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开设科学环境课程的感想(要求:1500字)

大家帮帮忙吧 急,题目如题
2024-11-25 08:16:5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课程设置研究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课程设置研究

刘艳 谭颖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100193)

【摘要】本文在国内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道德教育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当前国内生态道德教育研究的现状和特点,并指出我国当前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还十分不足,特别是在高校的课程设置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应深入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以推进我国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

【关键词】生态道德;教育课程;研究综述

一、关于生态道德教育相关概念的研究

1、对生态道德内涵的研究

生态道德又称环境道德,是生态伦理学(环境伦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学术界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生态道德的涵义予以界定。虽然表述不一,但大都有一个共同之点,即生态道德是针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是传统道德向自然生态领域延伸和扩展的结果。杨润认为,环境道德是继伦理道德、社会道德之后的第三种道德,这种道德是用以科学地调整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使之健康协调发展的道德。[1]吴静认为,环境道德实质上是一种道德良知,它产生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过程中,是对自然界和他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权利的感知和体悟,旨在约束自身的物质贪欲,善待自然环境,协调人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关系,从而使人与两大环境长久共存的一种伦理规范。[2]

2、对生态道德教育内涵的研究

生态道德教育是以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西方的生态伦理学为理论基础,在生态伦理学指导下的一种生态教育活动。生态道德教育与环境伦理教育的概念应该严格区分来说的,但是在这里之所以提到,是因为生态道德教育是以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基础而诞生的,它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和加强大学生对生态的认识。饶国宾、华启和认为:生态道德教育以唤起受教育者的环境意识为己任,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树立正确环境价值观的一种教育活动。[3] 王世民、李泊认为: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它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习惯。[4]曾建平认为:环境道德教育的特征:就它的指向性而言,环境道德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人格教育;以它的空域性而言,环境道德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大众教育;从它的时序性界说,环境道德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持续的终身教育。[5]

3、对课程内涵的研究

“课程”可以说是一个具有多层面、多重含义的复杂概念。正如美国人理查德·斯考德所说:“课程是一个用得最普遍的教育术语,同时又是一个定义最差的术语。”我们常见的课程定义大概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认为课程是科目,是指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这种单一的课程观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后随着课程研究的蓬勃开展才有所改变。
  第二种,认为课程是目标、目的,如认为课程是具有结构性的一系列预期的学习结果。
  第三种,认为课程是计划,是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所面临的一切经验的计划或方案。这种课程观的重点是如何建立课程目标。
  第四种,认为课程是学习者的经验,如认为课程是个别学习者在一项教育方案中获得的一切经验。这种课程观主要起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6] 

第五种,认为课程是活动,如美国新教育百科辞典中这样说:“所谓课程,系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之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这种课程观并不反对学科课程,只是考虑到学生在除了教学活动之外的其他活动中也能获得某些知识、经验,而这些知识经验又是传统的学科课程所无法包容和理解的。于是把这部分活动也纳入到课程含义之中。

4、对生态道德课程概念的界定

对于生态道德课程概念的没有任何学者提起,所以本人根据生态道德,生态道德教育,课程的概念,把它定义为:生态道德课程主要是以学校为阵地,学校以课程为依据的课堂教学,它是为了实现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所设立的课程,让人民更好,更全面的接受生态道德教育,从而更深的了解到当今社会存在的生态危机,唤起受教育者的环境意识,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树立正确环境价值观。

二、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的概况

1、生态道德教育的源起

20世纪以来,伴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涌现和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创伤,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危机:人口的急剧增长、资源的过度开采、污染物的大量排放,造成了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自然灾害接连不断。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恶化,生态危机倍受世界各国的关注,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发表的《21世纪议程》中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关键。教育对于改变人们的态度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培养环境意识和道德意识,对于培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和公众有效参与决策的价值观与态度、技术和行为也是必不可少的。”而生态道德教育也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道德教育新的内容。[7]

在中国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起步比较晚,是从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将环境教育纳入小学和初中教育中。而在教育理论界,提出生态环境中也有道德问题,应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纳入道德教育体系,是近十年的事。最先引起人们关注的是鲁洁教授写的《试述德育的自然性功能》一文,文中提出德育的自然性功能。[8]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分子,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在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还必须使他们具备较强的生态伦理意识,具有良好的生态道德素养,所以将生态道德纳人学校德育里,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

2、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概念深入人心,相关的理论研究论文出现不少,让人们更全面的认识到提高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在此期间已发表相关文章十多篇。[9]- [13]这些文章都介绍了开展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必要性,指出了高校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上,众多学者都认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生态道德意识、情感和行为,促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生态道德教育,使得大学生的德育内容大为扩展,把道德扩展到自然界、动植物和人类后代,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下代人的关系得到重新定位。生态道德要求关注人类未来的利益,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大学生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人类生存的环境”。 [14]- [18]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就是要使大学生深刻地认识自然之美、生命可贵、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并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生态科学知识和生态环境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生态环境权益,自觉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3、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起步,投入较大,但是综观这些年我国生态道德教育的状况,收效却不理想。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专家们对全球各个国家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估,发表了《环境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国列在133位。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围绕如何处理人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组织的,而相对忽略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包括人与其他生命体的关系的教育内容。这种片面的道德教育,造成学生在生态价值取向的认同上缺乏一致性,反映在学校生态道德教育与社会环境相脱离、与学生心理需求相脱节、与道德构件相失衡。从清华大学高才生刘海洋的硫酸泼熊事件,成都某高校学生的微波炉烤宠物狗事件等极端行为中,已经反映出了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比较严重的生态道德问题。[19]不少问题的出现绝不能说是偶然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的生态道德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缺憾,务必完善提高。

4、大学生生态道德课程的现状

高校开设环境道德教育相关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环境知识,了解环境科学的进展情况,培养环境保护技能,提高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大多数的文章在谈到课程现状,这里往往是一笔带过,没有太多的内容。赵云峰在发表的《浅析我国高校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发展的理论背景》一文中认为:从高校课程安排来看,除了某些专业开设有关环境保护之类的课程,讲授一些相关专业和技术、法规等层面知识之外,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还是一个极其薄弱的环节,甚至是一个空白。[20]田甜在2008年硕士论文中提到:课堂教育是实现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有效工具,其表现主要体现在课程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依据调查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相关课程的设置、实施等现状,发现我国高校环境道德教育在课堂教育存在着重视不够、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师资欠缺等各方面的问题与不足。[20]唯一一篇比较全面的提到课程设置的是宋金霞在2007年的硕士论文,她提到在“课堂内可以通过各种学科教学,一方面可以设置专业课程进行系统的生态道德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学科教学渗透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教育”。 [21]她还指出具体开设的相关课程设置,例如《大学生生态道德修养》、《人与自然》、《生态价值观》等。

三、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现状的述评

1、当前研究的特点

通过前面对国内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状况的简单介绍,发现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开展是一个复杂且难的工作,其研究现状是与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状况密切相联系的。当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在实践上有所推进和发展时,研究也相对也有一定程度的深入。

我国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是随着《21世纪议程》的提出而被关注起来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有部分研究人员对这一课题表示着持续的关注。21世纪以后,随着实践的逐步深入和国际因素的影响,研究人员和研究成果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在这些原因的促使下,我国大学生态道德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就理论方面而言,众多高校和学者开始探索如何开展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怎样建设“绿色大学”等。在实践方面,有的学校开展课外实践建立社团,有的学校进行以培养环境专业人才为目的的专业技能教育。客观地说,近些年来我国的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确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我国的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也确实存在诸多的问题:研究人员和专题研究数量不多;文献资料基本上以翻译和介绍为主,尤其缺乏改善现状的具体途径。

2、未来研究的方向

总的来说,我国在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也存在不少遗憾。首先,起步比较晚,研究时间短,这方面的学术专著不多,而且比较零散,有些还没达成共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清晰的体系;其次,从研究方法上来说,还停留在从理论到理论,深入调查的不多,大多都只是泛泛而谈,可操作性不强,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在高校,进行教育的主要阵地便是课堂教育。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基本载体,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媒介。因为课堂教育又是以课程为依据的教学,美国路易斯安纳州立大学教授多尔指出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所以本文想从对于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课程上的具体设置入手,设想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施教课程,能够更全面且有效的深入到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里,能够动员起大学生们都来关心环境,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提高大学生们的生态科学知识和生态道德意识,培养大学生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道德感和责任感。

自己复制粘贴一部分就行了,嘿嘿,觉得可以,就采纳吧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