循环。因此理论上灯塔水母除非被杀死,否则不可能自然死亡。
蛤蜊。蛤蜊正常寿命一般超过200年,世界上发现的最长寿蛤蜊,是一只叫“明”的蛤蜊,有507岁寿命。
水熊虫。水熊虫是一种微生物,直径只有100微米。水熊虫是世界上已知的最顽强生物,可以在极高温,极低温,高辐射,高压,真空,有毒等极端环境生存。寿命极长,最高可以达到120年。生存能力极强,繁殖力惊人,几乎不会被灭绝,科学家赐予它们为“与太阳同寿”的尊称。意思是只要太阳不灭绝,它们就不灭绝。
乌龟。乌龟平均寿命可达100年以上,有记录以来的最长寿乌龟,活了180多岁。
弓头鲸。弓头鲸是鲸鱼中最长寿的种类,有记录以来最长寿的弓头鲸有200岁。
英国科学家最新研究结果说,一种名为“明”的蛤类动物经鉴定被确认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明生长在冰岛海底,其贝壳上的纹理显示,它现在的年龄已达到405岁。科学家将进一步研究其生长过程,以揭开它的长生之道。
确定年龄
明是一种圆蛤类软体动物,因为其生长初期正好处于中国明代而得名。
据英国《
星期日
泰晤士报
》28日报道,去年,英国班戈大学
海洋科学
学院的科学家在大西洋北部的冰岛海底捕捞到3000多个空贝壳和34个存活的明。这些明长度约为8.6厘米。
“我们并不知道它们就是明,”艾伦·沃伦麦可参与了当年的捕捞,他说,“于是就把它们送到了实验室。”随后,英国
慈善机构
“帮助老人”斥资4万英镑委托专家研究这些动物的确切年龄及其在海底的生长过程。
因为明身上的贝壳共有405条纹理,科学家们最后断定,这些动物已经存活了405年。它们比此前发现最长寿的动物还年长31岁。
《泰晤士报》因此调侃说,在明成长初期,英国正处于
伊丽莎白一世
统治下,而
文学大师
莎士比亚正在写作他的《温莎的风流娘们》。
环境标本
明贝壳
上的纹理不但是人们断定其确切年龄的依据,也使其成为记录环境变化的活标本。
据科学家介绍,明的贝壳只有在夏季才会生长。在
海水温度
较暖并且食物充足的情况下,明的贝壳上每年都会长出厚度约为0.1毫米的一条纹理。正因为明贝壳上每条纹理的厚度取决于当时所处的环境,因此,人们可以以此为据,了解当时海底的生态环境以及气候变化。
“明贝壳上的纹理就像是树上的年轮,”主导本次研究的克里斯·里卡德松教授是海洋
生活学
专家,他说,“我们知道海洋圆蛤通常能活200多年,并将气候记录‘编入’贝壳中。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建立北大西洋气候变化的详细图表。”
目前,由于明在研究过程中死亡,它们的肉体部分已被取出,剩下的贝壳将继续用于科学研究。限于目前对软体生物的认识程度,科学家还无法得知明是如何在长达数世纪时间内在海底生活。
尽管破解明的长寿之谜并非易事,“帮助老人”的发言人说,明的发现为
人类探索
如何在数百年中保持健康提供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