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主张吞并塞尔维亚的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1918年11月11日: 德国签署停战协定, 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8月 - 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战争主要是同盟国(Alliance)和协约国(Entente)之间的战斗。 德国、奥匈帝国(Austria-Hungary)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却加入到了协约国与同盟国作战。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左右的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左右的人受伤。
战争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其中西线最惨烈,著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目录
1 战事起源
2 战争爆发
3 战争的蔓延
3.1 1914年
3.2 1915年
3.3 1916年
3.4 1917年
3.5 1918年
4 战争的结束
4.1 协约国士兵的阵亡: 5,497,600
4.2 同盟国士兵的阵亡: 3,382,500
4.3 平民被杀: 6,493,000
5 战争的影响
战事起源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主张吞并塞尔维亚的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些分析认为,其根本原因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迅速崛起的德国认为自己的殖民地太少,原料产地及商品市场不足为由,要求重新划分全球势力范围,触犯了老牌殖民大国--英国、法国和沙皇俄国的既得利益。为了以武力改变世界格局,德国和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了同盟国军事集团;与此相对应,英、法、俄三国组建了协约国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在战前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赛:英国和德国从1905年起争建无畏舰,到战前的1913年,德国常备军扩充至87万,法国达80万,沙俄也准备增加到230万。
早在战争爆发之前几年,德国总参谋长施里芬伯爵制定了以速战速决为主要特征的施里芬计划:先利用德国发达的铁路网,集中优势兵力在6周之内打败法国,然后将部队调往东线进攻沙俄。与此相对应,法国也制订了以两个集团军齐头并进,一举收复普法战争后被割让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17号计划。但战事的发展都使这些军事家的设想相继破产。
战争爆发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8月1日,德国向俄罗斯宣战;接着在3日,向法国宣战。8月4日,德国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时;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性,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
战争的蔓延
1914年
8月19日:奥匈帝国在Cer打败塞尔维亚
8月20日:德国军队占据布鲁塞尔
8月23日:日本向德国宣战
9月2日:德国在东线坦南堡战役取得大捷,俄军第二集团军司令萨姆索诺夫自杀身亡。
九月,法国,英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一份合作协约,组成协约国
9月5日,英法联军与德军展开马恩河战役,德军被迫撤退。
10月9日: 比利时安特卫普被德军攻下
10月29日: 奥图曼土耳其帝国加入同盟国
11月2日: 俄罗斯向土耳其宣战
11月5日: 法国和英国向土耳其宣战
1915年
4月21日: 德国军队进军普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