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苗期如何管理,可以获得高产?

2024-12-04 23:57:0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尤其是冬小麦的种植,更是占到了小麦种植的56%以上,在冬小麦整个生产过程中,以苗期的管理最为重要,因为此时的小麦属于营养生长阶段,长势的强弱会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所以,为了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加强对小麦苗期的管理,是十分的重要。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是关键”,种植冬小麦也是这个道理,要想来年有个好收成,就必须在苗期管理上下功夫。

冬小麦苗期生长发育特点

冬小麦的苗期生长阶段,以长根、长叶、分蘖为主,是冬小麦的营养生长阶段,也是决定冬小麦群体穗数的时期。就是说,这个阶段冬小麦的长势,直接影响着它的成穗数和穗粒数。这一时期,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在保证全苗和匀苗的基础之上,促进根系生长和增加分蘖,同时要协调好幼苗的生长和养分的贮存,提高冬前分蘖成穗率,狠抓穗数,为穗大粒多,打下良好基础,使麦苗安全越冬。

田间管理措施

冬小麦苗期的管理根据生长阶段可以分为5个管理阶段:出苗期、三叶期、分蘖期、返青期和起身期管理。

一、出苗期管理

冬小麦的出苗期应以保全苗、出壮苗为主要管理目标。

1、播种

要想保全苗,不得不先说一说播种。土壤的含水量是很关键的。当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时,有利于幼苗的生长,所以,在播种前,如果墒情不好还要提前浇水造墒,

小麦种子适宜的发芽温度为15~20℃,最低为1~2℃,如果日平均气温高于20℃时播种,麦苗很容易在冬前拔节,导致不能安全越冬;而日平均气温低于10℃时播种,在三叶期以前很容易遇到寒潮;当最低气温突然降到零下10℃以下时,抗寒弱的幼苗就会被冻死,而这样的麦苗在冬前不能分蘖;如果日平均气温低于3℃时再播种,就会出现种子当年不出土的情况。所以,秋季日平均气温开始降低到15~18℃之间,5厘米平均地温降到16~19℃之间时,就是最适宜的播种时间。

2、查苗补苗

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一般播种后经过7天左右的时间,在地块中就可以见到破土而出的麦苗了,播种后10~12天就可以出齐苗。冬小麦的苗出齐后,有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查苗补苗。因为,在麦田中,往往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苗、断垄的情况。生产上把麦行内10厘米处没有苗的定为缺苗,16厘米长没有苗的定为断垄。

造成缺苗断垄的原因很多,除了种子出芽困难外,像耕作粗放、坷垃多、底墒不足、播种深浅不一、漏播、跳播、地下害虫危害,种子或土壤处理不当发生药害,土壤含盐量过高等,这些情况都能使麦田出现缺苗断垄。

对缺苗断垄的麦田,如果不采取措施进行补苗,对小麦的产量会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对于这样的地块,可以采取补种的方法补苗。方法是:在出苗后3~5天将同品种的小麦种子在20℃温水中浸泡3~5小时,捞出后,放入湿布并包起来,然后在18℃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催芽。等种子出现露白,即可用小锄头在缺苗处进行补苗。如果这是土壤干,还要顺沟少量浇水,补种后,盖土踏实。

3、病虫害防治

要想保全苗,除了要做好上面的两项工作之外,还要防治地下害虫,像蝼蛄、蛴螬和金针虫等,这几种地下害虫都会咬断麦苗的地下根茎,造成缺苗断垄。在生产当中,我们可以用40%的辛硫磷乳油300克兑水2~3千克喷于25~30千克的细土当中,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的撒入地面,然后浅锄,以达到防治的效果。

二、三叶期的管理

小麦从出苗到三叶期要经过12~15天,三叶期是指小麦第三片叶抽出并刚展开的这一阶段。小麦到了三叶期时,种子胚乳养分已经基本耗尽,幼苗开始从土壤内吸收养分,所以这个阶段又称离乳期或断奶期。从小麦的三叶期开始,小麦苗开始进行分蘖,因此,要保证幼苗的健壮。这时,如果营养不足,常常表现麦苗生长停滞,形成弱苗,因此,要十分注意三叶期的苗情发展,并根据苗的长势进行追肥。

1、看苗追肥

一般肥地、早麦、壮苗适宜施用土杂肥;薄地、晚麦、弱苗或早麦脱肥苗,应多施养分含量高的农家肥,如猪牛粪等肥料,配施少量的氮肥,能够较好的促进麦苗的转化和生长;对底肥充足,生长旺盛且群体较大的麦田,可根据实际情况少施或者不施肥,避免旺长不宜控制。

2、防治麦蚜虫

小麦进入三叶期后,麦田中的蚜虫数量也会多了起来。小麦蚜虫属同翅目,蚜科,又被农民朋友称为蜜虫或腻虫。麦蚜的繁殖速度很快,一年可发生10~20代,所以它对小麦生产可以说是毁灭性的害虫。秋末,麦苗出土后,麦蚜会从其它作物上飞回麦田为害幼苗,如果这一时期控制不住麦蚜的数量,到了12月份,他就会以无翅雌蚜,在麦株基部叶丛或土缝进入越冬状态。

转年,当5天的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时,越冬的雌蚜便开始大量繁殖,对小麦的生长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在小麦越冬前,要做好小麦的麦蚜防治工作,尽量减少麦田中麦蚜的越冬虫口基数,这样才能减少麦蚜来年对小麦的危害。

当麦苗有蚜株率达30%,百株平均蚜量在100~150头时就应及时进行防治。每亩可以采用20%氰戊菊酯乳油15~20毫升或2.5%溴氰菊酯乳油15~20毫升兑水30千克均匀喷雾,就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三、分蘖期的管理

三叶期过后,小麦就进入到了分蘖期,分蘖期是从小麦开始分蘖到拔节以前的整个生育时期。是小麦生育期当中历时最长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生育期,长达3个多月,因此,管护工作要格外的细致。

小麦在地面以下或近地面处,一般在地表2厘米左右的位置,直接从主茎分蘖节上发出的新枝,称一级分蘖。在一级分蘖基部,又可生出次级分蘖。

1、中耕除草

冬小麦进入分蘖期后,要进行中耕除草一次。中耕除草,可以破除土壤板结、疏松土壤,改善土壤透气性,促进土壤分化和微生物活动,不仅保肥保墒,在促进小麦根系发育的同时消除田间杂草的危害,为长出壮苗创造适宜的条件。分蘖期的第一次中耕宜浅锄,以促根和蘖早生快发。

2、调节麦苗长势

麦苗冬前,只有达到壮苗标准才能保证安全越冬。一般冬前的壮苗标准是主茎上有5~7片叶,叶宽色深,有3~4个分蘖,状蘖上有3个以上叶片。如果麦苗冬前生长势太旺,会降低麦苗的抗逆性,不利于顺利越冬。麦苗冬前旺长的表现是麦苗分蘖多,叶片宽大,田间郁闭严重,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深锄断根措施,来控制麦苗的长势。方法是:在麦苗行间深锄5~7厘米,通过切断一部分次生根控制麦苗对养分的吸收,从而达到抑制分蘖的效果。

冬前麦苗旺长不行,而麦苗长势太弱也是不正常的,可以根据小麦叶、蘖同生关系来判断麦苗长势是否偏弱。正常生长的麦苗第四叶与第一分蘖应同时出现,如果发现第四叶很长,而第一分蘖长度只有第四叶的二分之一时,这时肯定就是弱苗了。用同样的方法可一次观察第五、六叶与第二、三分蘖的长势情况。对于弱苗,要先进行测土,然后根据营养需求情况进行追肥。

3、浇封冻水

为了保证麦苗安全越冬,各地都有为小麦浇冻水的习惯。浇冻水可以起到避免干冻作用,这是因为冬灌后,土壤含水量增加,热容量和导热率相应变大,昼夜温差减小,地表小气候稳定,能够有效预防小麦干冻危害。

浇冻水还可以起到储水蓄墒的作用。冬灌后,由于低温较低,水分会以结晶状态存在于土壤中,不会因重力等因素遗失掉,而且还可以降低土壤中矿物质营养的淋溶损失,起到了储水蓄墒的功能。

浇水后,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这是因为,在经过了三个季节的土壤耕作后,尤其是不合理的土壤耕种,土壤结构状况变差,如块状结构增多、耕作层坚硬等。冬灌后,受冻融交替作用的影响,有利于土壤团粒化,从而改善小麦的根际环境。

另外,这次冻水还能对预防春旱起到一定帮助作用。在我国北方冬季长且降雪量少,到第二年春季出现普遍干旱的现象。因此,冬灌在满足小麦生理活动的同时还能缓解第二年春季的干旱,为顺利及早返青提供充足水分。

浇冻水的好处虽然很多,但也不是什么情况下都可以浇。是否浇冻水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在秋雨少的年份浇封冻水效果明显,冬灌一般要求气温稳定在3~5℃时进行。如果浇水过早,气温高,水分蒸发量大,蓄水增墒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并且易引起麦苗徒长,降低抗冻能力;过晚,气温过低,浇后冻结,麦苗易发生冻害,影响来年返青。所以,农谚“不冻不消,冬灌嫌早;夜冻日消,灌水正好;只冻不消,冬灌晚了”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农谚也是一样,要照天照做,除了看天,我们还要看地。看地就是要根据土壤墒情浇冻水,如果当土壤含水量低于50%的时候,就需要浇冻水,而土壤墒情高于这个指标的时候,要缓灌或者是不灌。当气温稳定在0℃的时候,冬小麦也就进入了越冬期。

四、返青期管理

早春麦田半数以上的麦苗茎叶长出部分达到1~2厘米时,进入返青期。这个时期应以促早发、巩固冬前分蘖、促进根系发育为主要目的。

1、施返青肥

返青肥对于促进麦苗由弱转壮,增加亩穗数有重要作用。生产上,把冬前每亩总苗数在60~80万之间的麦田称为一类麦田;把每亩总苗数在45~60万之间的称为二类麦田;每亩总苗数小于45万的称为三类麦田。对于长势较弱的二、三类地块,或土壤肥力差,早播徒长或脱肥的应早施和重施返青肥,应在地表开始化冻时抢墒追施;对于旺苗、群体过大的一类麦田,则可以不施返青肥,将施肥时间推迟到起身时,以控制无效分蘖和防止后期倒伏,达到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亩穗数的目的。返青肥的施肥量可以用测土配方的方法确定。

2、挠麦中耕

挠麦是冬小麦春季不可缺行之有效的促苗生长措施。挠麦就是用耙子沿小麦种植行垂直方向梳理麦苗,挠麦可以除掉麦苗基部的老叶和附近的杂草,促进麦苗的分蘖。返青期的麦苗生长适宜的温度为日平均气温3~7℃,由于早春冷空气活动频繁,温度起伏大。所以,这个时期地温会影响麦苗顺利恢复生长,可以通过中耕松土的方法来提高地温。

中耕就是用锄在麦苗的行间进行松土,当然,中耕松土的作用不止于此。经过一个冬天,根层的透气性已经大大降低,所以,适时中耕还是提高土壤通透性,增进根部呼吸作用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促进小麦根部发育效果非常显著。这次深耕可深锄5~6厘米。

五、起身期

从返青开始,大约经过1个月的时间,麦苗也就进入了起身期。这个时候的麦苗第二叶展开,第三叶露尖,麦苗由匍匐状转向了直立。小麦起身之后,进入快速生长期。这一时期是促进分蘖成穗、提高成穗率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防止群体过大、促进稳健生长的关键时期。

1、化学除草

春季麦田除草要抓住起身期这段时间。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地块每亩可用3%甲基二磺隆乳油25~30毫升兑水30千克喷雾;对以阔叶杂草为主的地块,每亩可选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克兑水30千克喷雾;以阔叶和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的地块,可用以上药剂混配喷雾。化学除草应避免在大风天喷药,以避免药剂随风飘逸,影响药效发挥和对邻近作物产生药害。

2、水肥管理

返青到起身是冬小麦春季的分蘖期,分蘖在起身期会达到最高峰,如果分蘖过多,对幼穗形成期的发育都是极为不利的,所以要控制适宜的群体,巩固早期分蘖,争取较高的成穗率。起身期的麦苗生长势要稳健,要壮而不旺,叶色要青绿不显黄,为了达到这一管理目标,小麦起身后追肥和浇水是一项必做的工作。

这个时期的追肥和浇水要看墒情、每亩总苗数、苗情、地力等具体情况而进行。由于二、三类麦田在返青期已经追过一次肥了,所以,起身期就不用再施肥;对于一类麦田,这时要追肥一次,可以先取土化验,然后根据营养需求情况进行追肥。

冬小麦起身期浇水要看地、看苗灵活掌握。冬水未浇或浇的太早,导致返青后出现干旱现象的麦田,浇水时间应尽量提前,但要浇小水忌大水漫灌。因为这一时期地温还比较低,浇大水容易积水造成沤根,导致新根不能正常发出,易出现小老苗,严重的还会引起死苗;适时浇冬水且麦苗长势好的麦田,应适当晚浇水;晚播麦如果墒情较好,也应晚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麦苗的正常发育。

3、喷施生长调节剂

在起身期对生长过旺的麦苗,还要喷施多效唑来缩短麦苗茎部节间,控制植株旺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治剩余后期倒伏。每亩用量为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0~30克,兑水30千克。

通过以上介绍,对于小麦苗期的生长特性和管理方法你是否有了全新的认识?在苗期,只要通过科科学合理的管理,就一定让小麦顺利度过苗期,为进入拔节期打好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