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谚语云:“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三国演义》中记录刘备的“哭”据不完全统计就有33处之多。以至于《三国演义》第81回有夹评曰:“先主从来善哭”,又第119回回评还说:“先主基业,半以哭而得成。”
现代人对于刘备的“哭”有种种不同的见解:有的人认为“不厌其烦地一味地让刘备哭”,“显得刘备近于虚伪”;也有人认为刘备的“哭”反映了其“抱柔守雌,以退为进”的性格行为特征;甚至有人说刘备是“好哭的英雄”,“哭”正突出了他爱民伤友系臣等感情内涵。
在小编看来,《三国演义》写刘备“善哭”从特定角度丰富并强化了刘备性格的内涵:“善哭”是其“仁君”心性的自然流露和“义士”性情的极端表现,是其“英雄”之志的表露和“枭雄”之术的曲折表现,也是其儿女之情的传神写照。而且,“善哭”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刘备矛盾性的性格结构。
比如第38回写“三顾茅庐”:
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
再比如刘备与赵云的生死之情的几处“哭”。与赵云初见,刘备便有留恋不舍之情,“执手垂泪,不忍相离”,后“洒泪而别”;救孔融时,特意“借赵子龙一行”,然后又“执手挥泪而别”;长坂坡赵云单骑救主,刘备为之“泣”下,并有“摔阿斗”之报,乃至白帝托孤,诸葛亮之下,只嘱托赵云一人而已,自与别将不同。
再来第78回写刘备闻关羽遇害,“哭倒于地”,又“哭绝于地”,进而“一日哭绝三五次,三日水浆不进,只是痛哭,泪湿衣襟,斑斑成血。”
刘备之“善哭”有时又是其“英雄”之志的表露。在刘表处,刘备“因见己身髀肉复生,亦不觉潸然流涕”,并发出“日月蹉跎,老将至矣,而功业未建”的长叹。这里的“潸然流涕”,细腻深刻地透视了刘备出身低微、势单力薄而“素有大志”的个性心理,正如他酒后失语时的表白:“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酒后真言无疑表现出了刘备傲视天下群雄的雄心与霸气,大有英雄本色,以至于刘表疑心顿起。
所以说,刘备“善哭”丰富并强化了刘备“仁君”心性、“义士”性情、“英雄”之志、“枭雄”之术、“儿女之情”等方面的性格内涵。
因为刘备是一个很感性的人,他非常注重情义二字,因此才会经常哭的。
因为这是刘备收买人心的手段,刘备通过哭的手段来笼络人心,让刘备集团手下的将领臣子对刘备更加忠心,所以刘备哭的次数很多。
因为刘备只有哭,才可以博得别人的同情。只有哭才可以建立强大的蜀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