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

有没有有关孔子的名言啊,急需!!!!谢了!!!!
2025-01-06 07:31:3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生态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路问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回答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生态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路问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回答3:

人生态度
孔子哲理名言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路问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回答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生态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路问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回答者:五让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12-6 20:28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7 个人评价
  好
  85% (6) 不好
  14% (1)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共 88 条
  真多,真够朋友
  评论者: wangzeyu789 - 试用期 一级
  谢谢了
  评论者: wangzeyu789 - 试用期 一级
  太好了
  评论者: lhm2008 - 试用期 一级

  我来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其他回答 共 1 条
  孔子哲理名言

  人生态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路问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回答5:

个人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英文名字:Confucius 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邹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相传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学术贡献
孔子思想、学说的精华,比较集中地见诸于《论语》一书,共二十篇,一万一千余字。《论语》就是孔子的语录,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孔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追记。此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了我们民族的个性。《论语》一书集中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仁。“仁”是一切理论的中心,所有的关于“仁”、“乐”的规范,都不过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美服务的。《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早在秦汉时期就传入了朝鲜和日本,日本〈大宝令〉还指定它为日本学生的必修课。1594年,传教士利玛窦将它译为拉丁文后,它又被转译为意、法、德、英、俄等多种文字,在西方各国广泛传播。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对于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采取存疑态度,以为“未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又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并提出“不患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观点。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大。

说到治理国家,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希望统治者以仁义之心待民,他说“苛政猛于虎”,他还强调无论什么法令法规,统治者都要首先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人际交往中,孔子强调的是忠和恕。“忠”就是以忠实诚信的态度对人,以恪尽职守的态度待事;“恕”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在为人处世上,孔子提倡自爱和爱人。孔子对天命持谨慎态度,他更相信人自己的力量。他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切要看个人后天的努力。当然,〈论语〉中也有一些思想是与历史潮流相背离的,如他政治上的复古倾向,他对等级、秩序的过分强调,他的内敛的人格价值取向等,这一切都不可否认的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我们用现代意识对之加以修正。但瑕不掩瑜,在人类文明刚刚露出曙光的先秦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具有如此深刻的生命智慧,是足以让我们这些后人为之骄傲的。

政治生涯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 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 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 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 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