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不食草是无毒的。是一种中药,是为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全草。
石胡荽,一年生小草本,高5-500px。茎纤细,多分枝,基部匍匐,着地后易生根,无毛或略具细绵毛。叶互生;无柄;叶片楔状倒披针形,长7-20mm,宽3-5mm,先端钝,边缘不规则的疏齿,无毛,或下面稍有细毛。
扩展资料:
石胡荽,一年生小草本,高5-500px。茎纤细,多分枝,基部匍匐,着地后易生根,无毛或略具细绵毛。叶互生;无柄;叶片楔状倒披针形,长7-20mm,宽3-5mm,先端钝,边缘不规则的疏齿,无毛,或下面稍有细毛。
头状花序细小,扁球形,直径约3mm,单生于叶腋,无总花梗或近于无总花梗;总苞半球形;总苞片2层,椭圆状披针形,绿色,边缘膜质,外层较内层大;花托平坦,无托片;花杂性,淡黄色或黄绿色,全为筒状;外围雌花多层,花冠细,有不明显的裂片;中央的两性花,花冠明显4裂。瘦果椭圆形,长约1mm,具4棱,边缘有长毛。
全草干后,久嗅使人打喷嚏。中国普遍有分布,5-10月花未开或正开放时采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鹅不食草
无毒的。
一年生匍匐状柔软草本。枝多广展,高8~20厘米,近秃净或稍被绵毛。叶互生;叶片小,匙形,长7~20毫米,宽3~5毫米,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齿。头状花序无柄,直径3~4毫米,腋生;总苞片约2列,边缘膜质;
花托平坦或稍隆起;花杂性,淡黄色或黄绿色,管状;雌花位于头状花序的外围,多列,花冠短;两性花,数朵,位于头状花序的中央,花冠钟状,顶端4裂;
雄蕊4,围绕花柱四周,花药短,基部钝形;花柱裂片短,钝或截头形。瘦果四棱形,棱上有毛,无冠毛。花期9~11月。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农家的孩子,自幼患鼻炎,长年鼻塞流黄脓鼻涕,臭哄哄的,其他家里的孩子都不愿和他一起玩。幸好孩子家里养有一群鹅,他每天都与鹅为伴。
一天,他赶着鹅群到一个山边的地方吃草。饿坏了的鹅群见草就吃,惟独有一种又鲜又嫩的青草,鹅群却一口都不吃。小孩觉得很奇怪,于是用竹竿把鹅群赶到草旁,鹅群只低头闻闻,又跑开了。小孩心里好奇,拔了一株用鼻子闻了一下,忽然打了几个喷嚏,鼻子顿时不塞了。后来,他每天都拔一点来闻闻,慢慢地再不流浓臭鼻涕了。
同村还有几个患鼻炎的孩子,也用这种青草塞鼻,都很快治愈了。从此以后,这种草的药用功效逐渐流传开来。因为鹅不肯吃这种草,人们就给它取名“鹅不食草”,沿用至今,鹅不食草仍旧是味常用中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鹅不食草
鹅不食草没有毒,因为鹅不食草的全草都可以入药,味辛,性温。具有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鼻塞不通,寒痰咳喘,疮痈肿毒。
用于风寒感冒,鼻塞不通,寒痰咳喘,疮痈肿毒。全草干后,久嗅使人打喷嚏。中国普遍有分布,5-10月花未开或正开放时采收。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华工、华南、西南。
扩展资料
鹅不食草的注意事项
过量服用是鹅不食草最大的禁忌,它虽然无毒,但是却含有多种药用成分,如果过量服用会加重肠胃负担,容易让人们出现胃痛和恶心呕吐以及腹痛等不良症状,对人体健康不利。
鹅不食草含有乙醇和乙醚二种物质,这二种物质属于天然的抗过敏物质,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减少过敏症状的发生。
鹅不食草里面含有与抑制炎性介质组胺和5一羟色胺的释放有关的物质,对于急慢性的炎症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鹅不食草
无毒。
我国农村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分布区域也比较广,基本上全中国的农村都能见到,池塘边、山林里、小路边都是它的生长范围,并且食胡荽的繁殖能力很强,往往都是一长一大片,对于种田的农民来说很是头疼,所以算下来也算是村里的一大害草了。
近些年来食胡荽的价值慢慢被发现,很多人开始喜欢上这种草,它是治鼻炎的良药,据说是将食胡荽用温水洗干净,之后再捣烂,慢慢涂抹到鼻孔内,不出十天鼻炎就能痊愈。除此之外食胡荽还有治风湿、解毒消肿、驱寒的功效,常用于风湿关节痛、蛇咬、骨肉损伤等症状。
鹅不食草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川、贵州、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主产浙江、湖北、江苏、广东等地。此外,广西、河南、江西、福建、安徽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全草,相互缠成团,灰绿色或棕褐色。茎细而多分枝,颜色较深,质脆易断,断面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的髓或日形成空洞。叶小,多皱折、破碎不全,完整的叶片呈匙形,边缘有3~5个锯齿,叶脉不明显,质极脆,易碎落。
头状花序小,球形,黄色或黄褐色。微有香气,久嗅有刺激性,味苦、微辛。以灰绿色、有花序、无杂质、嗅之打喷嚏者为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鹅不食草
无毒。一种中药,是为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全草。鹅不食草为菊科石胡荽属植物,又名石胡荽、鸡肠草。
鹅不食草,菊科天胡荽属植物,别名食胡荽、野园荽、鸡肠草、鹅不食、地芫荽、沙飞草等。茎纤细,多分枝,基部匍匐,着地后易生根,无毛或略具细绵毛。
叶互生;无柄;叶片楔状倒披针形,无毛,或下面稍有细毛。其味辛性温,归肺经,具有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止痒等功效,是常见的中草药材。
话说在古代,有一个小孩,得了一种鼻炎,很奇怪,留的鼻涕都是臭的,因此很多小朋友都不跟玩,没办法,他只能跟着自己家里的鹅每天闲逛。
有一天,鹅到山上进食,小孩就发现鹅什么都吃,唯独这种草问了问便跑了,小孩好奇,于是也闻了闻,瞬间鼻子就通了,于是把草揉捏成一团塞在自己鼻孔里,之后病就痊愈了,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因此这种草便被起了“鹅不食”的名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鹅不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