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非常可爱的表妹,她今年7岁,她长着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张胖嘟嘟的脸,见到她的人都忍不住想拧她几下,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家里来了客人总会很有礼貌的打招呼,头上爱扎着两条羊角辫子,更显出她的可爱和乖巧。
我的表妹不仅可爱,还很善良。有一次,我给她讲《三毛流浪记》,她很认真的听着,当我讲到三毛被迫流落在街上,饥寒交迫的时候,表妹突然走开了,我正在纳闷的时候,她回来了,手里还拿着一个馒头,对我说:“姐姐,三毛没东西吃,好可怜啊,帮我给他一个馒头,好吗?”我当时一愣,原来她到厨房拿馒头去了,我哭笑不得对她说:“豆豆,三毛是虚构的,不是真实的。”“哦,是吗?”“是啊!”……表妹一脸疑惑,说着说着,就把手里的馒头掰开两半,递给我一半,然后就吃了起来。呵呵,这就是我善良而有爱心的表妹!
还有一次,我正在刷牙,刷到一半的时候,电话响了,我急急忙忙跑去接听,却忘了关水龙头,水一直哗哗地流,听完电话后,我才想起忘了关水龙头,连忙跑到洗手间,只见妹妹正踮着脚尖,一只手扶着洗手盘,另一只手拼命伸直想去关水,可是够不着,我连忙把水关了,这时表妹对我说:“姐姐,以后走开一定要关水,要节约用水。”我惭愧地说:“好的,我以后会记得的了。谢谢你!”
日历
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为什么?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还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白天和黑夜的界线是灯光;明天与今天的界线还是灯光。每一个明天都是从灯光熄灭时开始的。那么明天
会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改变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便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有一次,一位很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对我讲她和她的丈夫的一件事。她唱戏,丈夫拉弦。他门很敬业。天天忙着上妆下台,下台下妆,谁也顾不上认真看对方一眼,几十年就这样过去了。一天老伴忽然惊讶地对她说:“哎黝你怎么老了呢!你什么时候才老的呀?我一直都在你身边怎么也没发现哪!”她受不了老伴脸上那种伤感的神情。她就去做了美容,除了皱纹,还除去眼袋。但老伴一看,竟然流下眼泪来。时针是从来不会逆转的。倒行逆施的只有人类自己的社会与历史。于是,光阴岁月,就像一阵阵呼呼的风或是闪闪烁烁的流光;它最终能给你的只是无耐而频生的白发和消耗中日见衰弱的身躯。为此,你每扯去一页用过的日历时,是不是觉得有点像扯掉一个生命的页码?
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那天,我住在长沙路思治里12号那个屋顶上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我一家三口就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可出来。当我的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躲出来。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方形铁盒子般的海鸥牌照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半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屋顶。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要几下这一切。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惨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尘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一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来。如今,它和我当时拍的照片,已经成为我个人生命史刻骨铭心地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纪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情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忘记。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人本话题——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则变得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所有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跟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广义的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深嵌入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所以我写过:
“生命就是创造每一天。”
我还在一次艺术家的聚会中说:
“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
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你一定会笑我,并问我这样就能保存住日子吗?我便把自己在今年日历的最后一页上写的四句诗拿给你看:
岁月何其速,
哎呀又一年。
花叶全无迹,
存世惟诗篇。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现在我来回答文章开始时那个问题:为什么我喜欢日历?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1.观《宝琳和宝莱特》有感
昨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宝琳和宝莱特》,让我想了许多……
这部电影讲了一个叫宝琳的老奶奶痴呆了,而与她一同生活并照料她的玛莎姐姐死了。其他两个妹妹都不愿收留她,后来,律师说如果没有人收留宝琳的话,那么玛莎的财产就全归宝琳所有,三妹看在钱的份上收留了宝琳,但她对宝琳不好,只知道到处旅游。宝琳只好去找二妹宝莱特。宝莱特把宝琳送进了福利院,自己却在海边住下。时间长了宝莱特觉得很孤单,就将宝琳从福利院接出来,两姐妹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看了这个片子,我认为宝琳的两个妹妹十分自私,各自只顾自己的事,一个要旅游,一个要演戏,将痴呆的宝琳置于不顾。但后来宝莱特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在我们这个社会上,也有成千上万的人将可怜的老人扔在一旁。有的人看似好心收养老人,其实是想获取老人的财产。在老人去世后,这些人就获取了他们用恶劣态度对待的老人的财产。
当然,这部电影也有些不足,比如片中的音乐没有很好的表现出主人公的心情、处境……不过,对亲情的表现还是很感人的。
在我们国家同类的电影中,表现的只是老人围着子女们忙碌,没有多少表现老人丰富晚年生活的片子,这也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
2.第一次上烤玉米课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我们飞快地爬在实验室的大桌子上安静了。
我看着桌子上的玉米和酒精灯,心中早已明白要上煮玉米那一课了,我十分高兴,要知道,我可爱干这个了。
时间在老师的讲课中流失,我一边仔细听着,一边生怕实验取消。终于,老师讲完了,自己动手的时间开始了。我们先将酒精灯点燃,放在铁架下,再在铁架特安的圆孔上铺上一层特别的布,火苗刚烧到那儿,过了一会儿,再将水中的玉米倒在杯中,放了上去。时间过得很快,不一会儿,玉米熟了,我闻了闻,还比较香,啊,烤玉米被忘了,我急匆匆地用勺子盛玉米,放到火上烤,大约过了十几秒,玉米就香飘万里,我又拿起第二勺……
科学课上烤玉米,真是其乐无穷。
3.吹蛋
昨天晚上,我为了准备明天科学课要用的蛋壳,就开始按老师教的方法吹蛋。老师说把鸡蛋两头打孔,在一个孔上吹气,蛋青、蛋黄就出来了。听起来挺简单,可做起来就难了。
妈妈随我进了厨房,将鸡蛋拿好,用筷子敲了几下,孔就打好了,一会儿,一股透明的黄绿色的液体顺着孔慢慢溢了出来,这不就是蛋青吗?妈妈开始吹蛋,蛋青一股接一股地流了出来,时而粗,时而细,时而急,时而缓。妈妈见我在一旁跃跃欲试,便将蛋拿给了我。我兴奋地接过蛋,朝孔上吹气。哇!我一吹便吹出了蛋黄。蛋黄是金黄色的,铺在透明的黄绿色的蛋青上,似一轮明月挂在天空,第二个蛋我准备自己敲孔,我用筷子在上面轻轻地点,敲不破,我去找妈妈敲,妈妈告诉我:“不要犹犹豫豫,果断地一敲就行。”我照妈妈说的“果断地一敲,”孔打好了,我又开始吹蛋了。
吹蛋真有趣,但它也告诉了我一个道理:做事不要象先前我敲蛋似的犹犹豫豫,而要果断
天色渐暗,夜,渐渐来临。
小时候,经常望着夜空发呆,想一些自认为极复杂的问题:天上为什么有星星?夜空为什么是黑的?现在,这些都得到了解答。
不过,夜空对我来说仍像小时候一样,是一个充满无限奥秘、引人无限神驰的符号。
人们常常赞美星星之美,却很少赞美夜。也许是星光灿烂使夜显得更黑、更暗,让人觉得夜空是哀怨、感伤的。
夜并不是充满伤感之意,而是值得赞美的!
不知你是否见过流星,人们赞美流星,写出许多对人生的感慨。其实,若没有夜,人们又怎能见到流星?流星,稍纵即逝,在它的最后一刻,正是夜给了它最后的机会,才得以在最后一刻展现自己。人们用摄像机拍下这一瞬,大谈特谈,书刊、报纸、作文中随处可见有关流星的文章。但人们却遗忘了夜,忘了夜还有自己的功劳。但它从来不抱怨,只是静静地、默默地、一声不响地随着日月的交替而交替。夜,是默默无闻的。
不知你是否经历过高考,有多少人深夜“加班”,也许是为了多争取些时间,也许是为了找个安静的环境。面对白天嘈杂的环境,也许你并不能安心学习。但到了晚上,你不必担心这些,因为夜已提供给你一个安静的环境。现已功成名就的人,是否应该感谢夜,可是,从没有人。夜却仍是静静地、默默地。夜,是无私奉献的。
在漆黑的夜晚,有一盏灯,便能指引人们,驱散对黑暗的恐惧,引领你去要去的地方。其实,若没有夜的黑暗,又怎能衬托出灯的明亮。许多人对于黑暗的恐惧,就是对夜的恐惧。夜的“表面”是可怕的,而它的“本质”却是美丽的。对于夜的恐惧,就是对夜的“不理解”。人有双明亮的眼睛,可悲的是,却总不能看清事物的本身,唉,人啊人!
对于夜的喜爱,并不在于对夜的精神,在于对夜色的美:春之夜,清纯;夏之夜,欢畅;秋之夜,深邃;冬之夜,冷峻。它们,有各自的特点,有各自的精神,人生,也应该如此!
夜,还是那么静,许久不见的月,又高高挂在了天空……
可能字多了点
不过还不错吧。。
今天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一片枯叶从身边飘落,静静的,似乎是不想打扰忙碌的人群。突然发现原来秋天并不只是生命沉睡的季节,现在才知道为什么古人曾说过“自古逢秋悲寂聊,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样的句子。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一切都是那么淡淡的,带有一种微黄色的忧郁气质。走在树下聆听秋风和枝条之间的丝丝细语,分享着周遭带着特有的落叶气息的空气,看着顽皮的秋分与宛如翩翩蝴蝶的落叶在身边追逐嬉闹闪耀着如金子般迷离的光点。