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025-01-04 20:40:3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但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这一原则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脱离于社会生活,规避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生们不能真正地深入于社会实践中体验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更多的是聚集在学校里啃书本、被教条,那种“学究式”的学习方式,那种失去了主动性的学习活动,使得我们的学校教育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虽然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着比较全面和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但是,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普遍不高、不强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说,知识的全部功用就在于被有效地运用于社会的各样实践之中;并且,任何已有的知识若是不在实践中被得到充分的运用,就会失去作为知识的价值,更不会自动翻生出新的有用的知识。从这一方面来看,学校的教育若是脱离了社会实践,若是不注重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生所学得的知识便只能是书本上的静止的知识。
  对学生而言,于学校里学得的书本上的知识,这只是“获得能力”的“准备阶段”;一个人的“真才实学”当是在实践中、在运用学得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的。只有在实践中,一个人才有可能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而这一点,对一个立志献身事业的人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说,一个人在学校里获得的知识要真正发挥效用,必须经受社会实践的重新检验、必需经过一番“解构”和“重构”的过程。没有这样的一个过程,任何一位书本知识的拥有者都将无法真正地适应社会、实践于社会、造福于社会。“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要义正在于此。因此说,那些鄙视“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学者们和学习者们,其实并不懂得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有用于人生的教育。笔者以为,这“真正的教育”当是实践着的教育、创造着的教育;而唯有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才是鲜活并富有创意的教育。这也即是“真正的教育”、“有用的教育”。
  学校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不能脱离社会实践的,是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走进社会、走进工厂、走进农村,这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唯一正确的方向。劳动创造知识,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幸福。任何脱离实践、鄙视生产劳动的教育都是不利于青年一代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都是没有真正前途的教育,因而都是培养不出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

回答2:

从恩格斯关于人类起源的思想出发,人们批判了教育起源问题上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模仿说。生物起源说的错误在于尽管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问题上的人类教育从动物的类教育中提升出来成为与动物的类教育有不同的质的东西,仍然没有说明人的教育的起源;心理模仿说的错误在于仅仅从个体的无意识的模仿来解释教育的起源,把教育的起源置于无意识的心理基础上。而且,两者共同的错误就在于放弃了人类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规定-目的性-来讨论教育的起源。至于神话起源说则更是不可靠的,反映了人们还没有掌握科学地认识教育起源问题的方法论。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其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第一,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和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第二,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的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前者是社会性的,因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第三,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第四,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第五,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而不是如一些资产阶级教育学者所说的是永恒不变的范畴。

回答3: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