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厘米》是小说还是散文

2024-12-21 16:17:5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是小说
 这是一篇视角独特、主旨深刻的小说。通过写一位母亲给自己儿子买票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普通有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善良、大度、自尊的母亲形象。警示为人父母们在子女面前要诚实守信,率先垂范。

  一、基础知识
  1、  给下面红色字注音。
  惩罚( )  烤烙( )  皲裂( )   吝惜( )   往下捺( )
  挑剔( )  矜持( )  噗噜( )   战战兢兢( ) 彬彬有礼( )
  吮吸( )  兀自( )  狡黠( )   内疚( )   锲而不舍( )
  铂铱( )   拽( )  侃侃而谈( ) 戳( )    肘( )
  参观券( )

  2、 形近字
  ┏烙(lào)烙印   ┏赳(jiū)雄赳赳   ┏拆(chāi)拆开  ┏拽(zhuài)拽着
  ┣骆(luò)骆驼   ┣趁(chèn)趁机   ┣折(zhé)折断   ┗曳(yè)摇曳 
  ┗络(luà)网络    ┗趋(qū)趋 向   ┗柝(tuò)金柝 
   
  ┏卷(juàn)试卷   ┏顷(qǐng)公顷   ┏漱(shù)漱口
  ┗券(quàn)奖券   ┗倾(qīng)倾向   ┗嗽(sòu)咳嗽

  3、多音字
  豁┏(huò)豁达    瘪┏(biě)干瘪    撒┏(sā)撒谎
   ┗(huō)豁口     ┗(biē)瘪三     ┗(sǎ)播撒
     
  哄┏(hōng)哄笑   横┏(hèng)蛮横   刹┏(shā)刹车
   ┣(hǒng)哄骗    ┗(héng)横杆    ┗(chà)刹那
   ┗(hòng)起哄
    
  4、词语解释
  【吊儿郎当】形容作风散漫、态度不严肃、仪容不整等。
  【皲  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捺】课文中指按、摁。还有忍耐、抑制的意思。
  【挑  剔】课文中指过分指摘细微差错。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检  点】课文中指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还有查看符合与否的意思。
  【勃然大怒】因生气或惊慌等变脸色的样子。
  【战战兢兢】课文指害怕畏惧的样子。
  【全力以赴】将全部力量用上去。
  【神通广大】比喻特别高明的本领,无所不能的力量。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做事情坚持不懈,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另一人的地位或环境中。
  【湛  凉】清凉。
  【金碧辉煌】形容色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声色俱厉】说话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雄赳赳】形容威武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孤立无援】孤单无靠,不能得到同情和援助。
  【目瞪口呆】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
  【不依不饶】不允许,不宽容。
  【白皮书】政府、议会等公开发表的有关政治、外交、财政等重大问题的文件,封面多白色,所以叫白皮书。
  【狡  黠】本指狡猾奸诈,课文中指耍小聪明。
  【冥思苦想】深沉地思索。
  【先声夺人】先张大声势以压倒对方,多用于比喻。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
  【彬彬有礼】形容举止文雅,有礼貌。彬彬,配合和谐。
  【无  措】不知如何安排、处置。

  5、词语辨析
  【试图】和【企图】 
  两个词都有打算、计划的意思。
  主要区别:“企图”为中性词,可以做名词,“试图”则没有这种用法。

  【反映】和【反应】
  主要区别:
  1、“反映”做为动词用时多,常带宾语;“反应”做动词用少,不能带宾语。
  2、“反映”做名词用少;“反应”做名词用多,一般指事物所引起的情况、状态,有时还特指化学反应和医学上的反应症状。

  6、文学常识
  (1) 《一厘米》是当代女作家_______的作品。主人公是____,作为一位普通的母亲,她为孩子的___做出艰辛的努力。
  (2)本文的体裁是小说,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情节是围绕_____而展开的,而其中的关键就是“_____”,但这一点关系着____,虽然引发的是一桩小事,折射出的却是_____,映照的却是_____。

  【参考答案】
  1、
  chéng  lào  jūn  lìn  nà  tī  jīn  pū  jīng  bīn  shǔn
  wù   xiá  jiù  qiè  bó  zhuài  kǎn  chuō zhǒu  quàn
  6、
  (1)毕淑敏  陶影   健康成长  
  (2)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环境描写
  (3)该不该买票 一厘米  母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  人性的光辉 平凡中的伟大  

  二、课文学习 
  1、句子赏析:
  (1)中心句:她很普通,对谁都不重要,惟独对这个小男孩,她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
  【赏析】这是一位母亲的宣言,体现了陶影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孩子深沉的爱,全文就是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的。

  (2)重点句:陶影充满感情地指了指小也。她想所有的人都会喜欢她的儿子的。
  【赏析】这是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就应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孩子是自己的好”,真实自然的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感情。

  (3)比喻句:陶影的手像折断的翅膀僵在半空中。
  【赏析】这句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地表现了陶影担心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被 破坏的恐惧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4)总结句:陶影把小也拉得离老人更近些:“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情同孩子讲清楚,告诉他,妈妈没有错儿………”
  【赏析】以出人意料而又深切动人的圆满结局,烘托了一位有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善良、大度、自尊的母亲形象。

  2、 课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着这条线索组织了哪些情节?陶影做为一个普通的工人和母亲,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本文的线索是“一厘米”。围绕这条线索写了这些情景:坐公交车,为不够1.1的儿子买票;吃西瓜时,给儿子做一个好榜样;参观寺院两次量身高;自己写信讨回公道。陶影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深爱着自己的孩子,这种爱使她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她要把儿子培养成诚实、正直、善良、有责任感、有教养有人,她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进行的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是一个不平凡母亲的良苦用心。

  3、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明确】
  (1)段落分析:
  点拔:这篇小说围绕“一厘米”,通过主人公陶影要努力成为一个“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的执著追求,塑造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肯定了主人公对完美的执著和全力以赴的追求,也表达对不完美的理解宽容,对正直善良与责任感的褒扬。

  课文可分成三个部分,其中二、三部分为课文的重点。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烘制螺旋形沾满芝麻的小火烧”):交待主人公的做事原则和身分,为人物的出场做铺垫。

  第二部分(从“她领着儿子小也上汽车”到“她觉得生活多了几分追求”):围绕“一厘米”集中写了主人公陶影与儿子乘车的一次经历。
  ┏第一层(从“她领着儿子小也上汽车”到“她不愿撒谎”):详写了主人公与儿子乘车的一次经历。
  ┗第二层(从“这样挺累的”到“她觉得生活多了几分追求”):以一次吃西瓜为例,点出主人公对儿子全力以赴,进行正面教育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 ( 从“今天她领小也到一座巨大的寺庙参观”到结尾):围绕“一厘米”,集中记叙了主人公与儿子一次参观寺庙的经历。
  ┏第一层(从“今天她领小也到一座巨大的寺庙参观”到“况且他能否明白这其中的奥妙?”):
  ┃    围绕“一厘米”,集中记叙了主人公与儿子一次参观寺庙的经历。
  ┗第二层:(从“小也的目光总是怯怯的”到结尾):交待主人公为融化儿子心中的寒冰而做的一系列的努力。

  (2)文章结构图
      ┏ 乘坐汽车——少一厘米也买票——责任感 ┓  
  一厘米┫ 参观寺院——多一厘米也不买——正义感 ┣ 在孩子面前做完美母亲
     ┗ 讨回公道——给参观券也不要——价值观 ┛

  三、深入探究 
  1、写作特点分析
  (1)视角独特,主题深刻。
  本文以“一厘米”为标题,视角别具匠心,从小事中体现人物的不平凡,来折射人性的光辉,映照平凡中的伟大,这样使文章的主旨鲜明而深刻,有很强的感染力。

  (2)线索明确,结构严谨。
  文章围绕“一厘米”来构思全文,有机地组合几个生活中的平凡情节,以一句中心句带动全篇:“她很普通,对谁都不重要,惟独对这个小男孩,她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表达了主人公的 “全力以赴” 地为孩子进行正面教育的良苦用心。

  (3)细腻真实的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法,透过一个人的心理描写能看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如:“为了小也,她忍”表现了一位母亲为了孩子,忍气吞声的性格;“她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表现了一位母亲对自己孩子的挚爱之情。等等。

  (4)独特形象的比喻。
  如:“以她现有的家境要培养出具有大家风度的孩子,需要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这很难,就像用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大炮一样,但并不是做不到。”作家将家境不富裕要培养出有大家风度的孩子有一定难度比作用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大炮,尽管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全力以赴就能去胜,形象而生动,让人过目不忘。

  (5)行文张弛有度,曲折有致。
  如:文章开头交代陶影自己经常不买票,却在公交车上出人意料地为不够1.1米的儿子买票;而在参观寺院时却又坚持不买票;到最后,什么也不要,只要求对方给自己儿子解释清楚。这样摇曳多姿的行文,能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3、 认为陶影是怎样的一位母亲?你怎样看待红衣青年的?
  小说主要体现了陶影作为一个母亲的社会责任感,这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从这个意义说,陶影是令人敬佩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陶影是不完美、有缺点的,作为一个普通人,才显得更加真实;另一方面,正因为她的不完美才反衬她的伟大,才使她作为母亲的形象更感人。所以,她应该是一位善良、宽容、正直、爱孩子、勇于承担则任的母亲。

  红衣青年也是一个有真实感的人物。他的优点是:对工作负责任,认真履行自己检票职责;他的缺点是:处理问题方法简单、粗暴,说话刻薄,伤害了无辜的人。

  四、迁移训练
  课内阅读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①陶影独自坐公共汽车时,经常不买票。
  为什么一定要买票呢?就是没有她,车也要一站站开,也不能因此没有司机和售票员,也不会少烧汽油。
  ②按照往日的逻辑,冲她这份态度,陶影就不买票。今天她说:“买两张票。”
  面容凶恶的售票员眼睛很有准头:“这小孩还差一厘米,不用买票。”
  小也立刻矮了几厘米,而绝不是一厘米,买票与不买票强烈地关系着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尊严。
  两毛钱就能买到尊严,只发生在人的童年。没有一个妈妈能够拒绝为孩子提供快乐。
  “我买两张票。”她矜持地重复。
  ③他们掏出了五元钱。钱是装在一个信封里的,他们早做了准备。他们量过墙上那条红蚯蚓,知道它的缺斤少两。
  “那天您终于没有参观,这是我们的一点赔偿。”年长的干部说,态度很慈祥,看来是位领导。
  陶影没有接。那一天失去的快乐,是多少钱也买不回来了。
  “如果您不要钱,这里有两张参观券。欢迎您和孩子到我们那去。”年轻些的干部更加彬彬有礼。
  这不失为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建议。但陶影还是毫不迟疑地摇了摇头。那个地方,对于她,对于小也,都永远不会激起快乐的回忆。
  “你到底要哪样呢?”两位干部一齐问。
  是的,陶影在这一瞬,也在问自己。她是个生性平和的女人,别说是两位素不相识的老年人登门致歉,就是红衣青年本人来,她也不会刁难他的。
  她究竟想要什么呢?
  她把小也推到两位老人面前。
  “叫爷爷。”她吩咐。
  “爷爷。”小也叫得很甜。
  “两位领导。钱请你们收起,票也收起。就是那天当班的查票员,也请不要难为他,他也是负责……”
  两位干部。一看陶影说得这样宁静,反到有些无措。
  陶影把小也拉得离老人更近些:“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情同孩子讲清楚,告诉他,妈妈没有错儿………”

  1、第①段文字:
  (1)说说陶影乘公共汽车时经常不买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这段文字主要用___描写,描写了她看重的是____。这样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是_____。

  2、读第②段文字,陶影为什么要为未满买票标准的儿子买一票?这时她看重的又是什么?

  3、读第③段文字,陶影为什么只须来人向小也说明“妈妈没错”,她看重的是什么?这样做值得吗?

  4、请合理想象当两位干部向小也说明事情的原委后,小也会怎样?陶影会怎样?在以后的日子里,小也会如何对待妈妈?

  【参考答案】
  1、
  (1)主要原因是她家庭经济拮据,尽量少花钱。
  (2)心理  买票的两毛钱  但她心里清楚这样做不对,心中充满无奈和自责。
     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真实生动,也更突出她追求完美的艰辛。

  2、她为了让儿子有“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尊严”。  这时她看重的是对孩子进行的“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把儿子培养成具有大家风度的孩子。

  3、她看重的是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完美而无可挑剔的形象。这样做当然值得,因为尊严无价,正直、诚实和严于律已的品格无价,陶影的各种努力,体现了做母亲的强烈责任感,这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4、如:小也此时真正理解了妈妈,他后悔自己当时的言行伤害了妈妈,连忙向妈妈道歉;陶影感到儿子终于理解了自己,以往多大的苦都没有掉过泪,可现在她不知是委屈,还是高兴,泪水不听话地流了下来;在以后的日子里,小也很听妈妈的话,再也不惹妈妈生气,勇于替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点拔:抓住人物性格、内心和原文内容去考虑。)

  拓展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父亲是个淳朴的农民,一辈子和黄土交往,与黄牛为友,土里土气,汗腥味儿满身。

  然而,我爱父亲。父亲把希望全凝注在我身上。每当他看见儿子背着书包,攥着课本回来,那满是皱纹的脸上便挂满了笑意。有一次。我进屋,看见父亲正拿着我的作业在细细“鉴赏”,尽管他不认一个字。

  放假后,我一进门,父亲拿起我的奖状左看右看,喜滋滋地吸着烟锅。他小心地把它贴在墙的正中,便蹲在前面欣赏,即使烟锅里已经没有了火,还是一个劲地吸着。

  父亲已经很久不再喝茶了。回家的时候,我特意称了一包茶叶。却惹他生了那么大的气。他叹息着冲我摆手,还不住地重复着“瞎闹,这娃从城里耍坏了,不知道珍惜钱!”他把烟锅紧捏在手里,脸上蒙上了失望和悲伤。

  我吓坏了,连忙解释:“爸,这钱是您给我的,我没有舍得花,省了一点才……”

  父亲忽然怔住了,嘴角抽动了好几下,眼睛呆滞地盯着我。好一会儿,才一把抓住我的手,那树皮一样粗糙的手不停地颤抖。一滴泪打在我的手上,哭了。

  父亲老了,由于过度的劳累和负担,他的脸上长满了胡子,背也明显地弯了,每次下地回来就咳嗽个不停。自从我上了高三。父亲便不让我回家。每次他来学校,一看见他那黑瘦的身体,我的心里就翻起一股巨浪,拍打着我的心。

  当我坐在教室里的时候,也许父亲又在黄土坡上吆喝着他的黄牛耕地了;也许他正挥舞着镰刀,在金灿灿的麦海里艰难地拼搏。我,要像父亲一样攀登在书径上,来报答父亲的一片深情。

  1.文中什么情节表现“父亲把希望全凝注在我身上”?请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

  2.“我”为父亲买了一包茶叶为什么却惹他生了那么大的气。脸上蒙上了失望和悲伤?他失望的是什么,悲伤的又是什么呢?

  3.听了“我”的解释,父亲为什么哭了?

  4.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最后一段运用__________,表达了“我”对父亲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
  (1)看见儿子上学归来,满脸笑意;
  (2)父亲尽管不认一字却乐于“鉴赏”儿子的作业;
  (3)父亲喜滋滋地欣赏儿子的奖状。
  2、因为父亲误以为儿子学坏了乱花钱。他失望的是儿子不专心学习,没有出息,有负他的殷切期望,悲伤的是自己含辛茹苦挣来的血汗钱,儿子却大手大脚乱花,不珍惜钱。
  3、父亲得知这钱是“我”舍不得花,节省下来,来孝敬父亲的,他感动得哭了。
  4、父亲是一个淳朴的农民,望子成龙,背着沉重的生活负担;他善良、勤劳、少言寡语,但内心世界丰富。
  5、想象  崇敬、热爱、感激、报恩。

回答2:

是小说,关于母爱的小说,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