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密度达到326像素/英寸(ppi),就可称之为“视网膜屏幕”。ppi(pixels per inch)所表示的是每英寸长度所能够排列的像素(pixel)的数目。因此PPI数值越高,即代表显示屏能够以更高的密度显示图像。当然,显示的密度越高,拟真度就越高。pixels per inch是图像分辨率的单位,图像ppi值越高,单位面积的像素数量就越多,所以画面的细节就越丰富。不能只看分辨率,还要有屏幕大小才能确定PPI,等于或超过326就是视网膜屏
视网膜屏幕就是指PPI超过300,达到人肉眼无法辨别的程度,虽然目前5英寸1080p的PPI像素都达到了440,5.5寸英寸1080p屏幕也有400PPI,2K屏幕不少都超过了500PPI,肯定会有人说当然是越高越好啊,但是高分辨率的弊端弊端在于它对手机续航要求极大。
更高密度的像素点对液晶面板背光的遮挡会更加严重,屏幕亮度想要达到相同的级别,对于背光的强度要求就会更大,导致耗电量巨大。同时更高的分辨率对于CPU运算能力,GPU运算能力是一个巨大考验,当然也要消耗更多的电量,这些都会严重影响续航能力,而续航问题确实手机最大痛点之一。
最后还是不得不提片源问题,8K片源在网络上几乎是难寻踪迹,就算目前各大视频内容团队大力发展,令人尴尬的是,就连4K片源都是少之又少,况且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自家网络播放4K影片都是一大难题,更何况庞大的8K片源,就连如何存储都是个不小的难题。
目前来看,4K甚至8K高分辨率对于手机来说,存在的意义不大,更大程度上只是各个厂商为了炫技,或者说使出的营销手段而已,噱头大于实用。8K作为超高清时代的最高标准,的确各大电视内容供应商都在跟进,其中日本的NHK电视台,甚至已经在测试8K的广播电视,为的就是2020年在东京举办的奥运会。在未来,大尺寸显示产品定会朝着8K的方向发展。
乔布斯定义ppi300以上是视网膜级别,但这个也跟个人使用手机时候眼睛和屏幕的距离有关系,当你看不见屏幕上的像素点的时候就可以说是视网膜级别了
具体算法如下
假如手机是4.3英寸、分辨率1280*720,
ppi=√(1280^2+720^2)/4.3=341.5359……≈342
1280乘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