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家庭之间有关帮教的一些思考<一、处理好孩子和同学之间的冲突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学龄少年儿童(尤其是初中阶段的)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行为和处理事情的方式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形成,尤其在心理和人生观形成和为人处事方面。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言行的最好榜样。因此,如何看待和处理孩子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关系到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
作为一个有近十年教龄、班主任经历的老师,我遇到过不少同学之间闹矛盾的问题,我很高兴地看到一些识大体的家长,想方设法让小孩和同学化干戈为玉帛,孩子使一如既往开心学习和生活的场面;我也很遗憾地看到个别家长因过激的行为最终导致孩子辍学的情形。作为家长,你当然不希望出现后面的结果。那么,家长又该如何避免后述现象的发生呢?
首先、我认为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与同学之间矛盾冲突,在此,我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家长参考。大部分人可能有过牙齿不小心咬着舌头的经历,有多个子女的家长也一定常常会遇到孩子之间因不同原因争吵,甚至打架的情况。既然自己的舌头和牙齿,自己的亲人之间都有互相冒犯的时候,那么当几十个甚至几百上千个年龄相当的孩子在一起时,发生一点摩擦也是很正常的。所以,家长首先要把它看成是一件正常的事,当此类事情发生时,你就能更冷静地看待和处理。
其次、冷静地看待并不意味着不处理问题,那么家长又该如何处理孩子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呢?我认为首先最值得推荐的做法是:积极配合学校,听从老师和学校的建议。孩子和同学都是学校的学生,出现了违纪事件由学校出面处理合情合理。学校往往能站在教育双方的立场,按照公平的原则,妥善处理此类事件,当然,家长可根据事态的严重程度请学校向对方提出适当的要求。比如涉及到就医检查的,学校本着自己维护学生生命安全基本的职责,也会主动去向对方家长提出建议或要求的。
最后、有一点值得说明的是,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凡事都以教育为主,因此,如果是没有造成什么实质性的矛盾或冲突,学校往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些事情往往班主任就能处理好。如果是造成了一定后果的冲突,像打架伤人,学校一般会请双方家长到场,协商解决检查医治费用问题。这种时候,受伤较重的学生家长千万不能像社会上处理伤害事故时一样的抬高要求,我们要认识到,孩子与同学之间吵架,或许仅仅是因为心情不好或其他一些原因,隔不了几天,他们可能又会和好如初,玩到一块的。(小时候,我们与伙伴吵架时,不也经常如此吗?)而对于家长来说,你们也当然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如果因为一点小矛盾就永远绝交,这样的后果,或者也可说,孩子有这样的性格,那是令人担忧的。)就像我们谁也不希望看到吵过架的兄弟姐妹从此互不搭理,甚至视为仇人一样。
<三、理解、宽容、合作是处理好孩子和同学之间的冲突保障
大部分通情达理的家长能接受或听从学校的处理办法和意见,不过,有些家长有不同的看法,(尤其吃亏一方的家长),他们担心孩子会因为挨了骂或打而在心理上造成创伤,因此想着一定要采取怎样的怎样的办法来惩罚对方,杀杀他们的锐气。对于这种情况,我认为要视问题的起因不同对待,比如,某个或某些同学的确是经常性欺负你的孩子,孩子是会产生做事胆小缺乏自信等不利心理因素。这种时候,家长可以要求学校对这样的同学进行严厉一点的批评教育和处罚。但如果矛盾是因为突发事件引起,家长就没有必要小事大事化。比如提出一些无理或过高的要求,甚至亲自动手教训对方,这样处理问题的结果要么是你的孩子以后也像你们一样得理不饶人,吃不得一点亏,甚至粗鲁霸道,要么就是让孩子处于无人敢搭理,别的同学对你的孩子敬而远之的境地。很可能你的孩子和其他的同学或是校友本来过不几天就相视一笑泯恩仇了,却因为你的参与(尤其是过份行为),从此就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了。孩子少一个同学你可能觉得无所谓,可万一以后哪一天你不小心伤了他的心,他/她对你也是如此,你又怎么办呢?
在电影和现实生活中,都有很多不打不相识。甚至后来结成生死之交的故事,更有其他化敌为友的美谈。家长想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就该教育他具有大度、宽容的美德。现在正是春暖花开,气温上升的季节,课后的校园里又是一片热闹欢腾。孩子们在这温暖闷热的天气里,显得更好动了,性情同时也变得焦燥起来。依据多年经验,这是一个打架事件的多发季节。尽管学校、老师总是在尽最大努力防范于未然,然而,当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时,作为当事人的家长,请你首先保持冷静,三思而后行,作出理智的决定。参考文献:
1 《形势教育大课堂》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