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谁有人教版历史中考总复习的资料啊~热点和知识点都需要的!谢谢

2024-12-20 06:33:0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
经济危机与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市场的形成、新航路的开辟、三次工业科技革命)
经济全球化是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深,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特别是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转后,对世界各地区、各国家的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历程——从新航路开辟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共经历了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16~18世纪,开始形成时期。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还推动了海外扩张、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二时期是19世纪前期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形成时期。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抢占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加紧殖民扩张,奴役当地人民。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三时期是19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全球化趋势加强。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第四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深,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2.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最终动力,社会的进步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更是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3. 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国际分工不断加强;跨国公司扩展加快;国际投资急剧增加;国际贸易额迅速增长;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最重要表现)。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知识提要》P32-33

(二)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国未能把握住发展机遇的原因及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封建制度走向衰落;闭关锁国政策。
影响:(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冲击了中国落后的经济体制和思想观念;洋务派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创办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思想界“开眼看世界”。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未能把握住发展机遇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
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
影响:(1)帝国主义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经济上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2)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3.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国未能把握住发展机遇的原因
原因:(1)中国处于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和建国后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中国没有发展先进科技的环境。(2)建国后不久,“左”的思想日渐严重,失去了发展机会。

4.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下的中国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增强。
机遇:引进先进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本国经济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机遇。挑战:(1)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和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实力不足,造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拉大。(2)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有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将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3)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三)中国的对外交往和全球化进程的关系
1.从秦汉到明朝前期:主动开放,对外友好往来
(1)西汉:陆上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后)和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
(2)隋唐:水陆并重。日本遣唐使学习回国大化改新,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3)宋朝:以海外贸易为主。设市舶司加强海外贸易管理。
(4)明初:一方面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另一方面中外矛盾尖锐,甚至发展为侵略反侵略斗争。郑和下西洋,其最主要目的是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政治目的为主),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2.清前期(鸦片战争前):闭关锁国
由于自然经济占主导(主要原因);也由于西方殖民者的侵扰和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清初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留广州一处海关通商。
3.1840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
4.新中国成立后,从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
(1)比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被动“开放”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对外开放。
其一,历史前提不同。晚清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前提下,在被迫进行的。新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是在1978年,中国是一个主权完整、独立自主的国家。并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规定对外开放是“主权在我”。其二,目的不同。晚清的 “开放”是打开并扩大中国的市场,新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吸收资金,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为了让中国经济走向世界,并以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为目的。其三,后果不同。晚清的 “开放”侵害了中国主权,新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外一切先进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服务,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认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和国际地位如何,取决于本国的综合国力。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只有坚持开放,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启示:开放才能进步,封闭导致落后

(四)经济危机
1、1929~1933年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引发了三对矛盾:①阶级矛盾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③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2、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直接原因:生产相对过剩。
3、德、日、美在经济大危机打击下采取的措施:美国罗斯福新政,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在欧洲、亚洲的战争策源地。
4、罗斯福新政:九下第4课 《知识提要》P30 这也为美国取得二战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5、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性: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6、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的金融危机,由于经济全球化,衍生危机拖累全球经济。
7、中国应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国紧急下调 “二率”, 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增长,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负责任的态度。

(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多极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五学案
经济危机与经济全球全球化
一、选择题
1.“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的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你认为这里“人”和“世界”的被发现应该是指
A.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C. 殖民掠夺和新航路的开辟 D. 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的产生

2.对新航路的开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西方国家对东方国家的向往
B.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造船航海技术的提高
C.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D.欧洲人对财富的渴望和他们掠夺的本性

3.“经过漫长的航行后,他及同伴于1492年10月12日突然发现远处有陆地,于是高兴地前往,到了地方—看。原来是一座海岛,这个岛就是现在美洲加勒比海上巴哈马群岛中小的瓜纳哈尼岛”,在你看过这本书后你以为书中的“他”指的是
A.达伽马 B.哥伦布 C.麦哲伦 D.迪亚士

4.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多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其中“多强”除了中国、日本外,还有
A.意大利、英国 B.欧共体、德国 C. 法国、加拿大 D.欧盟、俄罗斯

5.2006-2007年,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美国、日本就朝鲜核问题在北京多次举行六方会谈,由参加谈判的成员国可以反映出
A.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B. 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
C.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D. 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

6.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在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部法律程序后,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WTO的第143个成员国。加入WTO有助于( )
A.我国成为国际社会中具有平等主权的一员 B.我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C.我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 D.我国在国际社会中主导作用的发挥

7.欧盟的经济目标实质上是
A.实现欧洲经济一体化 B.摆脱美国的控制
C.对抗美俄两个超级经济大国 D.避免经济危机,保护欧洲市场

8.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应当 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②加速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③避开全球趋势,保护民族工业 ④与发达国家联盟,提高开放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 ②④

二、改错题
9.随着世界性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趋势”。其具体表现概括为:国际分工不断加强;跨国公司扩展加快;国际投资急剧增加;国际贸易额迅速增长。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仅起一定的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1995年联合国的成立。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中国为顺应全球化趋势于1999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简称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和全球的一次信用危机。危机造成的股市恐慌和损失是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像上一次大恐慌一样,发端于世界金融体系中心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快向其他国家蔓延,变成了全球金融危机……
材料二: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投资4万亿元。
材料三:新华网伦敦4月2日电:4月2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汇聚伦敦,共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之良策。这是在不到5个月时间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举行的第二次金融峰会,足见当前这场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及其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之强烈。 在本次伦敦峰会上,与会领导人就推动经济增长和加强金融监管等议题达成多项共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上一次大恐慌”是指哪一次经济危机?引发“大萧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那次大萧条”打击下,美国、日本、德国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一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伦敦峰会上达成多项共识。上世纪40年代为应对法西斯威胁,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什么协定?有何重要意义?为确立战后国际秩序,英美苏三国首脑召开的重要会议是什么?根据此会议内容形成的国际组织是什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格局?此格局何时结束?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有何共性?(1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材料一:麦道公司在美国以外的零件供应地示意图(图)
材料二:世界贸易总额约占世界年GDP总额的四分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增长率.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额平均每年增长6%;2000年,增长速度达到12.5%。
材料三:我国的原则和立场是:以发展中国家地位为前提,承担与自己经济水平相适应的义务,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导致上述经济形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国主动顺应这一形势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2)上述经济形势出现对中国而言意味着什么?中国应如何应对?

(3)材料一、二分别从哪方面说明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4)什么事件促使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中国最早被卷入世界市场是什么事件?

BCBDC BDA
改错 一战改二战 仅起一定作用——起了重要作用 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 只对发达国家——对所有国家 1999——2001

材料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美国:罗斯福新政 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2)城门失火是因为次贷危机 殃及池鱼是因为经济全球化,各国联系非常紧密
(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雅尔塔会议。联合国。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
(4)特点相同:加强政府干预指导 措施相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作用: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内需,刺激生产消费。

回答2:

网上搜一下,多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