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超限审查在什么阶段报审

2024-12-26 03:02:1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逐渐与国际接轨,建筑设计日新月异,业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那些造型新颖、富有感召力和强烈生命形式的建筑越来越常见,这对提升我国城市整体美感、丰富居民文化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建筑的“特立独行”也给其他专业,特别是结构设计专业带来不小的挑战,如建筑上喜爱的“反重力式”悬挑、立面上的内收凹进、底部竖向构件缺失、转移等,对结构设计来说都是不利的,因此需要对项目做充分的论证,并得到专家的专项审查,以确保结构安全。

这样就引出了一个问题,这样的项目如何做,需要什么流程?

首先,先查看项目的总体情况,从概念上判断结构是否成立,如果是天马行空式的建筑臆想,抑或空中楼阁式的超前卫构思,则需要提醒建筑师做适当的修改或双方进一步协商,协调各专业可接收的程度,这属于“可行性研究”阶段,如果通过判断,根据工程经验结构师觉得方案可行,(当然所需付出代价的考量也是需要提醒业主的),则可以着手下一步的准备工作。

接下来结构师要配合建筑方案,形成基本的结构体系,这个过程中要不断的尝试,比选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及优化空间,给各方以不同的比较选择权力,并最终确定结构形式。

这一过程中,建筑也在不断的调整,与各专业磨合,等基本成稿之后,结构就可以做正式的文本(其实在这以前结构也一直在不断的进行调试,以对建筑方案确定、部分修改等进行确认)。

由于工作的原因,做过不少超限审查报告,也接触过不少不同性质、不同层级单位所做的报告,有的思维缜密、精益求精,有的则走马观花、敷衍了事。究其原因,可能与不同制作单位分工性质不同,有的单位有着专门的人员、高端的技术支持、充足的时间与经费,在制作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结构师的积极性,是一种接近“结构理想”的操作方式,成果自然也“上的厅堂”,一般以专业化的顾问公司为代表;有的单位则把超限报告作为施工图设计人员的工作范畴,在“产值为王”的环境下,许多设计师不愿意做超限项目,认为这类项目难度大、修改多,超限报告更是累赘,所以即使勉为其难也是凑合了事,单纯为“通过”而做,薄薄一本,还有一半以上是计算书,图形模糊、数据经不起斟酌的现象经常存在,这也在侧面反映出我们超限审查所处的境地,如果纯粹成为“鸡肋”的话,其效果也就难以保证。

超限审查的目的是设计单位通过分析判断,或是找出结构的薄弱部位进行加强,或是对抗震抗风中敏感部位细化分析,或是论证不同目标下的结构反应,通过分析论证可以达到结构的实现。当然由于设计人员资历、经验的有限性及结构的复杂性,有时判断可能出现偏差,这时就需要专家介入,理清方向,在大的概念方面进行指导,确保结构安全。因此超限报告中哪部分是重头戏就显而易见了,如果是概论、描述等内容洋洋洒洒占据了大部分篇幅,而用于揭示结构根本的部分少的可怜,或是仅有规定的内容,未对结构的重点部位做细致的计算分析,这样的报告是有欠缺的,因为制作人尚不知道自己所要表达的重点在哪里。

报告做完以后自然也就是审查,审查会的形式有地方审查和全国审查,根据项目的不同程度进行区分,一般全国性审查也要有地方专家参与,或在地方审查的基础上进行。由于各地审查要求不同、专家对规定的理解有所差异,所以各地的项目在审查起来也会有所差异,这就要求设计单位需要提前了解当地情况,进一步沟通,以便于审查的顺利进行。这里有个小建议,如果做外地项目且规模比较大,在地方可以审时,也尽量做全国性的审查,这主要是因为全国审查专家往往见多识广,能力水平上更胜一筹,能针对项目提出实质性的建议,对于结构的安全和经济性评定均有所裨益。

超限审查后会告诉设计单位是“通过”、“修改”还是“复审”,一般情况下都是“修改”,这时设计单位要对专家会提出的意见进行跟进和修改,形成正式文本后,由施工图审查单位监督落实情况。

以上便是超限审查项目的大概流程,具体文本的制作可参考“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的要求进行,虽然流程上相对于一般建筑稍显复杂,但对于项目安全是有益的,如果能结合审查专家经验对结构做进一步评估,有时在造价方面的优化也是可观的。

回答2:

在初步设计完成以后 一般在施工图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