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8分)
1.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小明使用的是10×目镜和20×物镜,小强使用的是
10×目镜和45×物镜。小强看到的与小明不同的是( )
A.视野亮度明显增加 B.看到的细胞数目减少
C.看到的细胞图像变小 D.视野范围明显扩大
2.将籽粒完整而饱满的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25℃下分别播种,甲组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里,乙组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 )
A.乙先发芽 B.甲先发芽 C.同时发芽 D.都不发芽
3.在同一植株上分别于早晨、傍晚、深夜摘取同一部位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进行脱色,用碘处理,结果是( )
A.早晨摘的叶片蓝色较深 B.傍晚摘的叶片蓝色较深
C.深夜摘的叶片蓝色较深 D.三个叶片颜色蓝色深浅相同
4.在某一时刻测定一器官的动脉和静脉内流动的血液中三种物质的含量,其相对数值如右图所示,
该器官是( )
A.肺 B.脑 C.小肠 D.肌肉
5.下面是几种组织中血液内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情况:组织甲结合率为45%,组织乙结合率为60%,组织丙结合率为75%,组织丁结合率为85%,其中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是( )
A.组织甲 B.组织乙 C.组织丙 D.组织丁
6、有三种消化液A、B、C,它们都不是胃液和胰液,A消化液促进C消化液消化脂肪,A消化液和B消化液都不能消化蛋白质,而B消化液和C消化液都能消化淀粉,那么,A.B.C这三种消化液分别是( )
A.肠液、胆汁、唾液 B.唾液、肠液、胆汁
C.胆汁、唾液、肠液 D.胆汁、肠液、唾液
7.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
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的繁殖 B.阻止尘埃、细菌入坛,防止污染
C.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发酵 D.防止气体交流,利于醋酸菌呼吸
8.甲、乙、丙、丁四人的血型各不相同,若用B型血清检查,甲、乙的血液可以凝集,经交叉配血试验,甲只能接受丙的血,据此推断,这四个人的血型分别为( )
A.A型、AB型、B型、O型 B.B型、AB型、O型、A型
C.A型、AB型、O型、B型 D.AB型、A型、O型、B型
9.1989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的卵细胞中,由这样的鱼卵发育的鲤鱼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以上事实说明( )
A.细胞中的基因有明显的显、隐性之分 B.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C.基因存在于生物细胞的染色体上 D.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10.在紧急情况下,蜥蜴的尾部能自动断落,断落的部分还能做屈伸运动,蜥蜴的这种行为是动物的( )
A.攻击行为 B.防御行为 C.节律行为 D.社群行为
11.生物学家呼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但有实验证明,许多野生动物携带有致病生物,你觉得应该( )
A.捕杀带菌生物 B.坚决彻底杀死,并且全部检疫
C.给动物界实施抗生素 D.坚决保护不戮,远离不紧密接触
1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叫生态因素
B.稻田里的杂草会与水稻竟争、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
C.给农作物和蔬菜施肥,应以见效快的化肥为主,配合施用农家肥
D.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的发展原因是自然选择
13.将长势基本相同的番茄幼苗分别培养在A.B.C.D四个盆内,除了施肥情况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后,番茄在哪个盆中结果最好( )
A.施磷肥的盆 B.施氮肥的盆 C.施钾肥的盆 D.不施肥的盆
14.下列哪项属于假性近视的特点( )
A.眼球的前后径变短,在视网膜后成像
B.晶状体曲度太小,屈光能力过弱
C.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在视网膜之前
D.眼球的调节结构过度紧张,屈光能力过强
15.给小儿服用小儿麻痹疫苗糖丸,其接种的疫苗和产生的免疫分别是( )
A.抗原、特异性免疫 B.抗体、特异性免疫
C.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16.鲫鱼在水中不停吞水,其主要作用是( )
A.滤取食物 B.调节密度 C.平衡身体 D 赞同0| 评论 2009-5-23 14:18 №♀魂 | 一级
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学生查阅某本书时,东找西翻,不见踪影。时间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寻找中逝去。我认为,没有条理的学生不会学得很好。
评:学习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习之外的其他因素,这是因为人的体质、心境、状态等诸多因素与学习效率密切相关。
【总结】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在学生时代,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则会影响他(或她)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可见,在中学阶段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大有益处。
可以这样认为,学习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言外之意,学习成绩好未必学习效率高)。因此,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提高学习效率就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直接途径。
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前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学习之内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学习之外。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利用时间,另外还要注意"专心、用心、恒心"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对于自身的优势、缺陷等更要有深刻的认识。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另外还请您注意一下您的生物钟:
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有些差异,要弄清自己的最佳学习时间,人的大脑在一天中有一定的活动规律:一般来说,上午8时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下午3时思考能力最敏捷;晚上8时记忆力最强;推理能力在白天12小时内逐渐减弱。根据这些规律,早晨刚起床,人的想像力较丰富,就抓紧时间捕捉一些灵感,做些构思工作,兼读语文和背诵英语单词,由于早晨空气新鲜,要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上午做一些严谨工作,上课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下午除听课外,要快速准确做好当天的笔头作业;晚上加强记忆和理解,预习第二天功课。中午、傍晚的空隙时间就安排一些不费力的事务性工作,如看看报纸,收集写作素材,散步和休息。
最后祝您身体健康,学习进步,万事如意,考试成功!
偶有~
一、选择题
1. 生长在干旱地带的仙人掌,其叶为针状,这有利于它( )
A. 光合作用的进行 B. 降低蒸腾作用,保持体内水分
C. 进行呼吸作用,分解体内物质 D. 吸收并运输水分
2. 刚刚收获的稻谷,必须尽快晒干是为了 ( )
A. 加强呼吸作用 B. 抑制呼吸作用
C. 促进种子休眠 D. 促进种子萌发
3.移栽作物需带土,是为了()
A. 保证根不断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 B. 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
C. 保护幼根和纤细的根毛 D. 促进根的正常呼吸
4.研究表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逐渐增加,下列哪一措施,可缓解这一现象( )
A. 加速发展工业生产 B. 植树造林
C. 砍伐树木 D. 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
5. 正在结西瓜的植株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 光合作用 B. 西瓜果实膨大 C. 瓜蔓生长 D. 蒸腾作用
6. 一个西瓜中有很多种子,是因为西瓜的每朵花中有()
A. 多个子房 B. 多个雄蕊 C. 多个胚珠 D. 多个雌蕊
7. 施肥的目的主要是为作物的生长提供()
A. 水分 B. 无机盐 C. 能量 D. 有机物
8桃花的雌蕊由哪几部分组成()
A. 花丝、花柱、子房 B.柱头、花柱、子房
C. 花药、花丝、花柱 D. 花丝、子房、胚珠
9.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A. 耗尽叶片内的淀粉 B. 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C. 吸收尽容器中的二氧化碳 D.
吸收尽容器中的氧气
10. 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需要施用量最多的是()无机盐。
A. 含铁锌钙的 B. 含锰钼铜的 C. 含氮磷钙D. 含氮磷钾的
11. 植物由小长大的主要原因是()
A. 细胞生长,细胞分化B. 细胞分化,液泡增大 C. 细胞分裂,细胞生长 D. 细胞分裂,液泡增大
13. 我国规定的植树节是每年的()
A. 4月12日 B. 3月12日 C. 4月份第一周 D. 3月份第一周
14. 下列物质进入植物体不需要通过气孔的是()
A. 水蒸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无机盐
15.植物在白天进行()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D. 三种作用都进行
16. 木本植物的茎能够不断加粗,是因为有()
A. 树皮 B. 木质部 C. 形成层 D. 韧皮部
17. 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A. 黑猩猩 B. 猕猴 C. 森林古猿D. 狒狒
18.精子和卵细胞相遇结合成受精卵的部位是()
A. 输卵管 B. 子宫 C. 卵巢 D. ****
19.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于()
A. 子宫 B. 母体血液C. 胎盘 D. 脐带
20. 下列几组物质中,既是人体组成物质,又是人体供能物质的是()
A. 淀粉、糖类、维生素 B. 蛋白质、脂肪、无机盐C. 糖类、脂肪、蛋白质D.蛋白质、水、无机盐
21.能够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这三种有机物的消化液是()
A. 胆汁 B. 胃液 C. 肠液D. 唾液
22. 下列对肺泡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肺泡壁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
B. 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C. 肺泡数目极多,与气体的接触面积大
D. 肺泡壁有平滑肌,故肺泡能扩张和收缩
23.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通过的结构是()
A. 口腔 B. 咽C. 喉D. 气管
24. 下列哪种说法可能引发食品安全事故()
A. 新鲜的水果要用清水冲洗或削皮后吃
B. 包装食品过了保质期不能吃
C. 厨房和炊具经常保持干净
D. 野生蘑菇都能吃
25. 青春期心理变化特点的表现是()
A. 内心世界很单纯,有什么事情就跟家长交流
B. 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遇到挫折又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
C. 依赖性较强,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总是要老师和家长来解决
D. 心理和成熟,处事老练
二、简答题
1. 为了研究光线强弱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在晚上,我们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收集到的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该表中数据及所学过的知识回答表后的问题:
试管与灯的距离(cm)
10
20
30
40
产生气泡的数量(个/分)
60
25
10
5
(1) 植物和光源的距离与产生气泡数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的气泡的成分应该是_________, 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进行检验。
(3)如果将这个试管放置在黑暗的环境中,你预测的结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上述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
1、 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 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00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 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 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 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 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 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 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 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 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 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 气体交换 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
鳃丝中Co2—水中
15、 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 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7、 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 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 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 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 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22、 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2、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3、 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24、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5、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因为蚯蚓是冷血动物,温度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生活。
26、 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27、 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
28、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29、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30、 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31、 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32、 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33、 门齿——切断食物 犬齿——撕裂食物 臼齿——磨碎食物
34、 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这说明了人与兔的分类很接近,同属哺乳动物。
35、 食性 植食性(如兔)
肉食性(如狼)
杂食性(如人)
36、 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37、 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38、 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39、 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40、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41、 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42、 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3、 鸟的胸肌发达,附于龙骨突,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4、 鸟的骨骼中空,轻而坚固,胸骨突出,有龙骨突的结构,便于发达的胸肌附于胸骨(龙骨突),减轻重量,利于飞行。
45、 鸟类消化特点:1、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消化;2、粪便不贮存,减轻体重,利于飞行;3、直肠短,排便频繁。
46、 鸟的心脏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飞行。
47、 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不是呼吸器官),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氧气的需要。
48、 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
49、 恒温动物 哺乳动物
鸟类
50、 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51、 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占动物种类的4/5),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52、 昆虫的翅与鸟翼结构不同,但就适于飞行来看都有这些共同点:都有利于飞行的扇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气中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身体来说,都有轻、面积大的特点,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53、 翅对昆虫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取食,逃避敌害,扩大活动和分布范围,有利于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
54、 昆虫的外部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会发生蜕皮),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55、 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6、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57、 动物的行为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58、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运动肌肉)、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如关节))组成的。
59、 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如关节)组成。
60、 人有206块骨 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
躯干骨(半活动)
四肢骨(能活动) 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
61、 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
62、 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
关节囊
关节头
关节腔
关节软骨
关节窝
63、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是骨绕着转动的点。
64、 人体主要的关节:上肢 肩关节 下肢 髋关节
肘关节 膝关节
腕关节 踝关节
指关节 趾关节
65、 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66、 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67、 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二、运动强度应适当;三、佩戴护腕和护膝。
68、 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69、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70、 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71、 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72、 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73、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74、 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75、 一句话概括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
76、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77、 有很多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二者结合的结果,如鸟的迁徙。
78、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学习行为使动物更能适应多变的环境,更好地生存。
79、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80、 先天性行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种生物只有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就会被自然淘汰。
81、 对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是与大脑的发育阶段相适应的,一旦错过学习的关键时期就很难弥补。
82、 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83、 群体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制度。
84、 “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会对它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还击,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
85、 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86、 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能有效保证物种的繁衍,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活。
87、 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88、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在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89、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4、生物防治。
90、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除以虫治虫外,还有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
91、 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人们食用;在医药保健方面发挥作用;在观赏、娱乐方面,文学艺术方面有一定的形象;人们在生活中用来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点;动物传播给人类一些疾病(害处)。
92、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93、 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94、 生物反应器的好处: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95、 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96.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97.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等不同的颜色。
98.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99.菌落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100.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营养基。②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冷却。③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此过程叫接种)。④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B, B, A,A,D,C,C,D,D,B,C,D,A,D,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