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局势的确是十分乱的。
列宁发动十月革命以后,乌克兰的各派民族主义者也聚集起来组成了乌克兰的“中央拉达”(相当于苏联的最高苏维埃),宣布乌克兰实行独立。但这个政权在乌克兰的势力远不稳固,仍有地方上的其他政治派别和在乌克兰东部工业区占有实力的布尔什维克与其进行对抗,但在形式上这毕竟是当时乌克兰的唯一的统一领导。
布尔什维克和旧沙皇势力决不允许乌克兰的分裂行为,中央拉达一度想要与前者达成和解,但终归于破裂。中央拉达也派出外交人员参加在布列斯特的苏德媾和谈判,企图依靠德国承认获取独立。但是就在和谈进行过程中,苏联红军出兵乌克兰,想要干掉中央拉达。事实证明中央拉达并没有支配很强的军事实力,在苏联红军的攻势下很快丧失了乌克兰的土地。正在这时,德国暴露了它的野心,它想要得到乌克兰土地上丰富的物产用来支持自己对英法的战争。于是它一方面在乌克兰扶植了傀儡政权,另一方面借口和约迟迟不能签订,发动了对苏联的全面攻势。苏联不能抵挡这一进攻,在乌克兰方面德国的入侵军队击退了苏联红军,于是德军实际上占领了乌克兰大部分土地。苏联在军事上的失败迫使它自己与德国签订屈辱的《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和约》,乌克兰在和约中表面上实现了独立。
然而德国终于在一战中失败了,德国军队不得不退出乌克兰,这使得乌克兰再度处于权力真空状态。之后乌克兰成为了苏联内战的一个重要战场,各派势力混战不已。先是中央拉达的军队率先卷土重来,推翻了基辅的德国傀儡政权,但之后他就面临来自北方的苏联红军的攻势和来自南方的白俄分子邓尼金的攻势,同时从奥匈帝国独立出来的西乌克兰地区虽然与中央拉达实现了联合,但双方仍不能密切合作,而西乌克兰又面临刚刚独立的波兰的军事入侵。
之后中央拉达的军队被苏联红军击溃,退入西乌克兰;而苏联红军又由于实行了过分激进的土地政策而在乌克兰站不住脚,又被邓尼金的军队打败。之后各方混战,中央拉达和西乌克兰的势力终被波兰军队消灭,邓尼金终被卷土重来的苏联红军彻底驱逐,而波兰军队又一度打败苏联红军攻入基辅,但最终在对方反攻中撤退。波兰于是与苏联签订和约,占有了西乌克兰地区,直到二战时期才归还苏联,而苏联在内战中获胜,稳固占有了乌克兰的大部分领土。
以上述及的只是那个时期乌克兰的几股大的势力,实际情况和其他派别要复杂的多。
1915年,德军因为西线的马恩河会战失败,决定先集中兵力击溃俄国,逼使俄国停战,从而结束东线战事,并且避免继续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局,东线于是变成主要战场。1915年5月,德奥联军以18个师和2000余门大炮,分兵两路进击俄军,并计划将俄军逼至“波兰口袋”内歼灭。双方交战8个多月,德军攻占普热米什尔、莱姆堡、伊凡哥罗德、华沙、布雷斯特、维尔诺及里加,并逼使俄军撤退至从里加湾到德涅斯特河一线,俄军共损失170多万人。德军虽然大胜,但已方损失亦极大,而且并未消灭俄军主力,结果逼不到俄国投降。
1916年春,俄国调集3个方面军共200万人向德奥联军发动反攻,在激战一轮后,双方各损失百万兵力,但俄军兵力较多,因此逼退德奥联军,并乘胜攻进加里西亚东部地区。罗马尼亚亦于该年8月向同盟国宣战。德奥联军于是决定攻取罗马尼亚,以夺取石油和粮食补给。结果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很快便失陷,德奥军队占领大部分罗马尼亚国土。
1918年3月3日,列宁接受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和约》,其严厉的条款比原先提出的要求苛刻得多。他不仅放弃了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诸省,而且放弃了芬兰、乌克兰和高加索部分地区。这些割让包括已200万人口和125万平方哩的领土;这些领土上,有俄国的一半工厂和三分之一的产粮区,并产有俄国四分之三的铁和煤。
当时是一战时期,德国和俄国仍然处于战争状态。十月革命后德国乘俄国崩溃之际占领乌克兰和波兰,而反对布尔什维克的顿河哥萨克和白军在英法的支持下同红军作战,造成当时乌克兰地区的混战局面。后来苏俄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合约,割让包括波兰在内的大片西部领土给德国,换取了同德国的停战。自此以后德军退出俄国,俄国转入全面内战状态。
1915年,德军因为西线的马恩河会战失败,决定先集中兵力击溃俄国,逼使俄国停战,从而结束东线战事,并且避免继续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局,东线于是变成主要战场。1915年5月,德奥联军以18个师和2000余门大炮,分兵两路进击俄军,并计划将俄军逼至“波兰口袋”内歼灭。双方交战8个多月,德军攻占普热米什尔、莱姆堡、伊凡哥罗德、华沙、布雷斯特、维尔诺及里加,并逼使俄军撤退至从里加湾到德涅斯特河一线,俄军共损失170多万人。德军虽然大胜,但已方损失亦极大,而且并未消灭俄军主力,结果逼不到俄国投降。
1916年春,俄国调集3个方面军共200万人向德奥联军发动反攻,在激战一轮后,双方各损失百万兵力,但俄军兵力较多,因此逼退德奥联军,并乘胜攻进加里西亚东部地区。罗马尼亚亦于该年8月向同盟国宣战。德奥联军于是决定攻取罗马尼亚,以夺取石油和粮食补给。结果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很快便失陷,德奥军队占领大部分罗马尼亚国土。
1918年3月3日,列宁接受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和约》,其严厉的条款比原先提出的要求苛刻得多。他不仅放弃了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诸省,而且放弃了芬兰、乌克兰和高加索部分地区。这些割让包括已200万人口和125万平方哩的领土;这些领土上,有俄国的一半工厂和三分之一的产粮区,并产有俄国四分之三的铁和煤。
乌克兰局势的确是十分乱的。
列宁发动十月革命以后,乌克兰的各派民族主义者也聚集起来组成了乌克兰的“中央拉达”(相当于苏联的最高苏维埃),宣布乌克兰实行独立。但这个政权在乌克兰的势力远不稳固,仍有地方上的其他政治派别和在乌克兰东部工业区占有实力的布尔什维克与其进行对抗,但在形式上这毕竟是当时乌克兰的唯一的统一领导。
布尔什维克和旧沙皇势力决不允许乌克兰的分裂行为,中央拉达一度想要与前者达成和解,但终归于破裂。中央拉达也派出外交人员参加在布列斯特的苏德媾和谈判,企图依靠德国承认获取独立。但是就在和谈进行过程中,苏联红军出兵乌克兰,想要干掉中央拉达。事实证明中央拉达并没有支配很强的军事实力,在苏联红军的攻势下很快丧失了乌克兰的土地。正在这时,德国暴露了它的野心,它想要得到乌克兰土地上丰富的物产用来支持自己对英法的战争。于是它一方面在乌克兰扶植了傀儡政权,另一方面借口和约迟迟不能签订,发动了对苏联的全面攻势。苏联不能抵挡这一进攻,在乌克兰方面德国的入侵军队击退了苏联红军,于是德军实际上占领了乌克兰大部分土地。苏联在军事上的失败迫使它自己与德国签订屈辱的《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和约》,乌克兰在和约中表面上实现了独立。
然而德国终于在一战中失败了,德国军队不得不退出乌克兰,这使得乌克兰再度处于权力真空状态。之后乌克兰成为了苏联内战的一个重要战场,各派势力混战不已。先是中央拉达的军队率先卷土重来,推翻了基辅的德国傀儡政权,但之后他就面临来自北方的苏联红军的攻势和来自南方的白俄分子邓尼金的攻势,同时从奥匈帝国独立出来的西乌克兰地区虽然与中央拉达实现了联合,但双方仍不能密切合作,而西乌克兰又面临刚刚独立的波兰的军事入侵。
之后中央拉达的军队被苏联红军击溃,退入西乌克兰;而苏联红军又由于实行了过分激进的土地政策而在乌克兰站不住脚,又被邓尼金的军队打败。之后各方混战,中央拉达和西乌克兰的势力终被波兰军队消灭,邓尼金终被卷土重来的苏联红军彻底驱逐,而波兰军队又一度打败苏联红军攻入基辅,但最终在对方反攻中撤退。波兰于是与苏联签订和约,占有了西乌克兰地区,直到二战时期才归还苏联,而苏联在内战中获胜,稳固占有了乌克兰的大部分领土。
以上述及的只是那个时期乌克兰的几股大的势力,实际情况和其他派别要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