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句是:”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听弹琴》
原文:
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译文:
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我虽然非常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如今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扩展资料:
刘长卿《听弹琴》还有一个版本
原文:
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译文:
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我虽然非常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如今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创作背景:
刘长卿刚中进士不久,还没来得及释褐便逢上安史之乱,于是逃至江苏一带,在唐肃宗至德年间(756—758)做了短暂的长洲尉和海盐令。这首诗大约作于这个时期。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人通过慨叹古调受冷遇,不为世人看重,以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舒解世少知音的遗憾。全诗意境清雅,志趣高洁,语言含蓄,一语双关,弥漫于字里行间的寂寞情怀感人肺腑。
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出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刘长卿才华卓绝,却因诬陷等数遭贬谪。虽牢骚满腹,但对高洁的坚持使他不能与流俗相合,与众人为伍。这首诗贯穿了他对于高雅、高尚、高洁的赞美,抒发了他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持以及坚持背后的遗憾与清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听弹琴
下句是:”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听弹琴》全文:作者:刘长卿 (唐)
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还有一个版本:
《听弹琴》: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白话译文: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我虽然非常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如今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词句注释:
1、泠(líng)泠:清幽,清冷,形容声音清越。这里指琴声清冽。七弦:古琴有七条弦,又称七弦琴;
2、松风: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琴曲中有《风入松》的调名。寒:凄清的意思;
3、古调:古时的曲调。调,一作“曲”;
4、多:一作“已”。
扩展资料:
《听弹琴》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此诗前两句极写琴音的美妙,营造高妙的音乐境界,表现弹琴人高超的技艺;后两句是议论性抒情,慨叹世人不爱高雅的古调,喻指世人只知趋时随俗,表达了世无知音、孤芳自赏的感伤情怀,体现了诗人不趋时俗的清高品格。全诗语言含蓄,境界清雅,巧用双关,意蕴深远。
《听弹琴》创作背景:刘长卿刚中进士不久,还没来得及释褐便逢上安史之乱,于是逃至江苏一带,在唐肃宗至德年间(756—758)做了短暂的长洲尉和海盐令。这首诗大约作于这个时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听弹琴》。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写诗人静听弹琴,表现弹琴人技艺高超,并借古调受冷遇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稀有知音的遗憾。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的慨叹,流露出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的情操。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色自爱,今人多不弹
冷冷七弦上 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 令人多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