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职生的职业能力

2024-12-31 15:33:2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中,也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需要,加快培养一流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就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但是能够面向具体职业工作和岗位一线,而且是高素质的劳动者(中初级专门人才)。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职业素养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和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它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内容。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在其所著的《工作素质高绩效模型》一书中提出了素质冰山理论,此理论将一个职业人比作是漂浮在水中的一座冰山,将职业素养分为露出水上的部分和潜在水下的部分即显性和隐性两部分。水上部分(显性部分)指看得到的知识、技能,这仅仅是表层的特征,不能区分绩效优劣;水下部分(隐性部分)指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等,这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是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的标准。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可以看成一座冰山: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只有1/8,它代表中职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是人们看得见的、显性的职业素养,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而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体的7/8,指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职业人所应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由此可见,大部分的职业素养是人们看不见的,但正是这7/8的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因此,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着眼于整座“冰山”,并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当然,这个培养过程不是学校、学生、企业哪一方能够单独完成的,而应该由三方协作完成。二、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中,大都只偏重专业知识、技能等显性部分,而忽视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隐性部分。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大都十六七岁,经过中考或高考淘汰才来中职学校就读的。因此,他们一方面有很深的挫折感、缺乏自信,已习惯把自己归为“差生”行列;另一方面,他们都是“90后”、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大多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大部分中职学生包括其家长都是抱着来学一技之长、谋一个好职业的目的来的,因此,学生也对自身的职业素养不够重视,甚至完全忽视。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是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更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如:与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意识及爱岗敬业等。这就对中职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三、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针对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现状,结合职业素养的内涵及要求,笔者认为,要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应从学校、学生、企业三方面着手。1.以学校为主导,加强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长期以来,中等职业教育都存在重实践、轻理论,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现象。在课时安排上,文化课的课时是少之又少,一些重要的文化课,如语文、德育几乎成了点缀。目前,中职学校还没有完整的职业素养教育课,大多数学校只是在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简单地进行一些就业方面的指导。可以说这种指导有些急功近利,单单就是为了让学生上岗就业进行的简要指导,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与积累作用微小。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中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首先,要将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从中职生入校的第一天起,就让他们明白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习与职业的关系、自己与职业的关系。其次,保证足够的课时,充分发挥语文、德育等体现人文素养的文化课的育人作用,不断加强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2.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意识职业素养培养的主体是职业人,对于中职学校来说,那就是中职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却认为,读中职就是为了学一技之长,将来找个工作,能养活自己就行。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职业目标以及如何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如何克服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等,可以说大部分学生临近毕业时还是很迷茫的。由此造成中职学生职业态度不端正,在选择工作时,过多的在乎眼前的物质条件而忽视内在的发展前景。作为未来职业人的中职学生要抓住学校的教学资源,一方面要完成专业知识、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加强自我修养,有意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