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简述】 景德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历史上曾与佛山、汉口、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甲类对外开放城市。景德镇市现辖一市一县两区,即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面积5256平方公里。 景德镇处于昌(南昌)、九(九江)、景(景德镇)三角工业地带,景德镇曾是这个地带上以陶瓷工业为主的江西省的重要工业基地。江西统计信息网数据称2006年景德镇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3106元。景德镇由于制瓷历史悠久,瓷器产品质地精良,对外影响较大,“瓷都”两字几乎成了景德镇的代名词。 市树市花,1985年9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景德镇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评选,将樟树定为景德镇市市树,将茶花定为景德镇市的市花。
·1.2【历史变迁】
·古代 景德镇市域春秋时属楚东境,秦为九江郡番县辖地,汉属豫章郡鄱阳县。东晋时称新平镇。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新平县。镇为县属,因在昌江之南,故又称为昌南镇。八年撤县,开元四年(716年)复置,县治设在新昌江口,故称新昌县。开宝元年(742年)改名浮梁。镇先后隶于新昌、浮梁县。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并沿用至今。元代,浮梁县一度升为州,镇属州。明代州又改称为县,此后景德镇在行政上一直属县辖区。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时期的1916年,浮梁县治从旧城(今浮梁县)迁至景德镇。1927年~1929年景德镇曾一度称市。1930年—1934年中国共产党曾在景德镇建立苏维埃政权和组织。1935年,中国国民党政府江西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从鄱阳县迁至景德镇,景德镇成为赣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第二次中日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称为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和共产党重新合作,于1938年在景德镇设有中国共产党的新四军办事处,北部山区的瑶里设有留守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4月29日,景德镇和浮梁县的政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接管。景德镇与县划开建市。5月4日成立中国共产党景德镇市委员会和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先后隶属赣东北行署、乐平专区、浮梁专区、上饶专区。1953年6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辖市。1960年,浮梁县建制撤销,其行政区域划入市境。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将乐平县划属市辖,并将波阳县属的鱼山、荷塘两个行政区域划归景德镇市辖。1985年,市辖乐平县和珠山、昌江、鹅湖、蛟潭四个区。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浮梁县建制,撤销鹅湖、蛟潭两区。1992年9月,乐平县撤县建市(县级市)。2005年,景德镇市辖乐平市、浮梁县和珠山、昌江两区。
·1.3【人口及人口来源】
·景德镇人口 2006年景德镇市总人口为153.6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0.67万人。景德镇市各行政区人口数据:珠山区(景德镇市城区)28万;昌江区16万;浮梁县28万;乐平市81万。
·景德镇市城区的人口 景德镇城区的原住居民并不多,相当一部分是近30年来新迁入的人口。据有关史籍记载,唐初景德镇及浮梁全境人口不足一万,到天宝年间发展到四万有余。这里面有自然增长的含量,但更多的是人口迁徙的原因。据有关地方志、宗谱记载,移民主要来自鄱阳、乐平等人口相对较多的邻近的平原地区,还有来自丰城、南昌等古洪州窑附近地区的陶工瓷工。随着瓷器生产的迅速发展,外来移民也迅速增多,移民中除大批来自都昌、乐平、丰城的瓷业工以外,还有大批来自南昌一带的船民和码头工,来自微州地区的非瓷商户。他们大部分是流动人口,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逐渐定居在镇区。建镇一百年后的宋徽宗大观二年,镇区人口已经超过6万,这6万人口中“十之八九”是外来移民,初步形成了“八方杂处”的局面。元代,随着景德镇陶瓷经济的空前发展使迁徙人口和流动人口都迅速增加,这一阶段江、浙、闽、粤等沿海商人;荆、湘、川、滇、山、陕、鲁、豫等内地商人;以及以蒙古族为主的各少数民族的采购商都经常云集镇区进行商贸活动,使出入镇区的人口已经达到空前状态。由此可见,景德镇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
2.【自然地理】
·2.1【地理位置 】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东北部,西北与安徽省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波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居东经116°57′-117°42′,北纬28°44′-29°56′。
·2.2【地形】 景德镇属丘陵地带,坐落于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是典型的江南红壤丘陵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北和西北部多山,群峰林立,岗峦重叠,最高峰位于与安徽休宁接壤的省界地带,海拔1618米。景德镇市市区处于群山环抱的盆地之中,如遇持续的暴雨天气,市区很容易形成水患。1998年市区曾经发生过严重的昌江、南河泛滥,许多工厂企业、居民住宅及城市街道遭受水浸;农田、菜地被洪水冲刷,经济损失非常严重。
·2.3【植被特征及动物资源】 景德镇全境山区特征明显,境内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0%。植被类型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树为主,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湿地松、苦槠、甜槠、栲树、栎类、枫香、樟树、木荷、毛竹等,还分布着许多国家重点保护树种,如:南方红豆杉、银杏、闽楠、红楠、三尖杉、七叶一枝花等,现已登记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有3.9余万株,其中古树名木群80余个,3万多株。景德镇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Ⅰ、Ⅱ级保护动物有20余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4种,为云豹、金钱豹、黑麂、白颈长尾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猕猴、短尾猴、穿山甲、黑熊、大灵猫、小灵猫、白鹇、鸳鸯、红腹锦鸡等。
·2.4【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山峰层叠,河流密布,山环水绕,景色秀丽。市区平均海拔320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雨量1763.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9.8小时。冬季北部山区经常可以看到雪景,城区由于地处盆地,夏季非常炎热,极端最高气温有时会超过摄氏40度。
·2.5【河流、湖泊】
·昌江、南河 昌江为流经景德镇市的最大河流,南河是其最大的支流。昌江发源于江西省与安徽省交界处的山区,大致呈北南走向,由北向南注入鄱阳湖。历史上,昌江曾是景德镇对外交通最重要的通道。1998年水灾后,景德镇对昌江和南河进行过较大规模的治理,并对南河东郊的一段河道实施了改道工程,防洪能力有了很大的改善。
·2.6【矿产资源】 景德镇的主要矿产有瓷石、高岭土、煤、钨、砂金、铜、萤石、硫磺、石灰石、大理石等,特别是瓷石、高岭土和煤炭蕴藏最具特色。景德镇的高岭土在国际陶瓷界都具有影响;煤炭资源也十分丰富,是江西省的三大产煤区之一。
·高岭土 高岭土是陶瓷工业最重要的原材料,景德镇产的高岭土品质非常好,用它生产出来的景德镇瓷器,曾经代表着中国陶瓷制品的高端水平和上等品质,影响着中国甚至世界。现在国际上通用的高岭土学名--Kaolin,就是来源于景德镇北部山区鹅湖镇高岭村边的高岭山。
·煤炭 景德镇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乐平市(参见“12.5乐平的工农业”之乐平矿务局)。
3.【陶瓷文化】
·3.1【景德镇瓷器】
·CHINA的故事 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的小写就是“瓷器”的意思,“CHINA”的英文发音源自景德镇的历史名称“昌南”,并以此突出景德镇瓷器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景德镇官方也以此为荣,在对外宣传景德镇陶瓷文化底蕴时加以引用。
·景德镇瓷器
◆瓷器产品简介 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
◆郑和下西洋与景德镇瓷器 据有关史书记载,古代东南亚、阿拉伯、非洲及欧洲地区的人十分喜欢中国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的瓷器。公元1405年 (明永乐三年)开始,郑和七次下西洋,携带了大量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瓷器,促进了中国陶瓷远销海外,扩大了中国陶瓷的声誉,也极大地推动了景德镇的陶瓷国际贸易。这些情况在《明史》和郑和随行翻译费信著的《星搓胜览》都有记载。郑和下西洋对发展中国的陶瓷生产 , 特别是发展景德镇的青花瓷来讲,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郑和七次下西洋,景德镇青花瓷、浙江青瓷、福建白瓷,扬名海外,并由东非传及欧洲,使中国瓷器,特别是景德镇青花瓷,名声大振,海外需求大量增加。当时不但海外商船相继到泉州,并派人到景德镇、杭州贩运瓷器绸缎等商品,而且明代国内不少大商人如李锦、潘秀、郭震等,大量装载瓷器等物出海销售,满足海外需求。当时巨商郑龙芝兄弟,拥有商船百艘,海员千余人,常到景德镇采购青花瓷、茶叶,去浙江采购绸缎,然后派遣海船运到东南亚、阿拉伯、东非各地销售,深受欢迎。后来,日本著名陶瓷考古学家三上次男率学者在东南亚、非洲考察了中国古代陶瓷输出亚非各国的大量碎片,著有《陶瓷之路》一书,称海上丝绸之路为陶瓷之路,也是古代景德镇陶瓷的国际贸易之路。
曾有十大瓷厂,古窑也很有名,赵雅芝和斯琴高娃在那拍过《青花》
以及景德镇的特色小吃:饺子耙,碱水耙,辣椒耙和冷粉等很多好吃的东西
我是景德镇人 景德镇是闻名于世的瓷都,欢迎来这玩,我可以给你当导游的。呵呵……
虽然我的回答很少,但很中肯的
瓷器之都
古代是官窑
在江西
景德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雄踞长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镇"之称,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城市。1953年6月政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直辖市,现辖一市一县两区,即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面积5256平方公里,人口152万,其中市区人口50万。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北与安徽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波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居东经116°57′-117°42′,北纬28°44′-29°56′,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山峰层叠,河流密布,山环水绕,景色秀丽。市区平均海拔320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雨量1763.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9.8小时。
景德镇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宋景德元年(1004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毛泽东用瓷"、上海"APEC"用瓷及国宾馆用瓷以及各类艺术陶瓷倍受世人赞赏。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灿烂的陶瓷历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镇与世界紧密相连。
景德镇市旅游资源内涵丰富、独具优势。包括陶瓷文化、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等,尤以陶瓷资源独具优势。全市现已发现30多处陶瓷历史遗址,如古代著名的瓷用原料产地及世界通称制瓷原料高岭土命名地高岭、湖田古窑遗址、明清御窑厂遗址等等,分别列为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景德镇市的风景名胜和景观众多,有保留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村、徽派建筑群、古戏台;有号称中国第二、江南第一的浮梁古县衙; 有以三闾大夫屈原命名的古建筑三闾庙;有宋太祖朱元璋作战时藏身的红塔和瑶里的仰贤台、洪源仙境、太阳岛、月亮湖、阳府寺、历居山、翠屏湖等。景德镇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区,著名的新四军瑶里改编就在浮梁县瑶里镇,红十军的诞生地在乐平市众埠镇。1997年,我市被国家旅游局等单位推介为97'中国旅游年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
景德镇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主要矿产有瓷石、高岭土、煤、钨、砂金、铜、萤石、硫磺、石灰石、大理石等,特别是瓷石、高岭土蕴藏量更为丰富,目前探明的储量,仍可开采300多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0.9%,是江西省重点林区之一。距市区50公里处仍保留原始森林,栖息着众多熊、虎、猴类等动物,并生长有红豆杉等珍稀树木。浮梁县瑶里镇的汪湖、白塔寺、梅岭,鹅湖镇的高岭村、东埠村等都是终年云雾缭绕、山清水秀。历史上景德镇特产素有"一瓷二茶"之称,茶叶是景德镇名产之一。早在唐代,景德镇就是全国重要的茶叶集散地,诗人白居易著名诗篇《琵琶行》就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当时,景德镇茶叶税收占全国茶叶税收的八分之三。"浮红"茶在国际上久负盛名,曾获得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近年培育和研制的名优茶"得雨活茶"、"瑶里崖玉"、"浮瑶仙芝"绿茶畅销市场。"得雨活茶"已被选为人民大会堂特供茶、国宴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