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环境类:
1、组织架构。
2、发展战略。
3、人力资源。
4、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等指引。
控制活动类:
5、资金活动。
6、采购业务
7、资产管理。
8、销售业务。
9、研究与开发。
10、工程项目.
11、担保业务.
12、业务外包.
13、财务报告。
控制手段类:
14、全面预算。
15、合同管理.
16、内部信息传递。
17、信息系统等指引。
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发布会,隆重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
配套指引由21项应用指引(此次发布18项,涉及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业务的3项指引暂未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
其中,应用指引是对企业按照内控原则和内控“五要素”建立健全本企业内部控制所提供的指引,在配套指引乃至整个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占主体地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是为企业管理层对本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提供的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是为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执业准则。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扩展资料:
关于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长远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想求得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制定并有效实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
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企业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结果导致企业盲目发展,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也有些企业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脱离企业实际能力或偏离主业,导致过度扩张、经营失控甚至失败;
还有一些企业发展战略频繁变动,导致资源严重浪费,最后危及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制定了发展战略应用指引,就上述重要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
一是,要求企业健全组织机构,在董事会下设立战略委员会,或指定相关机构负责发展战略管理工作。同时,对战略委员会的成员素质、工作规范也提出了相应要求。
二是,明确要求企业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分析预测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发展目标,而不是靠拍脑袋,盲目制定发展战略。在制定目标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及竞争对手状况、可利用资源水平和自身优势与劣势等影响因素。
三是,强调战略规划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制定,明确发展的阶段性和发展程度,确定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四是,要求董事会从全局性、长期性和可行性等维度,严格审议战略委员会提交的发展战略方案,之后再报经股东(大)会批准实施。
四是,从抓实施的角度,要求企业根据发展战略,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全面预算,将年度目标分解、落实,确保发展战略有效实施。
五是,设立了发展战略实施后评估制度,要求战略委员会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的监控,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对发现明显偏离发展战略的情况,要求及时报告;对确需对发展战略作出调整的情形,明确要求企业要遵循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调整发展战略。
参考资料来源:腾讯新闻——财政部官员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可以划分为三类,即内部环境类指引、控制活动类指引、控制手段类指引。
1、内部环境类指引有5项,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等指引。
2、控制活动类指引包括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等9个指引。
3、控制手段类指引有4项,包括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等指引。
扩展资料
内控指引对单位内控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本次报告对内控信息化提出了全面的、更高的要求,往年的内控报告也考察信息化建设的情况,但只是一个考察项,问你所在的单位的内控信息化覆盖了哪些业务。
本次内控报告是整整一张表格,单位有没有上信息化软件,这些信息化软件模块是独立的还是相互连通的,软件汇总形成的大数据是否作为领导班子决策的依据,内控信息化不再是一项遥远的、可做可不做的工作,不是需不需要的问题,而是今年或明年上什么样的信息化软件的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财政部-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第1号——组织架构
第2号——发展战略
第3号——人力资源
第4号——社会责任
第5号——企业文化
第6号——资金活动
第7号——采购业务
第8号——资产管理
第9号——销售业务
第10号——研究与开发
第11号——工程项目
第12号——担保业务
第13号——业务外包
第14号——财务报告
第15号——全面预算
第16号——合同管理
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
第18号——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