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
仰韶文化,是指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
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其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
仰韶文化的源头可追溯至距今八九千年的贾湖文化。
仰韶文化是中国分布地域最大的史前文化,涉及河南、陕西、山西、河北、甘肃、青海、湖北、宁夏等地。
作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它向外具有较大辐射力。尤其是彩陶的大范围传播,被考古学家认为是代表了史前第一次艺术浪潮,波及周边地区,达到史前艺术的高峰。
2020年9月,研究人员对河南渑池丁村等6处仰韶文化遗址采集的小口尖底瓶陶片样本进行分析检测,在陶片内侧发现了平纹织物印痕,以及手纹,为仰韶时代纺织技术及制陶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物证。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我国新时期中期的文化,该文化因为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该类型的遗址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距今约7000----5000年。其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骨器精良。以农业为主,主要作物是粟;畜牧业主要饲养猪、狗。制陶业则以表面有彩绘的彩陶最为著名。房屋为半地穴式。代表遗址有陕西西安的半坡村遗址和临潼的姜寨遗址。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的半坡村。20世纪50年代曾进行多年的发掘,在1957年在遗址上建成了中国第一座遗址博物馆。半坡遗址聚落井然有序:遗址中心为居住区,分成两片,每片有小居室围绕一座大房子,片之间以小沟为界,还有公共墓地和窑厂,该遗址还出处了大量的生产工具和生活工具。
仰韶文化是距今约5000~7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彩陶文化。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为仰韶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以秦晋豫三省为核心的中原地区,以陕西大部、河南西部和山西西南的狭长地带为中心,东至河北中部,南达汉水中上游,西及甘肃洮河流域,北抵内蒙古河套地区。
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于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南部和甘肃东部,其时代约在公元前4515-2460年之间。彩陶艺术是仰韶文化的一项卓越成就。这两个著名的彩陶盆显示了仰韶文化遗物迷人的艺术魅力。彩陶盆二内壁的图纹是鱼和青蛙,因其多子,而为先民所崇拜。彩陶盆一的两个图案比较抽象,如果将它们与彩陶盆二对比,则网纹可能代表青蛙,另一图案大概是人面鱼身,鱼身被展开为三面,与后来的青铜器文饰有共同之处。
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