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1-7日,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亚太地区成员国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了台风委员会第31届会议,台风委员会区域气象中心设在日本东京台风中心,每年由他们负责向成员国发布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的强度、名称、编号顺序以及编报理由。热带气旋命名表2000年1月1日开始执行,目前发布的台风消息或警报名称都是采用新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热带气旋命名表。
第31届台风委员会通过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来自柬埔寨、中国、朝鲜、日本、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越南等,每个国家各取10个名。
热带气旋名字按预先确定的次序依次命名,它在其整个生命史中保持名字不变。
一个热带气旋通常要持续一周以上,而在大洋上可能同时出现几个热带气旋。为了易于分辨不混淆,给热带气旋起名就显得非常重要。据有关记载,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早期的一个澳大利亚预报员,他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
后来世界台风组织对命名进行了规范,2000年起,台风的命名改由国际气象组织中的台风委员会负责。现在西北太平洋及南中国海台风的名字,由台风委员会的14个成员(中国、柬埔寨、朝鲜、日本、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越南)各提供10个名字,分为5组列表,根据热带气旋出现的先后依次、循环使用。实际命名的工作则交由区内的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负责。每当日本气象厅将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确定为热带风暴强度时,即根据列表给予名字,并同时给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例如0312,即2003年第12号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强热带风暴强度时,称为第12号强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台风强度时,称为第12号台风),英文名为KROVANH,中文名为“科罗旺”;0313即2003年第13号热带气暴,英文名为DUJUAN,中文名为“杜鹃”。台风中文名字的命名,是由我国气象局与香港和澳门的气象部门协商后确定。
尤其有趣的是,热带气旋的名字也可能出现“退休”。如当某个台风出现导致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那么在下一轮命名中它就有可能不再重复使用,而是作为一个专有名称固定下来。
“达维”就是根据以上原则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