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纲的变化
(一)第一考站
增加了社区牙周指数检查项目。
考试时间由23分钟减少至19分钟。
总分值由30分减少至24分。
(二)第二考站
每位考生的考核项目由1项增加到3项。
考试时间由17分钟增加至37分钟。
总分值由40分增加至45分。
(三)第三考站
增加了病史采集考核项目,病例分析中增加牙列图和X线片阅读的考核内容。
考试时间由20分钟增加至24分钟。
总分值由30分增加至31分。
五、具体辅导
第一站考试(共24分):
1.无菌操作(4分,两项均必考)
①洗手、戴手套(必考)
穿洗手服修剪指甲先用肥皂作一般的洗手清水肥皂洗,再用无菌毛刷蘸煮过的肥皂水刷洗手和臂,从手指头到肘上10厘米两臂交替刷洗,特别要注意甲缘甲沟,指蹼等处。反复刷洗三遍,共约10分钟。用无菌毛巾从手到肘部擦干手臂,擦过肘部的毛巾不可再擦手部。然后将手和前臂浸泡在70%酒精内5分钟,浸泡范围在肘上6㎝处。如果用1:1000新洁尔灭溶液代替70%酒精,则刷手时间可减为5分钟。络合碘等消毒液清洗,上臂下1/3,两遍
戴手套切记:内外两面洗手消毒完成后,保持拱手姿势,手臂不应下垂,也不可接触未经消毒的手品,否则即应重新洗手。
②口腔黏膜消毒(必考)
先消后蘸干
活检注意
2.一般检查(3项,13分)
做什么检查都需要进行椅位的调节(必考)。患者椅位的调节:既要患者舒适,又要医师操作方便。
①调节好椅子靠背,使靠背上缘与患者肩胛骨上缘平齐,以便支持腰部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②患者头应靠稳在治疗椅上,以防患者头部移动而被器械误伤口腔组织。
③检查上颌牙时,应调节背部和头部的椅位,稍微后仰,使患者张口时,上颌牙列与地平面呈45°角,以便检查。
④检查下颌牙时,要使患者头颈长轴与躯干成一线,患者张口时下颌牙列与地面平行。
⑤避免患者张口过大,防止因面部肌肉过于紧张而妨碍口腔前庭的检查。
检查包括
颌面部检查,颞下颌关节检查,涎腺检查,口腔内检查,颈部检查,颌面部是否对称,有无畸形、肿胀、包块等。其中口腔内检查最多,有口腔前庭区,固有口腔,咬合关系检查,牙龈,牙齿,舌,腭等。牙齿的色泽、排列、数目、形态、龋齿、残冠、残根等,牙龈颜色、形态和质地有无改变等。
从方法上分 视诊;扪诊;叩诊;探诊;咬诊;嗅诊等。
视诊:顺序:
先外后内
右上→左上→左下→右下
先检查主诉部位,然后全面检查其他部位。
①全面检查:(问、望、探、叩、触、牙齿松动度)是临床必需掌握的,难点在于椅位调节及各检查目的和操作手法。
强化记忆的是叩诊的内容(绝对不要使用镊子末端,最好是金属口镜的柄端或者叩诊金属棒),除非是在征得考官认可后,才可使用镊子末端行叩诊。
②社区牙周指数(CPI)——2009年新增)
属于口预内容,平时一般临床医生用的比较少,建议记住表格即可。
检查牙龈出血,牙石,牙周袋深度
检查工具:CPI探针
关键在于清楚地了解指数牙:
分六个区段:探 + 视
先将口腔分为6个区段
17-14 13-23 24-27
47-44 43-33 34-37
20岁以上检查10个指数牙:
17 16 11 26 27
47 46 31 36 37
20岁以下检查6个指数牙:
16 11 26
46 31 36
③检查表的填写:注意细节。
3.特殊检查(4分,5项中考1项内容,没有必考项。颞下关节和下颌下腺检查要求松一点,牙髓、牙周、咬合检查,考官一般比较注重。):
(1)牙髓活力测试:
温度和电流的反应
看:病变?阶段?活力?
正常20—50度无反应。
温度测试<10°,>60°,先健康牙后病牙,先下后上,先后后前。
与邻牙,对侧同名牙对照
电测试 与邻牙,对侧同名牙对照
注意增龄变化,生理状态变化
温度测试分为冷诊法和热诊法。
I冷诊法用冷水、小冰棒、二氧化碳、或氯乙烷作为冷刺激。
II热诊法的刺激源可以是热水、热牙胶或热金属器械,加金属冠的牙也可用橡皮轮打磨生热作牙髓测验。
温度测试的临床意义:
Ⅰ正常:被测牙与对照牙反应相同;
Ⅱ敏感:比对照牙反应强烈,刺激去除后疼痛持续一段时间;
Ⅲ迟缓性痛:即刺激去除后一会儿患牙才出现疼痛反应,并持续一段时间。
Ⅳ迟钝:同样的冷热刺激可引起比对照牙轻微许多的反应。
Ⅴ无反应:被测牙对刺激不产生反应。
急性牙髓炎为快速而剧烈的疼痛;
活力测试的临床意义:在考试中主要是考生要对考官表述的,要加强记忆。
(2)牙周探诊检查:
六个位点:
牙的颊(唇)、舌面分别在远中、中央、近中记录探诊深度。
四个象限:
检查全口牙是一般从右上后牙开始依次顺序完成探测。
查:牙周袋范围深度附着水平,龈下牙石的量和分布
要求:支点稳定,紧贴牙面,于牙长轴平行,20—25g,提插
(3)咬合关系检查:
正常
正中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位检查 中线 第一磨牙 覆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覆盖程度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曲线 牙齿牙列
息止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位检查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间隙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干扰检查 各种咬合运动
异常
课程中对此部分很明确,记忆即可,无技巧。
(4)颞下颌关节检查:
对称
开闭、前伸、侧方运动,功能,疼痛弹响杂音开口度开口型偏斜。
需要注意触诊手法:
以两手小指伸入外耳道内,向前方触诊,以两手拇指分别置于两侧耳屏前关节外侧,嘱患者作张闭口运动,了解髁突活动。
(5)下颌下腺检查(2009新增):
注意双手合诊法
要求:两侧对比检查
检查要求:形态大小质地、唾液分泌情况。
重点检查部位:导管口,导管,结石。
4.职业素质:老师酌情给3分。和临床专业差不多,体现在你操作中,衣着语言态度
第二站考试(共45分)
第二考站
1.基本操作技能:
执业12考3、
助理8考3,共33分(20+10+3BASS刷牙是必考(3分),其他20分一道,10分一道);
2.基本急救技术:
执业及助理都是4考2,
很显然基本急救操作是保分的关键(共12分,血压测量+X)。
基本急救技术包括:
1.测量血压。
2.吸氧术。
3.人工呼吸。
4.胸外心脏按压。(与临床医师考试内容相同,保分关键)。
详述基本操作技能:
1.可能占20分的项目:
离体磨牙复面洞制备术
开髓术
牙拔除术和麻醉——仿真头模;
龈上洁治术
后牙铸造全冠的牙体预备
2.可能占10分的项目
牙列印模制取
窝沟封闭术
BASS刷牙是必考 (3分)
BASS刷牙法——模型;
又名水平颤动法、龈沟法。有效清除龈缘附近和龈沟内菌斑的方法。
操作要点:先平行后,45度角,轻加压,毛端入龈沟,短距离2—3mm,水平震颤,勿离开龈沟,至少颤动10次,每次2—3颗牙,前牙舌腭侧可竖放。
注意事项:
1.刷颈部龈缘时用力要适当,不要使用太大的力度,以免造成牙龈损伤。
2.短距离水平颤动牙刷的距离不能太长,控制在2--3mm左右,太长会损伤牙颈部牙体硬组织。
3.刷牙时要有一定顺序,保证每个部位和每个牙面都刷到,没有遗漏。
一、离体磨牙 复面洞制备术
注意:
钻入的位置先邻面再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面,和鸠尾固位形的位置,洞形要注意“底平壁直”,不要出现“口大底小”,或者凹凸不平,邻面洞制备时从牙齿合面的近中或远中边缘嵴钻入。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面洞制备时 自邻面洞口向合面扩展,制备鸠尾固位形。鸠尾峡部应放在颊舌两牙尖之间,在轴髓线角的靠中线侧。
二、开髓术
(一)髓腔入路的合格标准
1.髓腔入口洞形正确:
上颌磨牙的标准入口洞形为钝圆的三角形,不在咬合面正中央而偏至近中颊尖上。
下颌磨牙的标准入口洞形为钝圆角的梯形,位于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面近远中向的中1/3,中央沟的颊侧。
2.全部髓顶揭净。
3.全部根管口可暴露于直视洞口中。
4.根管锉可直线进入根管根尖部。
5.进入根管的器械仅尖端接触根管壁,洞缘和髓室侧壁不会对器械造成阻碍、卡压。
6.最大程度保存牙体组织,无操作缺陷。
(二)常见的问题
在操作中可能出现操作方法不规范,更可能因不恰当预备出现各种缺陷。
常见的问题有:
1.操作方法不规范
器械选择或握持不当,没有支点;持续施压钻磨,涡轮钻不予冷却;操作顺序混乱,遗漏步骤。
2.入口洞形欠佳位置错误,形态不规范,洞口过大过小。
3.不能建立进入根管的顺畅通道
(1)未打开髓腔,仅在牙本质深洞洞底所对应的根管口位置钻了3~4个穿髓孔,而误当作了根管口。
(2)髓室顶未揭净,髓腔暴露不充分,用探针小弯端四壁探查,仍有可钩挂住探针尖之处。
(3)髓室侧壁牙本质领未去除,遮挡根管口,甚至遗漏根管。
4.牙体组织过度破坏
(1)髓室壁磨除过多,形成凹陷,髓室呈“啤酒桶”形状,或出现台阶、穿孔。
(2)磨损髓室底,自然形态遭破坏,甚至穿孔。
三、龈上洁治术
1.医患体位不佳,患者体位常常过高,高于医生的肘部,导致医生体位不佳,无法保持正确姿势。
2.器械选择不当洁治后牙颊侧或舌侧时的器械选择不当,导致洁治操作时器械的角度不正确。
3.洁治时无支点或支点不稳固无支点或仅用无名指作支点,是非常常见的问题。从而使得牙石不能被有效除去,也会造成器械滑动形成损伤。
4.操作中洁治器的尖端离开牙面刺伤牙龈,应注意避免。
5.操作中洁治器面与牙面的角度不正确,应注意使其角度保持在45°~90°之间,以80°最佳。
6.操作中用力方式不正确,在牙石表面层层刮削,导致牙面残留薄层牙石。应注意肘-腕部用力,将牙石整块去除。
7.洁治中对牙龈造成损伤操作中洁治器的尖端离开牙面,尤其是转向邻面时器械尖端更容易翘起,操作中洁治器面与牙面的角度>90°,支点不稳致器械滑脱,都会造成牙龈损伤。应注意避免。
8.洁治完成后忘记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或擦洗治疗区,这也是常见的问题,应注意避免。
四、牙拔除术和麻醉(模型)
注意无菌观念和拔牙步骤
拔牙注意事项:
1.在各个环节中应时刻注意无菌观念,避免触碰非术区的组织,如唇、颊舌和其他牙等。
2.完整地完成手术操作,不可遗漏细节,如拔除前的牙龈分离、牙钳放置时避免夹伤牙龈组织、牙拔出后拔牙窝的挤压等。
3.注意口腔内软硬组织的保护,特别是牙脱位时对颌牙的保护和患牙周围的软组织保护等。
4.根据各个牙根的解剖形态完成患牙的脱位动作,这样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防止意外断根。
五、牙列印模制取
取印模之前,一定要先试托盘 找到合适的托盘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注意事项:
1.调整椅位体位头位,保证患者最放松舒适位。
2.消除患者紧情绪,动作轻柔,
3.体位正确,张口印模,牙弓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gif平面与地面平行。避免过多的印模材流到咽部,刺激咽部导致患者恶心,。
4.先后面就位,后前面就位。肌功能整塑。
5.避免托盘压迫、损伤组织,保证患者舒适和印模质量。
6.检查印模质量,如完整清晰?取全?边缘伸展适度?气泡?
六、后牙铸造全冠的牙体预备(一般要求考生自带离体牙)
注意事项:
1.组织保护
牙体预备时必须注意对患牙及周围组织的保护。如采用喷水冷却,高速涡轮间断磨切,以避免刺激患牙牙髓。预备时,视野清楚,口镜保护,在患牙邻近牙上形成稳定的支点,避免过量磨除甚至露髓,同时注意避免损伤邻牙、牙龈及颊舌组织。
2.牙体预备量控制牙体预备既要为修复体创造足够的修复空间,保证修复体有足够的强度,恢复正确的轴面形态、邻接关系和咬合接触关系,边缘密合。但要避免预备过度和刺激损伤暴露牙髓。
七、窝沟封闭术
注意事项:
1.注意酸蚀过程中不要擦拭酸蚀牙面,因为这会破坏被酸蚀的牙釉面,降低粘结力。放置酸蚀剂时要注意酸的用量适当,不要溢出到口腔软组织之上。
2.封闭前保持牙面干燥、不被唾液污染是封闭成功的关键,因此操作中要确保酸蚀牙面不被唾液污染,当唾液污染了酸蚀牙釉质时,应彻底清洗干燥,重复酸蚀60秒后才能涂布封闭剂。
基本急救技术:
一、测量血压——必考(2分),考生之间互相测;
二、吸氧术
三、人工呼吸
四、胸外按压
测量血压——必考(2分)
因此正确测量血压需做到如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血压计:一般最常用的是汞柱式血压计,气压表式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亦常用。如果袖带太窄则测得的血压值偏高,袖带太长则测得的血压值偏低。
(2)选择合适的测压环境:患者应在安静、温度适当的环境里休息5—10分钟,衣袖与手臂间不应过分束缚,避免在应激状态下如膀肮充盈或吸烟、受寒、喝咖啡后测压。
(3)选择正确的测压步骤: 坐位卧位 右臂与右心房同水平患者取坐位,被测的上臂应裸露,手掌向上平伸,肘部位于心脏水平,上肢胳膊与身躯呈45度角,袖带下缘与肘前间隙间距为2—3厘米,充气至桡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加4.0千帕(30毫米汞柱),此时为最大充气水平。如果加压过高会得到收缩压过高的结果。如果充气到达40.0千帕(300毫米汞柱)水平时,即会导致“气囊充气性高血压”。然后逐渐放气,速度为0.27千帕(2毫米汞柱)/秒,
第一听诊音为收缩压,搏动音消失时为舒张压(旧制单位血压读数应精确到2毫米汞柱)。充气压迫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易造成血压升高的假象。
第三站考试 共31分,
内容多、考查项目多,最能争分的一站,也是跟笔试结合最紧密的一站
1.病史采集: 口述,5分;执业一共背12个病史,考1。助理背7个,考1。内容多,知识点分散,覆盖了口腔基本常见症状。只要是认真记忆,考试时说的全面,目标为5分里面拿到4分。这个考查项目较病例分析简单。且有很多很多共性的点存在,得5分不容易,但抛开共性的点不答得3分问题不大,无非是现病史、相关病史的问题。
病史采集定义:通过医师的问诊,了解患者就诊原因及要求,获得患者系统病史和口腔专科病史的资料。这就是病史采集。
所以在考试中不管碰到一个什么症状,现病史和有关病史都是我们需要围绕的重点。
门诊病历包括: 要求全面
姓名 性别 年龄 婚姻 职业 出生地 主诉部位 时间 性质 程度 现病史 有关病史 过敏史 体格检查
X线,冷热诊等 实验室检查 初步诊断 处理意见 医师签名
特别主要与口腔和牙有关的:
现病史及有关病史:
患牙位置(患者能否定位)数量、疼痛性质、诱因、什么情况缓解、白天夜间区别、局部还是放射疼痛、是否进行过治疗是否有全身疾病、是否有外伤史;
2.病例分析:口述。
病例分析中,比较需要注意的地方是:
对于一个病例,肯定会有一个主诊断还有一个第二诊断。
比如,患者深龋后引发了牙髓炎,那么根据病例会诊断为牙髓炎,但只说牙髓炎是不够的,还要说出有深龋。
对策:
1.病例,研究透彻,滚瓜烂熟查。考查的范围已划定的很小了,区分归类。
2.仔细审读病历,不要先下诊断结论。
现病史 有关病史 过敏史体格检查X线,冷热诊等实验室检查
3.将给你的资料,与所学知识对号入座。
只要诊断正确,后面的就是一帆风顺的病例分析,顺带把诊断依据的分一并拿了,为什么?诊断依据完全不用你动脑子,只要把给你的病例中检查的部分给老师读一遍就可以了,这就是诊断依据。后面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就是比较考查考生记忆力的,相当于论述题,这部分没什么技巧,关键在于记忆。
考站 项目 项目数量 考试时间
(分钟) 分值(分) 考试方式
第一考站 无菌操作 2 19 4 24 操作考试
一般检查 3 13
特殊检查 1 4
职业素质 1 3
第二考站 口腔基本操作技能 3 30 37 33 45 操作考试
基本急救技术 2 7 12
第三考站 病史采集 1 17 5 23 口试
病例分析 1 18
医德医风 1 7 1 8 多媒体考试
辅助检查结果判读 牙髓测验 2 2
X线检查 1 3
实验室检验 1 2
合 计 80 100
第一考站30 第二考站30 第三考站40 大概就是这么多了。 技能考试和助理是一样的。 看书看书在看书。练习练习在练习。 就这两句话。 其他的还需要靠你自己。 有一个专门的一个技能书。 很薄。。但是全是重点 如果你之前考过助理 你应该知道的。如果你直接考执业医。那我就劝你赶紧背书。。现在离考执业医还有20天不到。完全可以的。。其实3天就能拿下了。何况半个月的时间? 祝你考试顺利哦! 不要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