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指出,2011年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意味来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基调将发生变化,货币政策作用的方式和力度都将出现调整。那么,如何看待和评价此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未来的宏观经济经济政策如何调整、稳健的货币政策如何发挥作用,本文愿就这些问题谈一些浅见。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鉴于这种目标设定,本年度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效果总体上达到了预计的效果。一方面,今年一至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10.8%,相比去年7.7%的增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较为宽松的货币环境。另一方面,虽然10月份CPI已经达到了4.4%,全年3%的目标值的实现已难度很大,当然,这并不足以说明我国出现了严重通胀问题。3%本身只是人为划定的一个数值,更多是对今年货币政策宽松度的反映,因此,即便其无法实现,至少目前来看通货膨胀仍然相对温和。
但是,通货膨胀隐忧为经济政策所带来的制约也不容小觑。至10月份底,新增信贷规模已达6.9万亿,M2货币增长率为19.38%,均突破或快突破年初所制定的信贷规模与M2的增速的目标,这些都给通胀预期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从目前M1与M2的增速差来看,我国存款的转化并不活跃,经济活跃度并不高。虽然在以宽松为导向的货币政策下,我国的经济增长能够保持一个较为平稳的高速增长,但持续增长的动力并不是十分强劲。今年以来不断出现的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背后原因,除了本身生产周期与环境因素等影响外,我国结构性货币供给和流动性过剩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从货币总量上来看,大量信贷投放伴随的主要是投资的增长,其投资主体依然是以政府投资和国企为主;另一方面,从货币供给结构上来看,中小企业仍然缺乏资金支持。在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中,投资的贡献率达到了58.8%,消费的贡献率仅为34.4%,相比09年而言,消费比重大幅下降。这也印证了上文对经济活跃度依旧缺乏的判断。在消费不足,国外贸易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所带来的负效应是经济运行效率下降与经济增长缺乏持续增长动力。最终所带来的结果是,存在一定的货币供给沉淀在实体经济之外,诱发物价上涨,尤其是经济一旦出现较为活跃的态势,货币流通速度增加,将会放大货币流动性,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
因此,总的来看,近两年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我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的确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在维持物价稳定上也并未带来过多的困扰。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尚存在一定的困难,单纯宽松的货币政策依然难以保证未来我国经济稳定并高效的增长,反而可能还会为以后通货膨胀管理带来一定压力,故明年经济增长实现更多需要的是不同政策的灵活搭配。而货币政策在整个政策组合体系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尤其是在我国实体经济并未完全好转的情况下,保持一个稳健谨慎的货币政策依然是有必要的。
除此之外,国外货币政策的制定也是制约我国货币政策走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出台更是使得我国不得不采取一定的对冲措施来抵消国外的流动性冲击。正是基于以上两者的判断,在未来以稳健为主导的货币政策的走势上,适度缩紧当前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也就成为了必然。从近几个月加息与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等一系列缩紧流动性的动作来看,通胀管理依然存在挑战。所以,今年年底是否加息或者提高准备金率主要有赖于最后两个月CPI的数据的信息反映,在调控效果微弱的情况下,继续调增也是合情合理的。
稳健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步入常态管理
事实上,央行最近选择近三年来首度加息及两周内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昭示实施两年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不再宽松,中国的货币政策开始步入常态管理。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走向稳健”,主要是考虑到经济已经开始企稳回升,同时通胀问题日益严重,货币政策需要进行适度的调整,其最大意义在于货币政策正式告别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以保增长为重中之重的危机政策开始让位于以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为基本要义的常态管理。量化到具体指标上,我们判断,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导向下,明年银行信贷可能会压到一个比今年还要低的量,预计6.5—7万亿。另外,货币政策的执行主要看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动性的状态,目前我国货币总量的增长还是偏高,去年M2达到30%以上,10月份M2仍为19%以上,如此高的M2说明存在投资冲动,易给价格和资产泡沫带来隐患,需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使M2增长速度回落到正常空间,笔者认为15%左右是较合理的水平。
未来中国经济面临三个重要任务,即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防范通胀预期。现阶段看这三个方面任务,通胀问题尤为突出,CPI继9月份达到3.6%之后,10月份又达到4.4%的年内新高,稳定价格控制通胀已经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防通胀将会是明年货币政策目标的重点内容。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势头依然较好,未来仍需强调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致力于通胀预期的防范和治理的同时,也有利于经济增长、调整结构和管理通胀三者之间的平衡。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应从保增长正式转为正确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和防范通胀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中国经济实行常态化管理,在防止物价过快上涨的同时,切实将结构调整和民生工作提升至重要地位。“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或为明年的经济工作主线。
稳健也意味着汇率、利率等价格型工具的空间将不断加大
目前,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使得美元贬值问题再次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在当今大宗商品金融化的背景下,其价格主要以美元标价,带来的结果是主要以美元价格为参考的货币币值也将面临贬值,从而使得大宗商品的进口价格上升,最终带来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相比之下,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则可以通过适当升值,来对冲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虽然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本质上,仍是以美元价格走势为导向,且上下浮动空间有限。倘若明年通胀水平管理存在困难,同时货币政策又受到一定制约,再加上输入性通货膨胀冲击,那么汇率政策也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同时,我国长年的经济增长与巨额的贸易顺差,均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通过汇率政策的适当变化来缓解这种压力也是有必要的。
我国也应当借此契机,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一方面,增大人民币汇率弹性,可以扩大一定的波动范围,适度减少干预,使汇率更加灵活的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另一方面,降低美元币种权重,参考一篮子货币,提升欧元、日元等权重。最终减少我国经济政策所受到的外部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部冲击产生的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更灵活多变的汇率制度也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一国信用货币要成为世界货币,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强大的经济实力、币值的稳定性与广泛的接受性。同样人民币的国际化也需要满足这三个条件。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下还无法满足其要求。若我国采取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被动干预外汇市场,将会导致我国的货币政策无法完全独立。在长期的冲销式干预下,必然会导致经济效应扭曲,通货膨胀压力增加,从而不利于我国货币币值的长期稳定。而采取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则能够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并且通过更为市场化的汇率机制来自动调节人民币汇率,也能够增强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减少对金融风险的担忧。
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外贸依存度较大,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容忽视,同时考虑到国内外贸企业的生存状况等,过多的依赖汇率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又会有一种顾此失彼的感觉。再者,6000亿美元的QE2是在8个月分批投放,因此,我国汇率政策的制定还有赖于其退出时机,这些均需要依据当时情况而定。总的来看,汇率政策在明年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会加大,但考虑到相关的制约因素等,在短期内,至少是明年,主要仍有赖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
你知道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