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呢?
只能把佛教隔离出那段历史,可是那段历史已经过去了,我们无法实验。
社会历史问题的难度就是,他不像物理、化学实验那样,可是实验盐对水的作用,比较一下加盐和没加盐的水就知道了,历史不可以。
我们能做的,只有把佛教传入以前的历史和以后的历史进行比较,这样当然是不全面的,因为历史可能被其他原因影响,而我们只是归因为佛教,那样就偏差了。
二、好了,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佛教东汉传入中国,南北朝隋唐时期是兴盛时期,大乘佛教八大宗也在这个时期出现的。到宋朝时期,三教出现合流的趋势。到元明朝,三教合流已经很明显。
两晋南北朝:很多政权出现政教合一的现象,比如十六国的秦国,南朝的梁朝。
隋唐时期:佛教大盛时期,禅文化渗透到文人生活之中。武则天更是大力崇佛。后期,武宗灭佛,使佛教的发展走过繁华期,进入平淡发展期。
宋元:宋皇帝多崇尚道教,元皇帝更是把道教人士宠为国师。佛教思想影响了儒学的发展,宋朝理学有很多佛学影子;同样,道教更是试图将三教合流为“全真教”。
明清时期:佛教思想对王守仁影响深刻,佛教内部出现禅宗没落、净土宗兴起的局面。
三、总结一下:
佛教由东汉传入,经三国时期的磨合,(磨合期)
到两晋南北朝的五胡乱华,使大量的佛经涌入中土,由于佛教的很多思想和儒道相似,使得中土得意认同。少数民族的大力崇佛,进而影响了汉族政权,所以两晋南北朝是佛教大兴的时期。也可以说,是和政治结合最紧密的时期。(欢迎期)
到唐朝禅宗的兴起,佛教发展趋势由政治领域转向文化领域。出现了很多的文人禅士,如王维,一直到宋朝的苏东坡等人。同时也影响了陈抟、朱熹等道家、儒家人士。(渗入期)
元朝、明朝时期,佛教发展已经进入平缓期,风靡一时的现象已经不再,已经完全进入中原文化,对政治、文化的影响不再明显。(同化期)
东汉永平十年 公元67年,佛教正式由官方传入中国 明帝永平十年(67年)明帝夜梦金人飞行殿庭,明晨问于群臣。太史傅毅答说:西方大圣人,其名曰佛;陛下所梦恐怕就是他。帝就派遣中郎将蔡愔等十八人去西域,访求佛道。蔡愔等于西域遇竺法兰,摄摩腾两人,并得佛像经卷,用白马驮着共还洛阳。帝特为建立精舍给他们居住,称做白马寺。于是摩腾与竺法兰在寺里译出《四十二章经》。这几乎是汉地佛教初传的普遍说法,也为我国历史教科书所采用。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到了后汉末叶桓灵二帝的时代(147—189年),记载才逐渐翔实,史料也逐渐丰富。其时西域的佛教学者相继来到中国,如安世高、安玄从安息来,支娄迦谶、支曜从月氏来,竺佛朔从天竺来,康孟详从康居来。由此译事渐盛,法事也渐兴。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中,历史最悠久的宗教之一。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鸿儒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它的信仰深入民间,‘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正是忠实的写照;而佛教的哲理部份则与儒、道等相结合、相融会、相激荡,然后汇入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大海里,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为中华文化放射出灿烂辉煌的光芒。 文化的内容极其广泛,项目极其繁多,凡人类从野蛮进化到文明的一切总成绩,都可以叫文化。因此,这里我仅想举出文化中的‘文学’一项,用梁启超、胡适等先辈们的话来说明佛教的输入,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与贡献 。 一、梁启超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学有五大影响: (一)国语实质的扩大:因佛典的翻译,我国词汇即增加了三万五千多个。 (二)语法及文体的变化:佛典的科判疏钞之学,为有组织的解剖性文体首次在中国的出现。而禅宗的语录,更是中国文学的一大革命。 (三)文学情趣的发展:我们近代的纯文学,像小说、歌曲等,皆与佛典之翻译有着密切关系。孔雀东南飞、水兰辞等长篇叙事诗的产生,大概就是受东晋昙无谶所译马鸣‘佛所行赞’的影响。又大乘经典,皆以极壮阔之文澜,演绎极微妙之教理,增进了中国人的想像力,革新了中国人的诠写法,宋元以后章回小说受其影响不少。 (四)歌舞剧的传入:我国最初的歌舞剧——拨头(亦名钵头),据近人考证,就是从南天竺附近的拔豆国传来的。 (五)字母的仿造:随着佛教的输入,梵文也跟着进来,我国高僧仿照梵文字母来应用汉字切音,因此有唐代守温‘见溪群疑’等三十六字母的制作。 二、胡适则认为佛教的输入,对中国有三大影响: (一)佛教的译经诸大师,用朴实平易的白话文体来翻译佛经,但求易晓,不加藻饰,形成一种白话的文体,佛寺禅门成为白话文与白话诗的重要发源地。 (二)佛教文学最富想像力,对于最缺乏想像力的中国文学,具有很大的解放作用。中国浪漫主义的作品,像《西游记》等小说是印度文学影响下的产物。 (三)印度文学很注重形式的布局与结构。‘普曜经’、‘佛所行赞’、‘佛本行经’等都是伟大的长篇故事;‘须赖经’一类是小说体的作品;‘维摩诘经’、‘思益梵天所问经’等是半小说、半戏剧的作品。这些佛经的输入,对后代弹词、平话、小说、戏剧的发达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贡献,又佛经的散文与偈体夹杂并用,也对中国后来的文学体裁产生影响。 仅就‘文学’一项而言,已经够我们大书特书了。我之所以不怕长篇累牍地来引述它,就是希望我们提高警觉,同时对佛教给以更多的关切与注目。佛教绝不是一般等闲的宗教,无论就人生的任何角度来看,佛教都与我们有密切的关系,尤其它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更是功不可没
看过鹿鼎记没?
没见皇帝都去当和尚了,中国历史上有一次灭佛的行动,想知道为什么不?
因为人都去当和尚、尼姑了,结果没人从事生产,嫁娶也少(和尚尼姑有不结婚),新生儿也少。一直下去就要灭族了。所以当时皇帝强迫大部分的和尚尼姑还俗,结婚去。呵呵有意思吧。
所以我觉得,佛学可以当做哲学来研究,但绝对不要去信。因为如楼上所说,那些高僧很有智慧,但那不是烧香拜出来。烧香拜的只是迷信而已。 释迦摩尼有拜别人吗?没有他只是去苦行,去体悟而已。
佛法是拯救人心的,不参与政治斗争。
应该没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