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提出的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创新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创新,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历经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意识到:要使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要使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具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那么,如何引导和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呢?
一、设计开放的教学情境
创造开放的教学情境,包括教学方法开放、学习方法开放、解题开放、课型开放等.例如,解题的开放包括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和一题多变,课型的开放可以包括基础课、拓展课、研究课、也可以是讨论课、自学辅导课、解题训练课等,但不管是什么课或采取什么方法,都应该突出以提出问题、发展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与师生合作交流,重视数学学习与知识建构,充分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情感和态度.这样才能保证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数学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例如在讲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时,我选用了下面这样一道题:一条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0,0)、点(12,0),最高点的纵坐标是3,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在分析问题时,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若用三点式y=ax2+bx+c,如何确定a、b、c的值;若用顶点式y=(x-h)+k,对称轴是什么?怎样确定顶点坐标;若用两根式y=a(x-x1)(x-x2),则x1 、x2是多少?经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师生合作交流,学生掌握了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二、有意识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表现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奇心越来越弱,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步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为此,教学中要改变过去依赖接受记忆,机械模仿等进行数学学习的方式;教学内容的处理应具有探索性、发展性,具有一定新异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同时要尽可能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体现教学内容的应用价值.特别是要给学生提供探索发现、尝试错误和猜测检验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题,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的见解、思路和提出问题的机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秀之处,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表扬.否则,学生的好奇心,问题意识将会泯灭.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铁丝,让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得出上述性质.学生亲自实践探索,积极思考,得出结论,身感成功的喜悦,对数学的好奇心越来越强,引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反思和再认的习惯
反思性的数学学习包括学生对活动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反思,对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反思,对结论或过程中的错误进行反思,对自己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规律或思想方法进行反思,对活动中有联系的问题进行反思,对问题的理解和引伸进行反思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反思──问题──探究──再现──发展,进行反思性的数学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反思性学习的发散性、探究性有利于培养提出问题的习惯,而良好的习惯能促进反思性的数学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益.
四、培养和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思想方法
“世界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可见“发现”在学习过程中是何等的重要.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发现问题,就只能了解一些表面的简单的知识.久之,学生就成了“死知识”的复读机,不能探索和创新,也就无所谓发展.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并且追究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从中提出有效的信息,拓展思维,达到深入细致地掌握知识体系的目的.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并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就要培养和训练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思想方法.这其中最重要的思想方法就是合情推理,它是任何问题发现、发展,任何知识产生的源泉.它有利于形成和发现良好的问题意识.
因此,我在备课时多考虑如何设计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提问,使课堂成了以问题为主线、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
引导学生如何提出数学问题 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