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鉴赏诗的套路?

2024-12-14 05:16:4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诗歌鉴赏的基本题型及解题步骤
  
就古诗赏析题而言,大体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诗歌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应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提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回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表现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应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即事抒怀”)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
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寓情于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如《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如《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提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回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应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提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回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分析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应答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 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提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回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分析关键词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应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第一步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第二步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提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回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
古代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

一、分析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应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此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此诗通过描写凉气、月光、重露、飞萤、宿鸟等意象展现出深秋月夜的景象。(步骤一)
渲染了幽清冷寂的氛围。(步骤二)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时的感情,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感慨和忧愤。(步骤三)
江宁夹口(其三)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这首诗的首句用了“月黄昏”三个字,请问,诗人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月黄昏”三字为这首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小店、半死枫树,这些形象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显得暗淡朦胧(步骤一),从而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步骤三)。

二、分析技巧
•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就要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技巧。表现技巧一般分为抒情手法、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三大类。(此外还有结构特点)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两种。
表现手法主要有:
•衬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写事物鲜明突出。
•联想想像: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 或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
•用典:借用历史故事或化用前人诗句,使诗歌语言精练,内容丰富,增加表达
表现力和感染力。
•象征: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烘 托:以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来突出人物心绪、形象
•抑扬: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虚实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修辞手法主要有:
•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象生动。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对偶: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双关:意在言外,言此而意彼,含蓄蕴藉。
•互文: 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答题步骤: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用了这种手法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答: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楼高耸入云的情状(步骤一),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
蝶恋花 暮春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凭仗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意思是像《楚辞 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的?
答:虚写(或想像)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化用召唤屈原的典故(步骤一、二)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步骤三)。

三、炼字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久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鉴赏,应将其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华子岗 裴 迪
日落松风起, 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 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答:“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和留恋(步骤三)。

四、词(句)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提问变体:前人认为,某词(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有何看法?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句)就构成了全诗的线索。抓住这个词(句)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检测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该词(句)在全诗结构所起的作用
答题示例: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

五、分析语言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诗的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自然(王维)、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
答题步骤: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用诗中的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 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需惟药物, 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答: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不作雕琢,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二、三)。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本诗是怀友诗。雨打枯荷的声音,单调而凄清,更衬托出环境的寂寥,从而加深对友人的思念,所以说此句诗点睛之笔。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诗眼”是“咽”和“冷”二字。“咽”字写出流泉经过高峻的山石发出幽咽之声;“冷”字表现深山中树木葱郁,连照到松树上的阳光仿佛也带有寒意。(步骤一、二)这两句诗创造出一种清幽、寂静的意境,与诗人远离世俗、追求清净的思想感情相和谐。(步骤三)

回答2:

这是一个大块知识,没有太简单的办法,只有一些习惯形式和方法。
一般5分题分两点,6分题分三点,标清序号,第一点基本问啥答啥,贵精不贵多,写完整句子。
高考一共考四个部分,形象、语言、技巧、情感。基本看诗步骤是注释--题目作者--文本内形象--关键词--手法--主题情感。
审清题干,考的是上述四类中的哪类。答案一般第一条问啥答啥,第二条结合诗句,第三条结合情感。大部分是这么答,不保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