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中期,天下安定,朝廷中出现了一众后世熟知的大臣,有的靠着贪污腐败闻名于世,如和珅,有得靠着博通古今的学识受后人仰视,如纪晓岚和今日的主人公——刘墉。
刘墉,是清朝中期的一位老臣,他横跨乾隆和嘉庆两代帝王时期,且都处于位高权重的大臣之位。后世人们常常称他为"浓墨宰相",包括早年也有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讲述他的一生,因此,很多人会误以为他一直官至宰相之位。其实,这是个误解。
刘墉的官位是大学士,并未进入过军机,严格意义上说,并非是宰相之位。而且,刘墉之所以能当上大学士之位,和他父亲离不开关系。
他父亲是刘统勋,与刘墉不同,他是正儿八经的宰相,且是当朝皇帝极为信赖和依靠的好帮手,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也是大清王朝史无前例的"肱股之臣"。
正是因为刘统勋权位如此之高,他儿子刘墉才得以一路高升。最后坐上大学士之位。
后世对于刘墉的认知,其实出现了很多误解的地方。
首先说他的外貌。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之所以称刘墉为刘罗锅,就是因为他的背是弯曲的,像一个罗锅。而且电视剧中的刘墉也是一个精瘦的小老头,外貌很普通,甚至有一些丑陋。
但是实际上,清朝的选官制度与其他朝代有所不同,它对于官员的外貌都有所要求——凡是入仕者,皆需外貌俊美,一表人才。到了乾隆皇帝在位的时候,乾隆皇帝更是在意手下大臣的外貌。可以说,即使才高八斗,如果相貌丑陋,那是不可能当官的。
这也就说明了刘墉绝不是电视剧中的形象,也不可能是一个驼背。之所以后世人们会认为他的背非常弯,只是因为他在晚年时候,由于需要经常坐着看书,所以背部会受到压力,逐渐弯曲驼背,这就是为何嘉庆皇帝戏称他为"刘驼子"的原因。
对刘墉形象的误解,不仅仅只是外貌方面。与电视剧中不畏强权,勇斗贪官,直言纳谏,妥妥的好官形象不同的是,史书中的刘墉完全算不上是好官,他非但不敢招惹大贪官和珅,甚至比和珅更加可恶。
刘墉受到父亲的影响,参加科举考试时,直接跨过各低级考试,进入会试以及殿试,并取得"进士",开始正式踏入官场。
但是刘墉的为官生活并不平坦。五年之后,刘墉就被派遣到了外地当官,且一做就是二十多年。而且,乾隆皇帝似乎一直不喜欢这位宰相的儿子,即使他在各处当地方官时都做出了不小的成绩,甚至乾隆还亲自夸奖他,但他却一直没有升过官,想想也的确可怜。
但这一局面,在他担任江苏学政的时候,开始出现了变化。他在担任此职务的时候,发现因不缴纳粮食税的阎大镛此前还发表过有反清思想的书籍。刘墉立即上报给乾隆皇帝,乾隆大为震怒,不但严惩阎大镛,还连惩了很多人,是乾隆时期著名的"文字狱"。
而对于刘墉,乾隆则是大为称赞他的忠心。
刘墉至此,开始了升迁之路,一路高歌猛进,但又因为做错了事被撤职发配,三年后才重新返回做江宁知府,兜兜转转又回去了。
之后的刘墉又因为种种事情没有怎么升迁,但不久他就又发现了机会。受到他人举报,刘墉发现举人徐食的祖父写过一首有反清色彩的诗,立马上报给乾隆,造成了震惊朝野,即使是今日都感到恐惧的,株连了200多人的"文字狱"。
刘墉这一举,彻底赢得了乾隆的欢心,仕途之路从此风调雨顺,一直做到了副国级的干部。
但随着职位的升迁,他的为官风格也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刘墉当上大官之后,就开始笃信"无为就不会做错事"的信念,在负责纠察官员的时候,却一件事都不做,放任和珅等人的贪污腐败,即使满朝文武都知道和珅大贪,刘墉都不为所动。
刘墉在这期间做的种种荒唐事,连乾隆都看不下去,屡次训斥刘墉不做实事,甚至在嘉庆上位之后,仍然不干事。嘉庆帝对其的评价都是"实在过于懒散"。之所以让他当大学士,嘉庆的理由是没其他人选,只能让他上。
而且刘墉也开始谄媚大臣,以八面玲珑心玩转于满朝文武之中,与我们印象中那个刚正不阿的形象相去甚远。
刘墉,是一位为了权位不顾他人生死的大臣,恐怕与"好官"是相去甚远,其后的无为之道,甚至比和珅还恶心。
刘墉发现举人徐食的祖父写过一首有反清色彩的诗,立马上报给乾隆,造成了震惊朝野,即使是今日都感到恐惧的,株连了200多人的"文字狱"。
刘墉当上大官之后,就开始笃信"无为就不会做错事"的信念,在负责纠察官员的时候,却一件事都不做,放任和珅等人的贪污腐败,即使满朝文武都知道和珅大贪,刘墉都不为所动。
刘墉做的种种荒唐事,连乾隆都看不下去,屡次训斥刘墉不做实事,甚至在嘉庆上位之后,仍然不干事。嘉庆帝对其的评价都是"实在过于懒散"。而且刘墉也谄媚大臣,以八面玲珑心玩转于满朝文武之中,与我们印象中那个刚正不阿的形象相去甚远。
因为真实的刘墉不仅制造了文字狱,更是不敢与和珅这样的贪官作斗争。
其实,“清廉但不作为”的刘墉,绝对称不上“好官”,甚至是可恨之人!乾隆四十六年,时任湖南巡抚的刘墉被调入京城,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清朝的“左都御史”,乃系执掌“察覈官常,参维纲纪”的“最高检察院检察长”,拥有纠察、弹劾上下官吏的绝对权力。也就是说,此时的刘墉,绝对有资格成为权势正盛、圣眷优渥之和珅的对手。从地方调入朝廷以后,刘墉立马进入了“静默自守,滑稽模棱取容”的为官状态,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