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食的生态学意义

2024-12-28 12:39:5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首先,捕食者为了自身生存;第二,被捕食者种群降低,促使该种群增加出生率,它的出生率增加会增加自己的捕食量,这样,食物链一级一级下去,可推动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具体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捕食者对猎物的种群数量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2、捕食者可以作为自然的选择力量对猎物的质量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3、捕食者与猎物的协同进化,使得捕食者对猎物具有适应性,也使得猎物具有逃避捕食者的适应性。

4、捕食者自身也能通过此行为获得食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存。

扩展资料:

相关知识:

捕食者种群所杀死的被食者的总数,等于每个捕食者的捕食数与捕食者个体数之积,这二者都要受被食者密度的影响。索洛蒙(M.E.Solomon,1949,1964)区分出两个概念:根据被食者密度的变化,把每个捕食者相应捕食数的变化,称为捕食者的机能反应(functionalresponse)。

把捕食者由于密度增大和移动所造成的变化,称为捕食者的数量反应(numerical resp-onse)。对于前者,霍林(C.S.Holling,1959)曾提出作为捕食者随机捕食的基本公式——圆盘方程式(disc equation):NA=TtaNo/(1+aTHNo)。

式中:NA-每个捕食者的捕食数,No-被食者密度,Tt-捕食、摄食所需时间,a-摄饵能率,TH-处理每个被食者(从追逐至消化)所需的时间,NA对No的关系为饱和型曲线,No大于某个阈值时,NA则达到一定的上限值。

无脊椎动物的捕食者反应一般呈与此式近似的曲线,但是对脊椎动物来说,由于学习效果,以中间密度时的捕食效率为最大,所似常呈S形曲线。

数量反应,取决于被食者密度高时的捕食者行为以及被食者密度造成的捕食者增殖率的变化等等。增殖造成的捕食者密度的变化,比被食者密度的变化迟些发生,所以有带来迟缓的密度依赖性的倾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捕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捕食假说

回答2:

捕食是指某种生物消耗另一种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身体,直接获得营养以维持自己生命的现象。捕食者与猎物的的关系在调节猎物种群数量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被捕食者往往是体弱患病的个体,从而阻止了不利基因的延续。 在进化过程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形成协同进化的关系。捕食者的捕食降低了被捕食者的中间竞争,从而更多的被捕食者可以生存,故被捕食者的多样性得以维持。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增长受到限制,避免数量太大造成环境资源消耗过度,引起系统崩溃。

回答3:

1、捕食者对猎物的种群数量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2、捕食者可以作为自然的选择力量对猎物的质量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3、捕食者与猎物的协同进化,使得捕食者对猎物具有适应性,也使得猎物具有逃避捕食者的适应性;4、捕食者自身也能通过此行为获得食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存。

回答4:

首先,捕食者为了自身生存;第二,被捕食者种群降低,促使该种群增加出生率,它的出生率增加会增加自己的捕食量,这样,食物链一级一级下去,可推动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

回答5:

一是为了生存,二是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