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核算计算工具的比较传统手工会计中,计算工具主要以算盘为主,珠算不过关,必将影响会计业务的核算,因而特别强调珠算的定级。而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一切计算均可由计算机来完成,即便是个别填制凭证时的计算,也可通过调用计算机提供的计算器来完成,因此,更应该注重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以提高工作速度。二、工作处理流程的比较1、 手工帐务处理流程手工会计工作流程又叫会计循环,是指周而复始进行的会计工作顺序,一般如下: 记日记帐 设置 → 填制记 → 复核 → 过帐 汇总、记总帐 → 编制 → 结帐 帐户 帐凭证 记明细帐 报表 编制试算表2、 电算化(软件)处理流程电算化处理流程一般如下: 初始化 → 填制(记 → 复核 → 记帐 → 编制 → 结帐 设置 帐)凭证 报表.3、手工与软件处理流程对比从以上流程图对比可知,电算化并没有改变手工会计传统的会计循环,但是它提出了对会计信息处理的若干方法,从而改革了核算形式和手工手续。许多工序并不是忽略了,而是由计算机按软件的设定自动在后台处理了。其主要表现如下:1)、初始设置的变化 会计电算化初始设置除具有手工方式的设置帐簿、设置会计科目、录入科目余额、选择记帐凭证类别等之外,增加了自动转帐凭证的设置、凭证限制科目的设置、辅助核算科目的初始化设置等。A)、自动转帐凭证的设置:在日常帐务填制凭证时,每月重复发生的转帐业务可用自动转帐来实现,无需人工干预,直接按自动转帐分录转入有关帐簿。B)、凭证限制科目的设置对凭证类型进行了必有或必无科目的限制后,在输入凭证时可对科目作正确性检查, 一旦发现非法对应关系的科目,系统将自动给出错误提示,要求用户修改。C)、辅助核算科目的初始化设置对要求进行辅助核算的科目,例如:数量、外币、个人往来、单位往来、部门核算、项目核算等科目,还应进行相应科目属性的设置以及个人往来目录、单位往来目录、部位目录、项目目录设置等。2)、编制会计分录的变化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编制会计分录的工作不变,但填制记帐凭证时,会计软件可以提供常用摘要、常用凭证等功能,提高填制凭证的工作效率,并能自动进行平衡校验,确保记帐凭证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帐原则。3)、记帐方法的变化 手工会计记(过)帐采用平行登记,要根据记帐凭证登记相关帐簿,同一数据从记帐凭证再到各相关帐簿的多次转抄,必然增加了核对工作,如试算平衡,帐证核对、帐帐核对等,整个登记和计算的每一个细节均由人工完成,不仅工作量大,到一定时期还要进行试算平衡,如不相等,表明登记过程出了问题,必须查找原因。实现会计电算化后,用户只需向计算机发出记帐指令,记帐工作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只要填制的记帐凭证无误,保证登帐过程中计算机不发生故障,则帐簿就不会发生差错。4)、凭证、帐簿的形式发生变化 手工会计中,为了简化记帐凭证的编制工作,对现金收款凭证,因借方科目恒为现金,可省略借方的填写,而对现金付款凭证,因贷方科目恒为现金,也省略了贷方的填写,银行收付款凭证也是如此。同时为便于登记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通常 将凭证分为不同格式和不同颜色,以防登帐时出现错误。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录入凭证是日常最繁锁的工作,一般只采用一种凭证录入格式,所有凭证必须借贷双方都要录入,并且自动计算借贷方合计,各分录行的摘要也不能省略。计算机打印输出的凭证可按不同类别分类装订。帐簿的变化更大,手工会计日记帐通常指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所有科目均可按日记帐输出。手工方式下的总帐是指一级科目的总分类帐,而计算机方式,总帐是指各级科目的期初借贷方余额,借贷方发生额、借贷方累计发生额以及期末借贷方余额等。手工明细帐是指按明细科目登记帐簿,而在电算化方式,所有科目均可按明细帐形式输出(包括一级科目和中间级科目的详细记录),手工方式下日记帐需要订本式,而计算机打印输出的帐簿都是统一的打印纸,只需按日期帐类装订成册。5)、错帐更正方法的变化无论是手工方式还是电算化方式,难免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手工方式下一般通过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来更正错误。在电算化条件下,在记帐前凭证出错可由制单人直接修改凭证,不留任何痕迹,.当凭证记帐后有错可采用红字更正法或补充登记法加以更正,手工方式的划线更正法不再使用。6)、对月底结转凭证的处理发生了变化在月底对转帐业务编制凭证时,传统手工方式需要统计各科目的借、贷方发生额来完成结转工作。而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只需要查询相应科目的帐簿数据,无需人工计算即可填制转帐凭证,也可按前述设置自动转帐凭证,自动从相应科目提取数据实现自动转帐。7)、编制报表的变化在手工方式下,会计人员首先要通过日常核算数据中提取有关数据(一般从查询帐薄得到),有时还要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加工(计算),最后才将数据填写到相关报表的指定位置。对于同一张报表,可能每一个月都要重复上述操作,可见报表编制的工作量之大。在电算化条件下,只要将报表数据的来源与数据加工(计算)的方法通过编制报表取数公式的形式“告诉”计算机,在帐务数据处理完毕的情况下,通过报表的“取数”操作,报表编制工作也就完成了。对于同一张报表,其取数公式往往是可以共用的,无需重复的设置。这将大地提高工作的效率。三、内部控制方式的比较手工方式的各种签字、盖章等方式,在电算化条件下,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权限的控制,通过对不同的操作人员分配不同的操作权限,使具有相关权限的人员才能进入相应功能操作,否则不能进入。手工方式的帐证核对、帐帐核对、帐表核对的控制方式,代之更严密的输入控制,电算化方式对输入凭证的数据,可通过各种校验功能确保输入的正确。如录入日期时可采用界限校验;录入科目可用文件校验;录入金额可采用借贷平衡校验以及凭证类别可通过设置借、贷方必有或必无科目校验等,以确保凭证输入的正确性,只要凭证输入正确,便可保证帐证、帐帐和帐表相符。四、组织机构的比较在手工方式下,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分为若干组,各管一部分,分别收集资料,各自处理相关业务,并将记帐凭证在各组之间有序传递,为会计核算提供了依据。如工业企业中,一般分为帐务处理、工资、材料、固定资产、成本、销售等小组用于专门的业务核算,设置专人负责记帐,编制报表工作等。在电算化条件下,这种内部工作岗位的划分已经不再存在,而代之以新的岗位划分。如设置数据录入、审核记帐、系统管理与维护、会计档案管理、财务分析等工作岗位。以上组织机构的变化,实现了会计职能机构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化。在手工方式,尽管强调会计工作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但事实上会计人员主要忙于记帐、算帐、报帐等数据处理工作,很难有精力参与管理,甚至连及时提供管理所需的数据信息都成了问题。实现电算化后,原来的手工核算由计算机代替,会计人员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数据的采集和信息的利用上,进行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控制以及会计分析等活动。所以,会计的职能在分析、监督、管理方面大大加强了。五、其他方面的比较 1、会计档案(数据)的表现形式的变化手工会计方式下,用于记录会计数据的主要材料是纸张,会计档案主要指各种凭证、帐薄、报表等。实现电算化后,用于记录会计数据的是各种磁性材料,如软盘、硬盘以及光盘等,会计档案不仅包括打印输出的各种凭证、帐薄、报表,同时还包括存储会计数据和程序的软盘、硬盘以及其他存贮介质,系统开发运行中编辑的各种文档以及其他会计资料等。.新的存储材料体积小,存储量大,易于传递、复制、保管,具有纸张无法比拟的优点,但使用磁性材料后,不能直接读,数据修改后不留痕迹,这也给审计带来了新的课题. 2、会计电算化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现代企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会计人员要处理的数据量不断增大,也要求处理更及时准确。传统手工方式,会计人员在月底记帐,月初编制报表,会计数据反映不及时。实现电算化后,记帐、报表编制工作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彻底打破了手工处理的局限性,为经营管理者提供了更详细、更准确、更及时的会计信息。如销售管理采用计算机处理,可及时提供各销售点的日报单给管理人员,以便了解销售动态,采取相应的调配措施,同时还可及时提供应收帐款的结算情况,以便及时通知欠款单位结清贷款;又如,通过部门核算管理,可及时提供部门的收入与费用数据,为编制部门计划提供了决策依据等。3、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使通过网络来传输会计数据成为现实。如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计算机联网后,尽管在千里之外也可随时相互调用会计数据。这是传统手工会计无法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