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 强度分析和扭转刚度分别有什么作用或意义

2024-11-24 02:53:3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静强度分析研究结构在常温条件下承受载荷的能力,通常简称为强度分析。静强度除研究承载能力外,还包括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刚度)和结构在手卖亩载荷作用下的响应(应力分布、变形形状、屈曲模态等)特性。   
静强度研究是飞行器结构强度学科中最早形成的也是最基本的一个方面,又称结构静力研究,包括静强度分析和静强度试验(又称静力试验)。

内容
  静强度分析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校核结构的承载能力是否满足强度设计的要求,其准则为: 若强度过剩较多,可以减小结构承力件尺寸。对于带裂纹的结构,由于裂纹尖端存在奇异的应力分布,常规的静强度分析方法已不再适用,已属于疲劳与断裂问题。   ②校核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是否满足强度设计的要求,同时为动力分析等提供结构刚度特性数据,这种校核通常在使用载荷下或更小的载荷下进行。   ③计算和校核杆件、板件、薄壁结构、壳体等在载荷作用下是否会丧失稳定。有空气动力、弹性力耦合作用的结构稳定性问题时,则用气动弹性力学方法研究。   ④计算和分析结构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变形分布规律和屈曲模态,为其他方面的结构分析提供资料。   静强度分析的内容也可通过静力试验测定或验证。
编辑本段设计方法
  主要采取先设计后分析最后试验验证的方法,可能需要反复几次修改和再分析,有些试验也可与分析交错进行。传统的静强度设计采用工程计算方法,习惯上称为强度计算方法。飞行器结构强度计算的理论基础和一般结构强度计算的理论基础相同,有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力学、板壳理论、稳定理论等学科。但由于飞行器结构的特点,飞行器结构强度计算在方法上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   ①静载荷方法:飞行器的外载荷是复杂变化的,不是静态问题。在静强度研究中,是将各部分的惯性力比拟为静态外载荷。突然作用的动载荷虽然通常会引起结构较大的响应,但可以采用动载荷放大系数加以修正,仍可作为静载荷处理。   ②设计载荷法:飞行器结构允许发生局部失稳和局部塑性变形,所以在强度校核中不采用一般机械设计中的许用应力法,而采用设计载荷法,其强度准则为:使用载荷和安全系数由强度规范规定。   ③线(性)弹性方法:计算复杂结构在复杂载荷下的精确应力和进行变形分析是很困难的。静强度校核主要采用线弹性方法,对材料塑性和结构局部失稳的影响可用各种系数(如断面减缩系数,塑性系数)加以修正,在分析中还略去结构局部细节的变化(如铆钉孔、断面突变)。
编辑本段发展趋势
  传统的强度计算方法已不能满足需要,各种新方法和新手段正在获得发展。有限元素法正在逐步取代用工程修正系数的半经验的传统方法,已经成为设计中的常规方法。结构分析系统是实现有限元素法数值计算的电子计算机软件包。应用有限元素法和结构分析系统,有可能在具体设计中对复杂结构进行弹-塑性分析、非线性分析、最优化分析等,从而取得更符合实际的结果。对于复合材料结构则需要建立新的强度理论、准则和分析方法。

约束扭转刚度
(1) 系统的惯性 主要是指凸轮轴系与分度盘轴系的转动惯性和平动配橘惯毕森性,它们可以用转动惯量及质量来表示。
  (2) 系统的弹性 分度凸轮轮齿与分度盘轮齿在啮合状态下的弹性弯曲和弹性接触,可以综合用“啮合刚度”来表示;凸轮轴系、分度盘轴系的弹性弯曲和弹性扭转,可以分别用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来表示;此外,尚还有轴承的弹性变形等。
  (3) 系统的激励 分度凸轮装置系统的激励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因分度盘的不均匀回转引起脉动的惯性力激扰,称为惯性激励;二是因各种制造、安装误差、啮合刚度随转角的变化等因素,转化为弹性力的变化,称为弹性激励。
  (4) 系统的阻尼 凸轮廓面与分度盘廓面间的摩擦力、轴承的摩擦损失产生的摩擦阻尼;啮合廓面间动压油膜产生的缓冲,以及转动件搅动冷却润滑油产生的流体阻尼等。
  上述四个方面成为包络蜗杆分度凸轮装置动力学系统的主要内容,并为其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为了使讨论更为具体、集中,下面仅以点啮合圆柱廓面包络蜗杆分度凸轮机构为分析实例,进行此类机构的动态特性研究。
1 包络蜗杆分度凸轮机构动力学系统的主要特征
  依据对包络蜗杆分度凸轮机构[1、5]的讨论,可将点啮合圆柱廓面包络蜗杆分度凸轮机构的特点概括为:垂直交错轴、变速比、无侧隙、点啮合;这四个特点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机构动力学系统的特征,是建立动力学模型的基础。
1.1 速比特性与惯性激励
  包络蜗杆分度凸轮机构的动力输出 为间歇式运动,可以区分两个工作段:分度运动状态的“动程段”,定位状态的“静程段”,在凸轮回转一周内,速比产生了剧烈的变化,将对机构系统产生强烈的周期性惯性力矩。激励是凸轮机构系统产生振动的一项重要的激励源。因此,由变速比特性带来的惯性激励,是分度凸轮机构的基本属性,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缓解,但无法根除,很值得重视。
1.2 降速特性与隔振效应
  此类分度凸轮机构除了具有变速比特性外,还具有明显的降速特性,这一点同蜗轮蜗杆传动非常类似。无论分度凸轮机构采取何种速比运动规律,其平均速比为
I=(∫π-πI(φ2)dφ2)/2π=1/z  (1)
上式表明平均降速比为z;当分度数z不十分小时,从凸轮轴至分度轴间存在较大的降速比,将对其动力学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从动力学的观点来看,所说的分度凸轮机构系统为多自由度的振动系统。其中交织有:周向振动(回转振动)与各方向的“平动振动”,并且它们又相互耦连,显现出十分复杂的情形。现以周向振动为例,凸轮轴系与分度轴系均会产生绕各自回转轴线的周向振动;它们受到共轭廓面的约束,相互的耦连应满足啮合原理的转角规律,即如啮合副的转角函数为φ1=φ1(φ2),两轴系的振动角位移为θ1、θ2,则耦连时必有:θ1=φ1(θ2)。
  由于降速特性的影响,凸轮轴振动的角位移θ2,将被平均地压缩1/Z倍而耦连于分度盘,其影响已十分微弱了。反过来看,分度盘的周向振动如若反馈给凸轮轴,有如“蜗轮带动蜗杆”回转,由于摩擦力的扼制,甚至自锁,又几乎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因降速特性阻断了这两个传动轴系间周向振动的相互传递,才产生了类似于隔离振动的效果,简称“隔振效应”。这种良性效应阻断了来自凸轮轴的周向振动,以及通过凸轮轴输入的前级周向振动,提高了输出端分度轴系的平稳性。隔振效应基于降速比特性,也是由分度凸轮机构的基本原理所决定的;这也是包络蜗杆式分度凸轮机构的动态特性优于同类机构,适宜在高速下工作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将使其动力学分析的数学模型得到简化。
1.3 无侧隙啮合刚度
  无侧隙啮合亦称双面啮合,即左、右侧齿廓面同时参与啮合,其目的在于提高齿轮间的啮合刚度,避免脱啮现象发生和产生脱啮振动,提高系统的抗振性能,在现有各类分度凸轮机构中普遍采用。一般来说,作用于分度盘轮齿廓面上的法向力,可以分解于轮齿的径向与切向;当它们随时间(或凸轮转角)而作周期性变化时,将引起分度轴系的径向振动、切向振动以及周向振动。其中切向力作用于啮合副的轮齿上,产生弹性弯曲变形和弹性接触变形,而啮合刚度正是表征抵抗这种变形的能力,它实际上将随时间而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系统的动态特性。由动力学的理论可知,一个变刚度系统尽管没有其它各种外加激励时,也会因系统本身刚度的改变而引起机构系统“参数振动”[3]的发生,这种影响可归纳为系统弹性激励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接触刚度是啮合刚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带有非线性特征,载荷越大刚度越高。由于双面点啮合副是在预载下工作,这相当于啮合的轮齿与对应的齿槽处于轻微“过盈”状态,可以显著地提高其共轭齿廓面间的接触刚度。
1.4 无侧隙啮合条件下的综合误差
  由于各类误差的存在将会对系统产生弹性激励,这就需要说明误差对动力学系统的影响机制;其主要的误差形式大致有四:分度凸轮及分度盘的齿形误差;分度肋的轮齿间分度误差;分度凸轮及分度盘的径向跳动误差;分度凸轮轴系的轴向窜动误差等,它们来源于机构装置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以及轴承件误差等。
  因为双面无侧隙啮合,将使得误差的影响带有某些特殊性,需要引入“综合误差”的概念。假设凸轮的廓面无误差,如果它仍能同带误差的分度盘保持无侧隙啮合,则必须改变其径向与切向的位置,可以把这一位置的变化量称为综合误差。其中,引起中心距变化的误差为径向综合误差;引起沿凸轮轴向位置变化的误差为切向综合误差。例如,凸轮的径向跳动误差,将导致以凸轮每转为周期的高频径向综合误差;而凸轮的轴向窜动误差所引起的是高频切向综合误差;由于分度盘转速较低,其径向跳动则引起低频的径向综合误差与切向综合误差等。
  容易理解,在无侧隙啮合的条件下,上述两类综合误差,将引起径向及切向的弹性变形,即弹性力的周期性脉动,成为系统的激励源之一。
2 包络蜗杆分度凸轮机构的动力学模型
2.1 动力学模型的框架思路
  为了突出本系统的基本特征,简化其动力学模型,特作如下假定:
  (1) 本模型以反映输出端的分度盘轴系的动力学特征为重点,由于“隔振效应”扼制了本机构的前级周期向振动向分度盘轴系的传递,故在动力学模型中将忽视凸轮轴系周向振动的影响。图1 分度机构简图
  (2) 由于分度盘轮齿为柱状直齿,除了廓面间的摩擦力,一般不会激励分度盘的轴向振动,因此只考虑分度轴系统在与分度轴线成正交的O1X1Y1平面内的振动。
  (3) 由于是处于无侧隙啮合,左右廓面同时受力,使得系统所受合力方向,基本上不受分度盘轮齿周向位置的影响。建模时可将分度盘轮齿放在零位(即φ1=0时的位置)。
  (4) 本系统的振动为微幅振动,可以略去其高阶量,使振动模型线性化。
  添加评论

评论读取中...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地震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的理解与应用

⑴规范要求:《抗震规范》第3.4.2和3.4.3条及《高规》第4.4.2条均规定: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上部相邻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⑵计算公式:Ki=Vi/Δui

⑶应用范围:

①可用于执行《抗震规范》第3.4.2和3.4.3条及《高规》第4.4.2条规定的工程刚度比计算。

②可用于判断地下室顶板能否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二)剪切刚度的理解与应用

⑴规范要求:

①《高规》第E.0.1条规定:底部大空间为一层时,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等效剪切刚度比γ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γ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γ不应大于3,抗震设计时γ不应大于2.计算公式见《高规》151页。

②《抗震规范》第6.1.14条规定: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结构的侧向刚度与上部结构的侧向刚度之比不宜小于2.其侧向刚度的计算方法按照条文说明可以采用剪切刚度。计算公式见《抗震规范》253页。

⑵SATWE软件所提供的计算方法为《抗震规范》提供的方法。

⑶应用范围:可用于执行《高规》第E.0.1条和《抗震规范》第6.1.14条规定的工程的刚度比的计算。

(三)剪弯刚度的理解与应用

⑴规范要求:

①《高规》第E.0.2条规定:底部大空间大于一层时,其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γe可采用图E所示的计算模型按公式(E.0.2)计算。γe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γe不应大于2,抗震设计时γe不应大于1.3.计算公式见《高规》151页。

②《高规》第E.0.2条还规定:当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比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的60%。

⑵SATWE软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高位侧移刚度的简化计算

⑶应用范围:可用于执行《高规》第E.0.2条规定的工程的刚度比的计算。

(四)《上海规程》对刚度比的规定

《上海规程》中关于刚度比的适用范围与国家规范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⑴《上海规程》第6.1.19条规定:地下室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室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上部楼层刚度的1.5倍。

⑵《上海规程》已将三种刚度比统一为采用剪切刚度比计算。

(五)工程算例:

⑴工程概况:某工程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共27层(包括二层地下室),第六层为框支转换层。结构三维轴测图、第六层及第七层平面图如图1所示(图略)。该工程的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3g.

⑵1~13层X向刚度比的计算结果:

由于列表困难,下面每行数字的意义如下:以“/”分开三种刚度的计算方法,第一段为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的算法,第二段为剪切刚度,第三段为剪弯刚度。具体数据依次为:层号,RJX,Ratx1,薄弱层/RJX,Ratx1,薄弱层/RJX,Ratx1,薄弱层。

其中RJX是结构总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刚度(应乘以10的7次方);Ratx1为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70%的比值或上三层平均刚度80%的比值中的较小者 添加评论

回答2:

我来回答吧

其实就是强度和刚度的区别 强度是考察应力值 跟材料的屈服或者抗拉比较 确定有多大的安全系数 刚度是考察变形值,跟结构的允许凯闭变形量进行比较

叽里呱啦回答一大堆祥孙旁有什谨橡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