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的技术统计是人类商业化运动产物至今为止最完善的一项,从技术统计中,可以挖掘的东西非常之多,无法一一列表,说些个最常用的技术统计数据的使用规范:
1. 得分:看得分永远只是菜鸟球迷的专利,入门级的球迷草草预览得分数据后,第一必然需要参照命中率。怎样看得分率?投篮命中率的组成是由投篮命中数字/投篮出手次数而得出,这个数字的最直接意义是得分效率。毫无疑问,在NBA最次的苦力球员也都可以在其他联赛中成为得分一把手,可是得分效率这个事儿,因为和篮球场上防守篮板永远优于进攻篮板的定律有关,还是含金量颇高!显然30投15中得的30分和20投15中得到的30分的含金量截然不同。因此说,命中率的关键甚至可以凌驾到得分之上毫不为过;
2. 篮板:篮板永远参照身高和位置来看!对于卡在内线的中锋而言,“捡”落下来的篮板机会要比小个子外线来的多,这也是衡量一个内线球员合格标准的分水岭:正常出手次数下,一名内线球员全场“捡”到的篮板次数不会下于4次,因此,7次篮板是衡量一个先发球员最起码的标准线的位置;而后卫球员,即便是类似Jason Kidd这样篮板优秀者依靠篮板战术和冲抢篮板职业生涯的篮板统计也不过是6.3次也就是这个道理。别把一般的苦力球员的篮板标准和超级中锋相比较,看一名球员的篮板统计,先看进攻篮板和防守篮板的比较,这是衡量每一场比赛表现优秀的标准,进攻篮板越多越好,即便是一场球7篮板6进攻篮板1防守篮板的球员都比一场球10防守篮板的球员来的有用;
3. 助攻:单纯的考虑助攻是无聊的,所有的主攻都要参照全队的战术和助攻失误比来看。每3次助攻出现一次失误的后卫与每1.5次助攻出现一次失误的后卫的身价差距也是2:1就是这个道理。怎样在最短的单位时间内完成最有效的攻击效率帮助队友得分这仅仅是第一点,而更重要的是看球员的分球的意识:超级PG的分球是其传出球,队友跟着球跑,接到球的瞬间发现已经是有利的得分位置;而一般后卫的分球是队友跑到空位其发现空档传球然后得分,这两者的深度不可同日而语;
4. 抢断:抢断也有两种,这两种抢断在NBA.Com技术统计上均视为Steal一次,可是含金量截然不同,一种是单兵防守硬深深把球从对手手上扒下来,第二种是在对手球传接球过程中的的抢断,前者更多体现的是个人能力,而后者体现的是洞察对手进攻线路的敏锐判断。这两者当然是后者更受欢迎,前者会因为年龄增长而退化,后者则永远是傲视群雄的资本;
5. 封盖:封盖的技术统计近年来由于联防的盛行,越来越受战术控制而非球员主张。类似步行者的J O’Neal和活塞的Ben Wallce就很多时候通过补防来完成封盖,而联盟中真正有单兵对抗封盖能力的Shark和Mutombo都已经因为伤病渐渐淡出。看封盖的技术统计要参照犯规次数来看,但凡通过补防完成封盖较多的球员一般的犯规次数不会很多,而力求单兵中完成封盖的球员则无法避免防守犯规的厄运。看一名球员的犯规次数和其封盖次数的比例基本可以得出其属于哪一种球员的定类。
6失误
得分,篮板,盖帽,助攻,抢断,失误
楼上的回答很不错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