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环环相扣的心形,三个欢快舞动的人形,构成了奥运会志愿者的标志图案。三年以后,约七万至十万奥运会志愿者将佩戴着这个象征心心相印、真诚服务的标志迎接四海宾朋的到来。志愿者的标志如何内化为志愿者的精神,志愿者如何用行动体现志愿理念和奥运精神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在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项目启动仪式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幕:一些提供志愿服务的大学生有的忙着合影,有的围住罗格签名。这样“业余”的举动让人不禁担心,如果加入志愿者的队伍是为了观看免费的比赛、见到心仪的明星或为了方便索取明星签名,又怎么能保证我们的志愿服务尽善尽美?
奥运需要全心奉献的志愿者。志愿者的工作具体而细致,辛苦而枯燥。甚至需要我们在远离赛场、远离明星的地方默默坚守而无怨无悔。在奉献中寻找快乐,并在快乐中全心奉献,这是奥运对每一个志愿者的要求。须知发自内心的善与装出来的笑是不一样的。志愿者如果带着个人目的走进奥运会无疑将会给它的精彩留下瑕疵甚至遗憾。
奥运会需要全心负责的志愿者。志愿者不仅要对服务对象负责,更需要有对奥运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强烈意识。奥运考验的将不仅是我们的技能,更是我们的素养。合格的奥运会志愿者应该是国家的“形象大使”,而不只是一个热情的工作人员。
奥运需要全心参与的志愿者。参与奥运不仅是行动上要为奥运效力,更重要的是参与奥运精神与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让奥林匹克深入人心,让中华文化远播四海。志愿者在服务于中外宾朋的同时,这样的文化使命也不容忽视。
志愿者需要热情,更需要奉献、参与和责任,并使之成于内而形于外。与其激情地欢呼,不如认真地准备、扎实地工作、全心地投入。罗格说,成为奥运会志愿者将丰富自己的人生。我们也希望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能用自己出色的表现丰富奥运的内涵,丰富“中国心”的内涵。
付出就是回报 给予才是获得——写给奥运会、残奥会的志愿者
作者:于海霞
行本身就是果,给本身就是得,爱本身就是福,苦本身就是乐
这是志愿者需要具备的良好精神境界。
志愿者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个心灵净化的群体,尤其是在不少人追逐利益、功利的氛围中,志愿者的精神尤其显得不同凡响,令人敬佩。为残奥会服务的志愿者们,承担了比奥运会志愿者们更多的重担和责任,其奉献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志愿者拥有积极、乐观、正向的服务理念和服务精神是做好服务工作的重要基础。
1、志愿者服务首先意味着“牺牲享受,享受牺牲”
为奥运会和残奥会做志愿者,并不一定都非常顺利,有着大量辛苦的工作需要做,有着很多重要的责任需要承担。志愿者为此将牺牲许多东西,要忍受身体上的辛苦,比如顾不上吃喝、太阳暴晒、工作单调重复、奔波劳碌、看不上比赛、见不到明星等,有些时候还要忍受某些心理上的痛苦,比如服务对象不理解甚至与自己发生冲突,亲朋好友不理解,说一些冷言讽语,自己的直接领导不支持,团队之间的合作不愉快等,这些都会不可避免地令人感到沮丧。但在这时志愿者的工作,却不可以因为自己的沮丧而懈怠或疏忽。这就需要志愿者有“享受牺牲,以苦为乐”的“修为”。
志愿者需要端正服务和奉献的态度,牢记自己当初为做志愿者立下的誓言,牢记做志愿者是为自己提供“享受牺牲”的机会以及练就自己以苦为乐的本领的机会,这种经历不是所有人都会得到,这个艰苦的过程一定会给你的人生留下痕迹,会促进你的成长完善,就会对手边的苦释然,就会心甘情愿的牺牲享受,享受牺牲。
以享受的心情对待困难,锻炼出人的承受力,磨砺出人的吃苦精神,扩展出人的心胸,培养出人对事物积极和乐观的态度,这是你人生成长中的必经之路。因此,以往不能受的苦受了,以往不能忍的苦忍了,以往不能吃的苦吃了,你不就是在成长吗?你不就是在收获吗?
志愿者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的。
2、志愿者服务意味着付出,不求结果才会结果
做志愿者服务意味着需要不断地去付出,付出努力,付出时间,付出精力,付出血汗,付出爱心等等。一般来讲,人们总是会习惯性的在付出之后考虑所得,考虑结果。有心理学家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因此提出一种人际交往中的“社会交换理论”,这个理论指出人在交往中都保持着在经济上、情感上等方面的微妙平衡,即“出”多少和“得”多少是大体相抵的,如果这个平衡被打破,人际关系将会受到影响。但是,志愿者的角色却从表面上打破了这个规则,因为对志愿者来说,付出就是目的,只要有一颗奉爱之心,带着这颗心去做事情,就是志愿者要达到的本质目的。
至于“物质”的结果呢?作为志愿者可以不刻意想它,不刻意求它,甚至不去管它,不去理会它。因为毕竟任何结果都是在各种因素、机缘、条件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这其中的大部分因素恰恰又是志愿者不能把握的,比如政策、机制、服务对象的个性和脾气,以及诸如交通、天气、突发事件等不可控、不可预知、不可打算等各种因素,以至于你预期的结果不能或者不可能很快实现,即会影响你的心情,因而阻碍进一步的志愿行动。因此,对于志愿者来说,只要带着一颗爱心去行动,自己的内心平和就足矣。这样对结果不执取、不控制、不预期的态度,反倒有利于发挥自己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将奉献服务做得更好。
3、志愿者服务意味着给予,给才会有,出才会得
志愿服务意味着需要不断地给予。一般人会想,能够给出去的东西就一定是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不然如何给呢?比如当我有钱的时候才能给别人钱;我有了物然后才能给别人物。另外还有自己的体能、智能、技能等等。
但是有时,并不仅仅是延循这个思路,在更高的志愿精神境界里,运用相反的思路有时也同样成立,能够在这个境界上认识问题,对于丰富自己、发展自己更加有利。那就是在精神层面:人人拥有爱心,给予的越多,获得的也越多;不断地付出“爱”,才会不断地得到“爱”,人的精神世界也会变得越来越丰富。
在人身上,有些什么东西具备这样的品质和特点呢?那就是:爱与尊重。
志愿者的工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为他人和社会奉献爱心和服务的机会,能够使他人生活的更幸福,使社会变得更美好。你既然拥有了这样的机会,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就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在帮助他人的愿望得到满足的同时,自己的内心也获得了愉快和安宁。当你惊讶地发现,伴随你不断付出的爱心,心中的爱越来越多,心中的感动越来越多,心中的温情越来越多,心中的感悟越来越多……,生活因此而越来越美好,这些不正是最宝贵的东西吗?这些不就是真正的得到吗?此时,有谁不愿意全然地付出和给予呐。全然意味着没有保留,没有私欲,心中和眼中只有他人的需要和他人的利益。这是一种非常崇高的境界。请你千万不要忘记,如果你真的得到了这些宝贝,请一定记着向你的服务对象表达感激,因为是他的接受才使你的爱的能量能够流动,才使你的爱的语言得以表达,才让你有机会体验这种不求任何回报的全然付出的滋味,感觉自己在精神上是如此之富有和美丽……
4、志愿者服务意味着用心,不带功利方显真情
志愿者的名字包含了两个带“心”的字,在《高级汉语词典》中,“志”的本意被解释为“志气,意愿,即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愿”则是“乐意、希望”的意思;“志愿”组成的词组则一,表示“志气和心愿”;二,表示“自告奋勇和甘愿”。由此看出,“志愿”两字皆出于“心”,一为心之所向,一为心之所愿;无“心”则无“志愿”。而这颗心又是怎样的一颗心呢?那就是奉献之心,或奉爱之心。志愿者是凭借着自己的一颗爱心,奉献出他人和社会所需要的细致而周到的服务。
志愿者是带着一颗心而来的。因为,对一个人来说,只有心胸才是最博大的,才是最真诚的,那是储存爱、宽容和信任的地方。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够自然地表达出你的真诚和真情。可是如果你作为一名志愿者有着功利性目的或者私利目的,那么你的需要、你自己私利的达成、你自己的舒适程度等就成为你首要的考虑和出发点,那么这个时候你就没有带上你的心。一般人常常会斤斤计较,是不断计算付出与得到的比例的,在预计“吃亏”的情况下是不愿意往前走哪怕半步的,在利益得不到或即时无法得到的情况下是很容易感到失望和沮丧的。因此,做志愿者,做奉献服务,最重要的是:别忘了,时刻带着你储有爱、宽容和信任的一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