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姓起源琅琊,祖宗支叔才。 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姓苑云,人姓,琅琊,今琅琊有支姓。西域,石赵司空支雄传,其先月支胡人也,晋有高僧支遁,字道林,天竺人。』 汉代的月支国,又称为月氏或大月氏,位于现在的甘肃省中部西境以及青海省的东境,是当时所谓西域的一个大国。最初在陕西、山西等地方落脚,以后逐渐迁移全国各地。到了唐朝天下统一之后,变化成完完全全全的中国人。根据学者考证,支姓在我国的出现,应以唐朝统一天下算起,所以老家、出处应为山东琅琊。统一天下后的第一个支始祖应是支叔才。 望族居琅琊郡(今山东省诸诚市)。 东汉末有通六国语言的支谦,后被孙权拜为博士。唐代有孝子支叔才,高宗赐旌(jing)其家。宋代有画家支选,仁宗时为画院抵候。元代有四川行省参政支谓兴。明代有礼部主事支可大,昆山人;翰林院孔目支立,嘉兴人,与罗一峰友善,深研经学,时人称支五经。清代有支隆求,嘉兴人,官为沂水知府,多惠政,著有《泊庵集》;支大纶,字华平,嘉善人,万历年间中进士,由南昌府教授,升为泉州府推官,为人耿直,清廉可风,著有《两穆两朝编年史》、《支子余集》等书多种。 灵孝堂;琅琊堂。『灵孝堂』出自唐代支叔才的传说。支叔才,定州人,隋代末年,天下慌乱,他的母亲不幸被贼捕去,叔才冒胆前往,与贼晓以情理,愿以己身替换母亲。贼人深受感动,爱其孝子,逐将母子二人放回。母病瘫痪于床,叔才不嫌脏累,替母吮疮换药。母病故后,支叔才搭小屋为其母守坟,有白鹊飞止,世人以为此乃其孝心所致。让高宗曾表彰其家。支姓后世子孙为纪念这位先人逐取堂名为『灵孝堂』。
支(zhī)姓源出有四:
1、尧舜时有个叫支父的人,他的后代世子孙便以支为姓(见《高士传》)。
2、周朝的后代有姓支的氏族。《路史》载,周代王公、诸侯后的支子,一部分后人有以支为姓。
3、出自姬姓,为后稷后代,周朝时宗法制度下称嫡长子及继承先祖嫡长子为“宗子”,嫡妻之次子以下及妾子为“支子”,他们在分封时,支子有的以支为姓,遂形成支姓。又古代王公、诸侯的支子中,有的就用“支”字作姓氏。
4、古代西域部族月支人的后代,入中原定居,以支为氏。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贵姓何来》载,秦汉之际,西域有月支国,其部族游牧于敦煌、祁连之间。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遭到匈奴的攻击,大部分西迁到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称为大月支;少数没有西迁,进入祁连山与羌人杂居,称为小月支。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有大月氏国人随来中国,他们的后代居中国就用部族名中的“支”字为姓,以其音与“氏”字读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