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出世和入世?

2024-12-20 19:29:5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出世

出世是古代一种对世俗之事不关注的思想,指出生于世,是存在主义的一种思想流派,主张将生存托付给宗教,以摆脱荒谬世界。

2、入世

入世指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表示一个人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入世就是在保守自己不被世界的风俗影响之后,还要进入世界,去将你的信仰和人生的价值观活出来,去影响身边的人。

扩展资料:

一、道家的出入世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主张无为自化,逍遥处世,远离现实政治,有隐逸和出世的倾向,长期以来,大家都以为道家是出世的。并且,道家思想成为那种无法适应复杂的现实世界的人的救命稻草和借口。

而事实上,道家是讲入世的,尽管老子在《道德经》中一再强调无为的思想,但是,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并且最终,“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道家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正所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这才是老子的高明之处!

二、儒家出入世

与道家相反,儒家历来是被认为是入世的学问,但是儒家的入世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把入世狭隘化,只有为官才是入世,大概这也是为什么孔子一生都在追求当官的原因吧。

所以,儒者热衷于做官,而对民间的入世持消极态度,更有甚者当了官反而为虎作倡,与当权者一起压制百姓。如此以来,儒家的入世成为了权力场上的角逐和官本位社会的奠脚石。

三、佛家出入世

佛教的出世思想原则是悲不弃世,智不堕世,就是说,要认识世界的无常苦空、虚幻不实的本质而放弃一切贪恋之心,但需要有济世度众的大慈大悲心,不能放弃苦海众生,自求彼岸的涅盘寂静。

当然,真正的佛家出世思想本质是消除贪恋之心,身处五欲之中而以智慧常保清醒,不贪恋荣华富贵,并不是厌恶和逃避现实,自求净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出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入世

回答2:

出世和入世是佛家对尘世的两种不同的面对态度和修行观点,

一般来说,小乘佛法讲求出世,出世追求的是脱离凡世间的困扰和诱惑,寻找寂静清幽之所静心修行而达到高超境界。出世要求修行者去除一切杂念,舍弃身外之物,物我两忘,身外无我,我亦非我,无我无常。出世的终极目标在于渡己,即:追求自身的解脱。

与小乘佛法相反,大乘佛法讲求入世,通过入世修行,教化大众以求正果。

可以说,出世在渡己,入世在渡人。如果以入世的精神做事,以出世的精神做人,那么出世即入世,入世即出世。

回答3:

全祖望《梅花岭记》中说:“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

看在什么样的具体语境中使用“出世”和“入世”这两个词语。

语境一:如“世”指代“世界贸易组织”,则:
1、“出世”意谓“脱离世界贸易组织”
2、“入世”则意谓:“加入世贸组织”

语境二:如“世”作“人间”、“尘世”解。则有以下等义:
1.“出世”:
a.指人的出生,如:巴金 《关于<海的梦>》:“ 索非 的第二个孩子快要出世,为了方便,他们全家搬到 提篮桥 开明书店 附近去了。”
b.指“超脱人世”如: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考之内教,纵使得仙,终当有死,不能出世。” 宋 苏轼 《书黄鲁直李氏传后》:“无所厌离,何从出世?无所欣慕,何从入道?”《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近来我的主意把我自己分做两个人:一个叫做住世的 逸云 ……又一个我呢,叫做出世的逸云 。”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我这次‘去国’的意义,差不多同‘出世’一样。”
c.谓出仕做官;立身成名。 唐 李白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诗:“浪迹未出世,空名动京师。”
d.谓“来到人世间”,如:《西游补》第三回:“不若仍求佛祖再压他在 五行山 下,还要替佛祖讲过,以后决不可再放他出世。”
e.指在俗之人出家当和尚。如 唐 皇甫曾 《秋夕寄怀契上人》诗:“真僧出世心无事,静夜名香手自焚。” ”

语境三:汉传佛教的禅宗所谓“出世”、“入世”的修行的主张。此处的“世”谓“世俗”、“人世间”、“尘世”
“出世”谓:佛教徒以人世间为俗世,故称脱离人世束缚为出世。
就修行的方式而言:
出世修行:则是指剃度当和尚,在庙里修行,即所谓“出家”;
入世修行:则是无须剃度,在俗修行。像“居士”皆是入世修行者。

其实,关于“出世”、“入世”,内涵很多,应用也很广泛,绝非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的。以上是大致的情况。

回答4:

简单地说,入世——融入俗世;出世——超然脱俗。

回答5:

什么是出世?什么是入世?它们有什么出处呢?一起来看看你是出世还是入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